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丽 熊娜

【摘 要】 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2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提升财会监督效能。高等学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任,育人育才伴随着权力运行过程,实施财会监督将对监督权力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财会监督内涵,着重分析了高等学校财会监督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高校强化财会监督,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路径,为进一步完善现代预算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财会监督路径; 党建引领; 内控支撑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07-0008-07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 ]。这与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所讲内容相吻合。202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3月,财政部召开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要求按重要政治任务抓牢抓实财会监督和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党和国家政策出台及部署安排,明确了财会监督在现代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础保障地位。财会监督既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监督落实现代财政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是党风廉政建设以及惩治和防止腐败的必然要求,将助力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在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意见》是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财会监督的纲领性文件[ 2 ],其颁布实施为进一步强化财会监督和提升监督效能指明方向与路径。

高等学校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龙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优先发展教育及建设教育强国的引领下,国家投入不断增长,带来高校高速发展,促进高校新时代内涵建设提升。高校育人育才伴随着权力运行,权力运行在高校内部受到内控体系控制和监督体系的监督。随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建立完善,监督以全覆盖的态势推行,高等教育领域权力行使的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财会监督具有经济属性和基础保障性,监督聚焦高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预算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在党内监督的主导下,监督体系中不同监督贯通融合,高校加强财会监督和提升其效能将对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财会监督再认识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属党和国家治理体系重要构成部分,是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财会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新时代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财会监督全过程各方面,将财会监督融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按照《意见》指引,进一步加强监督。

《意见》中财会监督要素主要包括目标、主体、客体、内容、机制、过程、手段、队伍等,随着财会监督进一步推进,以上内涵要素与传统意义上的财会监督相较有了新变化。从目标与属性来看,不再是原来较为单一的经济监督,更加强化通过财会途径对公权力制约与监督,从经济属性向政治属性和经济双重属性转变;主体从主要是财政部门、财务单位监督到监督部门多元的变化,财政部门、有关部门、各单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均负有财会监督职责;财会监督全面覆盖特性,接受监督的客体包含所有性质的部门和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均受到监督;从内容上看,是对财政、财务及会计活动进行监督,合规性的基础监督拓展到更加注重绩效等方面的监督;机制上是从原来的多个监督体系的多头监督到各类监督在党内监督引导下的各类监督有机协同联动贯通;过程则是从传统的事后监督到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的监督;信息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引入新技术助力财会监督,实现监督体系的连通、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财会监督对财会队伍的要求从专一性到复合型人才需求变化等。新时代背景下,财会监督内涵包括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使三个方面高度有机融合,又各有侧重。财政监督侧重财政政策执行情况、预算管理等问题监督;财务监督侧重对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进行监督;会计监督则以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活动为核心。实施财会监督必定从这三个方面去落实监督要义。

《意见》明确财会监督要按照《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规范会计行为。《会计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监督主要是会计监督,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监督内容是账簿设置、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性、会计核算符合国家制度、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要求等,赋予相关单位与个人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权是其监督的方式之一。监督突出经济属性,强调会计行为、会计资料、会计人员等遵守法律规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资料监督,规范会计行为是财会监督中的重要基础部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新时代监督体系建设的财会监督内涵不断拓展,强化财会监督和提升监督效能要在规范的会计行为基础保障下,形成对公权力运行的财会监督。

《意见》明确,财会监督坚持党的领导,突出政治属性,权威高效,强化对公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 3 ]。新时代财会监督是在国家治理视域下的监督,“财会监督”不是“监督财会”[ 4 ]。被监督对象权力运行外显性反映在经济业务、财务活动等方面,通过财会途径监督经济业务、财务活动、财务收支、财务会计信息,以及内控相关制度和内控活动等反映权力运行的活动,财会监督事实上是对被监督对象权力运行的监督。财会监督内涵要素新变化,更加强化财会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有力的基础支撑作用[ 5 ],内涵的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三个监督层次使财会监督实施具有引领性,其效能提升路径更清晰和具有保障性。

