丁琳 南昌县采茶剧团

一、引言

南昌采茶戏是江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南昌民间的"花灯"和"十二月采茶调",经灯戏、三脚桩、半班等阶段。早期为赣南采茶戏,流传至南昌地区,已有3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曾在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舞台上展现出来。戏中语言、动作诙谐幽默,融合南昌方言和民间曲调,曾经一度成为南昌人家喻户晓的经典戏曲。

然而,随着多媒体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仅前沿的科技、经济、教育领域提前实现数字化,而相对滞后的传统文化领域也面临着重大变革。时代的发展促使它们冲破传统传播时空的限制,迫切地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二、南昌采茶戏面临的问题

南昌采茶戏具有强烈当地的民俗风情,经历了辉煌,人们在采茶劳作中进行歌唱,好不快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采茶戏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数字化的出现,让很多传统采茶戏面临消失的处境。采茶戏在数字化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且对当代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具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方面,从采茶戏的源头来看,从事采茶戏的演员日益减少。戏曲演员的舞台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年轻人迫于谋生压力,不愿继承传统戏曲,这使得采茶戏的传承人从源头大大减少,而流传下来的部分采茶戏也与原本的采茶戏大相径庭。

另一方面,现代人的生活多样化,一部手机就可知天下事,喜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采茶戏作为民间戏曲,则需慢慢品鉴,细细观摩。主要的传播方式以“送文化下乡”的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和电视传播,这就造成了传播路径和被推广群体之间的错位,使得年轻群体接触到采茶戏的机会越来越少。

再者,南昌采茶戏具有明显的方言特色。它主要流行于南昌、新建、安义等地,以南昌方言为主,而现在南昌青年人则以普通话为主的沟通方式。而90 后,00 后的南昌市中心孩子基本没有什幺机会接触南昌方言。对于不懂方言的人来说,听懂、看懂具有一定的难度,更无从谈及欣赏。

三、数字化时代下采茶戏的建设探索

数字多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俨然让数字多媒体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现如今,大部分份年轻的民众不再热衷于面对面的听戏,看戏。他们更喜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效的欣赏戏曲,更期待专业的解析。如果采茶戏能够适应数字化的潮流,建立系统的多媒体数字化平台,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创新,适应历史潮流,在多元化的历史舞台上站好。

为了顺应历史潮流,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可以建立它与年轻人的沟通桥梁,为南昌采茶戏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提供可能。笔者做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采茶戏数据库

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的诞生,为保护和传承传统采茶戏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通过录制视频,建立数字库的保护方式,让南昌采茶戏能够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保存,更好地传承下去。数据库里面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既可以把采茶戏的起源、发展、演变和传承的历史纳入进去,也可以融入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经典片段等。

(二)利用互联网+

众所周知,现代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亚于解放初期的广播,南昌采茶戏要在如此发达的信息时代站稳脚跟,离不开微信等APP 做为依托工具进行推广和普及。互联网+的出现,可以根据消费群体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个性化定制,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形式相结合。如,可以把南昌采茶戏编制成现在流行广场舞歌曲,然后再以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传播,或是以视频方式放入APP 进行教学和专业的指导,让普通大众在家里也可以学习采茶戏。相信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戏迷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也能够促进传统采茶戏的进一步发展。

(三)利用VR 技术

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它可以给观众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采茶戏作为一个视觉,听觉感极强的舞台表演形式。传统的演出需要我们坐近观看,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果能采用VR 技术,让大众在虚拟中身临其境去感受,“走入”南昌采茶戏,更会让人们感受采茶戏的魅力,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四、结语

南昌采茶戏作为南昌本土文化的载体,不仅需要传承和发展,更需要顺应历史的潮流,进行改革和创新。数字化时代下,只有我们创建了恰当的数字化多媒体平台,南昌本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