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升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呼和浩特市商贸会展发展的提效年。服务业是呼和浩特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最能凸显首府优势的产业,秦义市长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服务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也是发挥首府效应的重点产业”。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为推动生产发展、商品流通,促进国内国际贸易发展,推动技术创新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经济形式,在新时期,必须充分发挥会展产业链优势,全面提升会展经济,推进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会展业的经济效益

(一)能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

会展业不仅能带来场租费、搭建费等直观收入,而且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数十个行业的发展,直接创造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交通、通讯、广告、旅游、印刷、房地产等相关收入。会展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产生重大影响和催化作用,据有关统计表明,一个好的会展对经济拉动效应能达到1:9,甚至更高。

(二)能获得优质资源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发展会展业意味着各行业可以在扩大的开放潮中,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从而大大减少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有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而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地开放、更实际地比较、更精确地选择、更有效地配置,进而达到质量的增长,以增强经济安全系数。博鳌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最典型范例,穷乡僻壤的博鳌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后,以其良好的生态、人文、治安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会议组织者、参会者、旅游者等。

(三)能增加就业机会

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外贸、旅游、宾馆、交通、运输、保险、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景气,从而有力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展经济的发展将提供和催生一大批高质量的工作机会。据悉,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

二、呼和浩特市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会展业的关键。伴随着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三年小变化、五年中变化、七年大变化”的目标要求,确定了“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加快新区建设、提高城市品位;全面改造旧城区、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名城风貌、创建园林城市”的建设方针。经过多年努力,成绩显着。在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方面,成功打造了成吉思汗大街、伊斯兰特色景观街、蒙元文化特色景观街等。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方面,启动《大呼和浩特城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使城乡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在城市基础服务保障方面,仅2013年组织实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114项,改造小街巷55条,启动了南二环快速路、北出城口立交桥、中山路地下通道等一批重点工程,兴安路、昭君路等重点路段跨小黑河桥建成通车。加大雨水排放、污水处理和热源厂建设力度。在公共交通运输方面,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30台,在城市核心区开通了“青城1号”和“青城2号”2条全免费公交线路,投放城市公共自行车5100辆。

(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会展业的发展依赖于城市良好的经济状况,繁荣发达的经济环境可以为会展业发展提供充分的经济条件和经济支持。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推动经济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呼和浩特市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基础在持续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在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人均生产总值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全市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10.4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60.1亿元,同比增长13.8%,跃升到全区第二位;地方财政总支出292.9亿元,增长6%,其中用于民生支出达到167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4.8亿元,同比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2.4亿元,同比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629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736元,增长12.1%。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实现16.2亿美元。

(三)旅游资源优势

呼和浩特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是一座拥有400年历史的塞外名城,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内保存有丰富的珍贵的名胜古迹,如:人类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坐落在大黑河畔的昭君墓、公主府、将军衙署、玉泉井;呼和浩特市又被誉为"召城",有着丰富的召庙文化,这里有大召寺、五塔寺、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等各种召庙50多座;城郊有不少风光秀丽的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呼和浩特不仅拥有鉴证历史的文物古迹,还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乌素图旅游开发区、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呼和浩特市将独特的蒙古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草原分光和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三、呼和浩特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呼和浩特市会展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会展活动空前活跃、会展形式丰富多彩、组展主体多元化的发展现状。

2013年仅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31场,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升。2万平米以上的展会有3场,包括第七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暨第五届中国呼和浩特国际汽车展览会、春季房地产展示会、内蒙古农畜产品博览会。在原有的传统展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的同时,一些全国性展会也开始进入呼和浩特地区,如广东省惠州市政府举办的惠州产品展销会。有的展会甚至向着例会的方向发展,新引入的消费类展会如:文博会、茶博会。这些展会的成功举办有效地推动了呼和浩特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更大的激发了大众的参与热情。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如市场秩序不合理、重复办展、多头竞争状况严重;专业队伍建设相当薄弱;整体特色不够鲜明,品牌文化不够突出等问题。对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四、促进我市会展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维持市场秩序

我市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牵引在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对会展业的财政支持以及宏观引导对地区会展经济的长远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呼和浩特市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明确会展业的发展方向、重点及对策措施,整合会展资源,有效避免重复办展,无序竞争,多头管理的现象。在今后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完善和转变管理职能,重点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对呼和浩特市每年举办的展会数量、内容进行合理规划,从而避免重复办展,主题雷同现象的发生。

(二)集约和整合会展人才

会展业的发展,人才支持非常关键,会展人才优先发展将引领和带动会展经济的发展。

1.加快会展人才的培育。应根据会展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呼市高校资源,积极开展会展职业教育和会展职业培训活动,畅通校企合作绿色通道,培育会展业发展需求人才。

2.加快引进会展人才。引进会展策划师、会展设计师、展览业高级项目经理等紧缺人才。将会展业人才引进纳入我是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并享受同等的优惠待遇。

3.加强已有团队整体素质。对于已有会展从业人员通过现场工作实践、外出考察学习、集中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素质,适应会展业发展要求。

(三)推进区域性商贸会展中心建设,创立特色会展品牌

内蒙古独特的草原风光、深厚的民族文化、浓郁的风土人情和优质的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必能使“内蒙古草原文化”概念独树一帜。在推动区域性商贸会展中心建设方面,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布局,打造呼包鄂“商业洼地”。巩固提升中山路等老商业区、老商圈,重点建设东客站、新华东街、滨河、锡林南路、大商城等新商圈,提升城市功能,扩大消费,大力发展大南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商业街区、牛街回族餐饮文化特色街区、成吉思汗大街蒙古族特色文化街区、滨河休闲时尚风情特色商业街区。其次要以“会展提效年”为契机,依托绿色食品、电力、光伏、云计算等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呼和浩特)国际云计算博览会”、“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等品牌博览会,创立独具呼和浩特特色的品牌展会,促进会展业与旅游、商贸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举办五场大型展会、十场有效益的展会、二十场不同主题的展会,达到进一步促进我市会展业开放合作的目的,最终达到推进首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总之,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诸多产业,具有影响面广、关联度高的特点。对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会展经济正逐步发展成为呼和浩特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益显示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会展产业链优势,着力推进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把我市建设成“活力”“美丽”“和谐”城市。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