三、高校实施财会监督现状与问题

(一)高校财会监督现状

在党和国家倡导建立健全监督体系背景下,高校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的重要使命使高校在财会监督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高校应顺应形势充分发挥监督功能,保障学校建设基础,促进现代化教育建设,但目前实际情况是高校财会监督应有的监督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监督更多停留在单位会计活动微观层面,更注重会计资料、会计活动的规范性,比如财务部门的报销审核,通过会计看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活动相关的事项追溯和分析不够。同时,财会部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不敢监督”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有的业务可能存在形式上合规但实际还需要补充完善的情况,其监督效能有待提升。部分高校实施财会监督存在政治站位不够高、认识不到位、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育人环境要求匹配不完整的问题。高等学校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遵守财政经济方面的法律与法规,合法规范使用资金和各类资源来履行好自身功能职责,财会监督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贯彻落实过程和活动进行监督,当前尚处于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和有效发挥的状况,对教育领域执行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存在贯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资源配置、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育人育才环境等方面,需要优化、健全与打造。科学有效是资源配置的目标,权力制约是健全财会监督的机制,清正廉洁、遵章守纪是育人育才环境必备条件。财会监督就是要在优化、健全与打造的过程中发挥监督关键作用,实现优化配置、健全制约机制与打造育才环境,但就目前情形来看这项关键作用尚未完全发挥。高校财会监督当前主要集中在校内财务管理、校内采购和招投标等领域,更多来自校内的方式,比如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来自校外方面的监督虽然存在,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监督方式来看,目前高校财会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系统控制、第三方监管等实现,监督的方式与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深化,对权力通过财会途径运行的约束还需再强化。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财会行业的运用,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同时对财会监督实施技术保障提出新要求。高校财会监督在对新兴技术运用上有待提升,如何在财会相关的关键环节嵌入监督,实现全过程监督,是新技术亟待解决的。数据共享方面,财会监督未做到横向与纵向的完全贯通,信息共享有效性不高。新时代财会监督对高校实施财会监督工作人员的数量、素质及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更有效地发现问题,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财会监督的效能。

(二)高校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党的监督主导和引领下,站在国家治理层面,将财会监督提升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高度,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在廉政建设方面,高校要运用内控举措,在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科学规范化与学校治理现代化上发挥财会监督的重要作用,营造“三不腐”的育人育才环境,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体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核心要义。对照党和国家对财会监督的要求及《意见》中对财会监督效能提升的相关建议,目前高校财会监督存在认识、体制机制、监督的协同贯通、监督信息化、人员队伍等问题,导致财会监督效能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

1.财会监督意识有待再强化

对财会监督的正确认识是很多高校缺乏的,对新时代财会监督的了解程度不够,有的学校目前暂未统一组织对财会监督进行学习,对财会监督的主客体、制度机制、流程方法措施等一系列基本理论认识不到位,对通过财会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理念还没有深刻领会。部分高校存在传统观念,认为核算是财会的基础和核心,对财会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并不重视,认为财务的基础是服务,服务学校业务、服务师生,认为审核、报销等属于财务工作,对财会监督的认识停留在会计资料及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上,纪检、纪委和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责才应该是监督,监督主体来自学校外的财政与主管部门,来自纪委、巡查和审计。有的高校财务部门在重大事项的决策及参与的深度和形式上没有真正发挥监督职能,注重财会核算与数据信息的供给,忽略了自身在服务过程中进行监督的职能和作用。从财务层面上来说,有的高校未对重大事项的监督设置专岗,没有站在党和国家要求的层面来看待财会监督的新时代内涵和使命,依然持有狭义的财会职责观念,忽视了财会监督职能,未把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及其精神要求悟透吃透,新时代的财会监督意识还未完全树立。

2.制度机制及治理结构不完善

现代化治理结构离不开财会监督,财会监督是现代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会监督制度机制的完善是实现治理结构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新时代的财会监督与现代化治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些高校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机制,治理结构不完善,治理能力和监督执行力明显不足,导致财务活动监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财会监督的专门制度,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运行环境欠佳。大部分高校存在尚未建立财会监督具体指引的情况,造成实施的范围、流程、要求等不明确,决策依据缺乏(缺乏明确监督内容、范围、职责以及具体明细的操作指引等),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未有机衔接,从而导致财会监督未真正实施或实施效率不高的情况,难以发挥作用。

许多高校对财会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针对实施财会监督的顶层设计还不完整,没有建立体制机制,或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尚未按党和国家要求建立监督长效机制,未配备专门机构和人员。实施财会监督由学校哪些部门来共同实施,是否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大多数高校没有具体明确的态度,也未发现成立领导小组或类似机构,对财会监督管理方面工作未指定专门人员开展,对及时、精准发现相关问题,尤其是学校在高质量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存在差距和困难,这些问题可能涉及资产管理、基建项目、财会核算与管理、合作办学等。目前,大多数高校监督管理方式最主要的还是内部审计、纪检监督及财务的核算监督等,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经济责任、预决算、科研项目、存量资金、学业资助金等审计,纪检监督主要有巡视、巡察、督查等。财会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会使高校运行的有关问题未被发现或滞后发现。当前的财会监督未贯通与融合相关的管理机制,存在发现问题的线索没有移交相关部门处理、问题得不到整改的情形,导致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会计的实务工作越做越细,但在财务管理各环节的把握与控制上不到位,有时内控流于形式,财会监督与内控未有效融合形成全范围及全过程的业务及经济活动监督,财会监督范围不够宽,监督活动不够深入,未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作用。

3.落实主体责任与贯通协同效能不高

高校目前的监督形式多为纪检监察、内部审计、财会监督等,这几类监督的主体是学校,由学校不同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开展监督管理,监管的范围、内容、方式等不完全相同,但其关联性高,均与学校的经济活动有紧密联系,大多业务最后体现在经济这个落脚点,这些监督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关联。不同类监督的关联性高造成学校内部各类监督边界不是十分明晰,各个代表学校履行校内监督的部门之间协作不明确(未明确协作方式、协作范围等),高校财会监督未完全形成与党内监督、纪检监督、内审监督充分协调配合的协同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头监管、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各类监督未形成有效合力[ 6 ]。开展专项工作时,学校通常采取临时抽调各领域专业人员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的方式,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及合作形成合力的监督队伍。学校财务部门通常将自身放在核算管理的位置,在纪检、审计等一些专项监督活动中大部分情形下仅表现为会计信息资料的提供者,主动发挥监督功能的表现不明显,对高校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的监督仅体现在财务会计方向的核算等环节,未形成闭环监督管理。不同的部门代表学校行使监督职能,容易使部门更加关注自身工作要点与利益关系,监督职能职责分头推进,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和成果共享存在顾虑甚至困难。财会监督若只靠财务部门,或更多关注财务会计方面的监督情况,忽视借助其他形式的监督力量,忽视来自外部中介机构发挥的社会力量,不注重高校作为监督主体的监督体系队伍建设和监督人才调配,将导致财会监督与学校内部其他方式的监督贯通协同效能不高。

4.信息化监督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校根据管理需求,在业务与财务等方面进行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类系统软件运用,提升高校业财管理,数据特征表现为电子化与虚拟化,业财融合的形式增大信息的需求,也对业与财的融合连通提出新要求,业财融合必然有数据的互通与连接,系统的对接与连通。高校信息化技术提升,必然对监督提出信息化监督的要求,一方面对高校业财方面信息化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需要采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履行监督。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财会监督仍以传统模式审核和核查相关事项与数据(如查阅账簿凭证等方式进行事后管理的监督方式),信息化建设未完全达到现代财会监督要求,不能形成高校信息化的监督机制和流程,也未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监督;对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理念的运用有待加强,高校内部业务部门与监督部门间的信息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共享渠道未完全打通,高校的财务机构与各业务机构信息系统未连接,有效的财务数据在系统内的流动受到制约,与其他系统的联动难以实现,信息系统未完善财会预警机制;基础信息不联网,大量数据未能被充分使用,可能导致监督覆盖面广度深度不够的现象。

5.财会监督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新时代财会监督要求行使监督职能的专门人员须按照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建设要求,在新思想引导下,除具有财会相关理论,还需掌握监督方式方法与技能,将相关理论与技能融合到实际监督工作。目前高校的财会监督队伍处于建设的初期,相关人员思想观念没有提高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再加上受传统监督观念及专业知识结构基础化的影响,对新时代财会监督内涵掌握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不强,监督的思想观念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没有根据新时代要求及时更新理论和提升技能,对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熟悉程度不高,信息化专业能力与新时代监督业务匹配度不高,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冲击较大,财会监督人才队伍尚未完全满足高校财会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财会监督作用及效能受到制约。

四、高等学校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路径

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专业、多领域。构建监督体系更是治理工程,其中的财会监督体系构建具有专业性特征,在监督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高校财会监督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才符合新时代党内监督与财会监督的特征。新时代的高校财会监督应在党建引领下贯彻落实,完善财会监督制度体系,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构建贯通协同监督协作机制,强化内外部审核和监督,加强公开透明,发挥内控优势,运用信息化手段等来确保高校财务活动健康有序地运行,监督学校政策制度的贯彻实施及基础业务和基础管理过程(如业务活动、财务活动、财会信息公开等),为高校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从而达到监督效能提升的目的。高校财会监督效能实施路径详见图1。

高校财会监督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实施,保证党内监督的主导性与突出的政治属性;向外贯通与向内协调,相关监督信息内外共享、互通,协同监督提升监督效能;完善学校财会监督实施的相关制度,为学校实施财会监督做出具体指引,支持学校财会监督体系建立;建设财会监督信息化平台,联通业务与财务系统,监督嵌入信息系统,覆盖完整;建立既懂专业又掌握政策、具备监督理念的财会监督队伍,从人员方面保障监督效能。形成政治引领、制度、内控、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保障路径,共同指向政策制度贯彻执行、业务活动、经济活动、财务活动、财务信息公开等权力运行外在表现基础方面的监督,达到财会监督效能提升的目的。

(一)坚持党建引领,贯彻落实财会监督

教育强国要坚持党对高校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坚持党领导的体现,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财会监督工作在党建引领下开展,加强对财会监督的认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树立新时代财会监督理念,构建学校财会监督体系[ 7 ]。贯彻落实财会监督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党对财会监督组织领导,建机构定方案。建立财会监督的相关机构,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对财会监督做出统筹部署,按《意见》总体要求及各项具体要求贯彻落实财会监督,制定监督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目标,确定工作措施,加强组织保障,确保监督效果。二是宣传政策,树立监督文化与营造监督环境氛围。利用办公系统等多种方式在校内传达《意见》的重要内容,宣传财会监督相关的法律制度,打造财会监督文化阵地,加强建设学校内部遵纪守法、相互监督财会监督工作的环境。三是谋划布局,落实财会监督任务要求。深刻领会财会监督的内涵,紧紧围绕新时代监督体系建设和实施要求,坚持“一盘棋”的系统理念,认真谋划(科学规划)布局,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财会监督中各部门作用,以及财务部门“主力军”“突击队”作用,做到与校内各监督主体内部联动,与上级和财政部门纵向联动,细化责任分工,不断提升成效,推动和贯彻执行《意见》各项任务,使学校制定的财会监督方案落地见效。

(二)内控支持构建与完善财会监督规则体系

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互为支撑,内部控制的范围与财会监督既有交叉又有涵盖。财务会计活动起源于经济活动,二者须按照政策、纪律及规章制度执行,保证合法合规。内控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财会监督目标是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财经纪律约束、严厉打击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两者目标具有相似性,是为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建设高校现代治理体系,保障学校经济活动与财务会计行为的合法合规,保证资源使用效率和效果,防范舞弊腐败。因此,在学校已经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建立学校财会监督体系具有可行性。

制度是内部控制建设的起点,财会监督的依据是制度规章,建章立制并不断完善形成制度体系是财会监督的重要基础保障。高校财会监督制度建设包含上层制度与校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高校应在财政预算、会计法律法规及《意见》等上层制度框架内,依据相关财务制度,加强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例如预算、财务收支、资产、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在预算管理和改革方面为健全预算制度提供保障,需要高校依据实际,在资源统筹、重点保障、改革项目管理、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健全制度和完善流程,从而达到规范规则体系的目标。

新时代高校财会监督体系的导向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高校财会监督的顶层设计,财会监督体系建设和实施须符合学校治理与监督需求。高校财会监督按主体与客体因素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财会监督指高校内部相关机构部门代表学校作为实施主体的监督,财会监督与高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纪检监督等其他学校内部监督共同构成高校内部监督体系;外部监督包括财政、教育、审计、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和独立第三方社会审计监督等。高校财会监督的完善需要内部与外部共同推进,高校可主导推进的为内部监督,规范财会监督规则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导向要求高校财会监督要破除传统监督思维,跳出以往监督范畴,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和支撑,在原来会计监督基础上延伸,从财务管理和学校治理全局角度监督高校办学与发展,建立内外部联动、共同防控、长期防控的监督体系,对高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为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高校财会监督体系建设是在完善的现代制度和监督依据,以及建立全过程、全流程、全方位监督高校运行与活动的内控制度基础上,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日常与专项的全过程、全流程监督,业务与经济活动全方位监督,建立财会监督的闭环管理模式(从监督发现问题到整改的模式,完善为监督发现问题到对问题整改,再到问题整改后的“回头看”,做好整改的后续步骤,使监督成为闭合模式),切实提高对办学资金和资源使用绩效的监督效能,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三)构建贯通、协同、融合的监督机制

在新时代监督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下,高校财会监督并非独立的监督形式,需要与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融合,形成高校监督体系,相互支持和补充,为学校建设发展形成监督合力。财会、审计和纪检监察三者监督的本质目的都是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阳光运行高校育人过程权力,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高校需与校外的政府监督等形成纵向贯通的渠道,共同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传统模式下的财会监督相对单一,已不能满足现代监督体系要求,新时代监督体系下,财会监督领域向体系性及联合性监督转变。高校财会监督主要涉及业务与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有效,财会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信息报送的及时性。高校不同监督形式职责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既需要明确职责界限,也需要融合不同监督共同完成监督职能。明确界限可突出各类监督方式的特点,财会监督突出特点在于经济相关问题线索发现,审计监督突出特点是发现问题并强调整改,纪检监察监督的特点则是注重问题线索追踪办结。不同特点监督最大化发挥各自监督效能,融合、贯通、交互等构建监督体系,形成合力,可提高监督效率。

高校内部监督体系包括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等,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从主体、内容、对象、手段等方面进行贯通和融合。监督主体的贯通融合可通过共同协调会、联合工作方案等方式,形成监督资源、所获信息、监督力量共享,纵横向贯通的主体贯通局面。监督内容贯通融合则是通过建立高校内外不同监督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与共享。监督对象融合则是通过建立联合工作机制,以高校监督体系下的不同类型监督来保证监督的全方位性。不同监督手段有效结合,可全面了解监督的相关信息,通过不同监督信息互相印证支持,提高监督的效果。

贯通、协同、融合的监督机制除了不同类监督的贯通、协同,还包括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有机融合,提升财会监督效能。会计监督的核心是微观经济主体的会计活动,会计活动按学校内控体系的制度执行,高校内控制度是依据国家政策制定的,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具有递进层级关系。国家政策执行、内控制度实施及会计活动任一方面的监督都不是独立的监督过程,高校作为财会监督主体实施财会监督,通过在监督过程中同检查、共监督的方式实施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融合。监督检查国家政策执行的同时,检查内控制度制定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执行要求,以及会计活动执行国家政策的合规性;监督检查内控实施则可以梳理内控制度执行国家政策的逻辑,以及内控制度对会计活动的控制是否执行了国家政策;监督检查会计活动则需要对会计活动中反映内控制度执行及国家政策执行的基础进行分析,会计活动的合规性是支持内控制度、国家政策执行的基础支撑。通过监督检查国家政策执行、内控制度实施与会计活动合规获取的信息互相对应分析,采用融合的方式提高监督效能。

(四)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

新发展阶段,高校要主动融入数字信息时代,充分利用新技术来提高治理效能,有效发挥财会监督作用。高校应主动适应数字信息建设的技术变革,积极行动开展财会监督,树立“互联网+”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破信息屏障,加强数据运算与运用,共享监督资源,促进监督效率得到提高。一是搭建财会监督工作信息平台[ 8 ]。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作为技术手段,整合高校财会监督信息资源,结合相关系统平台建设完善情况,搭建起统一的财会监督工作信息平台,不断对平台功能与建设进行优化,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从技术层面保障学校数据信息统筹性与共享性。二是推进校内各监督部门监督成果和数据信息的相关系统对接实现共享。打通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共享通道,破除壁垒,数据共享,打破学校内部各自监督和监管的格局,避免监督单线及监督重复,节约监督与监管成本,建立监督体系的数据共享模式,形成财会监督的监管全面、数据共享、效率高的信息技术模式。三是将财会监督环节嵌入信息系统,从信息技术方面保障全过程全覆盖监督,提高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职责履行效率与效果。

(五)加强财会监督队伍建设

新时代财会监督与传统财会监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同属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在于新时代背景下财会监督内涵不断丰富。实施财会监督需要建立一支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并有梯度的优秀财会监督队伍。新时代的财会监督干部要提高站位,树立监督理念,掌握财会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也要结合单位实际来开展监督。监督管理人员需要秉持不断学习、全面学习的观点,一方面不断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意见》的内涵及要求的学习,学深悟透,真正领会,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加强对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学习领会,尤其是关于教育方针政策、从严治党、监督体系、立德树人等方面的学习领会,对学校融入国家和省的发展格局深入了解,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内涵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新趋势,在学校各流程与环节运用措施和手段实施财会监督,判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针对所发现风险和问题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与对问题进行整改,做到有的放矢,提升监督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精准实施财会监督,全面提升财会监督质量和效能。另一方面深入学习并掌握能促进学校发展的理论与知识,学习与财会监督相关的各类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管理学、财会、审计、法律、合同等,同时增强理论的有效运用,尤其是实施监督的相关专业技能,提高判断力,提高财会监督管理的本领。此外,需要在数字化背景下,树立数字信息理念,运用数字思维以及相关逻辑和技能来支持高校财会监督走深走实。

《意见》明确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加大重点领域财会监督力度,就如何实施财会监督和提升其效能提出了总体要求,以及财会监督内涵创新与具体实施要求,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财会监督就是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基础作用。高校在促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客观上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财会监督新使命。高校按照《意见》强化财会监督和提升监督效能,不仅是对高校权力运行的监督,更是促进高校提升治理效能的过程。本文梳理分析高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根据《意见》明确的要求,提出以党内监督为引领,以内控为支撑完善规则体系,各类监督纵横向贯通融合,采用新兴技术更新监督手段,加强监督队伍建设等内容的单位内部财会监督路径,为高校实施财会监督提供参考。现代化治理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监督体系要与向前发展的现代化治理相适应。财会监督是基础性、保障性、专业性共存的系统工程,是长期要坚持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研究实务,处理监督过程中出现的状况与问题,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 中国政府网,2022-10-25.

[2] 健全财会监督体制机制 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财政部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中国政府网,2023-02-16.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2023-02-16.

[4] 雷宇,杨志强,邢风云,等.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财会监督的含义和理论框架探讨[J].会计之友,2022(6):137-142.

[5] 李昌振.国家治理视域下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逻辑与路径[J].会计之友,2021(16):7-12.

[6] 耿晓霞,盛利军,刘奇伟,等.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财会监督管理的思考:以S高校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22(10):79-82,93.

[7] 云南监管局.以“四个突出”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N].中国财经报,2023-02-02(06).

[8] 谢佩君,卿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校财会监督工作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2(5):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