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冰 张建辉

天津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文/韩冰 张建辉

根据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天津市于2009年开始启动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七年来,天津市创新方法工作在培训模式、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模式、调研天津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出天津市创新方法工作存在着地方师资发挥作用不足、培训受众面不足、应用领域拓展不足、各类横向交流不足、对创新工程师的政策激励不足等五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围绕创新方法工作如何落实科技小巨人升级版,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天津;创新方法;推广应用

一、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主要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且作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200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对三位院士《关于加强我国创新方法工作的建议》作出了“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批示,并着手启动创新方法工作。2008年,科技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创新方法工作的正式开展。

自从创新方法工作开展以来,各地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总结起来,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无外乎包括几大部分:创新意识与思维的培养、创新方法工具导入、创新方法实践和人才培养、创新方法与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可见,创新方法绝不仅仅是一套理论、方法和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推广创新方法,转变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效率、树立新的创新模式。

如三星公司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创新方法推广机构--三星TRIZ协会,并建立了完整的推广及培训体系,从公司高管到普通员工都参与到创新方法的学习中来,为创新方法在公司大规模推广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国外很多成功的企业在推广应用创新方法中,并不拘泥于创新方法本身的应用,而是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创新方法做灵活调整。仍以韩国三星公司为例,该公司下设的先进技术研究院TRIZ研发小组,结合本企业实际需要,提出了一套新的技术冲突定义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相关人员快速分析并定义问题,寻求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了将创新方法活学活用。

从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模式看,国外主要是以企业为中心的推广应用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是企业主动引入创新方法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运营管理中来,通过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流程再造,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典型企业有韩国三星公司,美国波音、通用公司等。国内则主要是以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广应用模式为主,其中又可以细分成两类:一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选择机构和试点企业开展应用示范,并给予专项扶持,如黑龙江、河北等地;二是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推动模式,随着企业对创新方法认识的不断加深,在前期开展试点和示范的基础上,企业从制度、物质、文化层面支持在企业内部开展创新方法应用示范,如广东、厦门等地。此外,黑龙江、福建等省份还充分利用其自身所处的地缘优势,积极与俄罗斯、台湾等地的专家合作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江苏则将本地师资培养作为其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重要工作,为实现区域创新方法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方法工作模式,为创新方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发展能级创造了条件。

二、天津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现状与特点

自2009年以来,在科技部和天津市科委的指导下,天津市成立了天津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全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的专职服务机构,并以按阶段、按需求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创新方法服务作为特色,开展了从科普到应用的系统化创新方法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紧密围绕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小巨人”企业的发展需求、整合京津冀优势创新资源、培育试点和示范企业、完善工作模式和标准、实现全市创新方法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三次实施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天津市构建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平台,初步形成了适合天津的创新方法推广模式,打造了一支本土的创新方法培训团队,培养了一批创新工程师,有5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创新方法区域示范备选企业。

天津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开展的主要特点有:

(一)初步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模式

天津市创新方法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坚持与天津市科技计划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使得创新方法工作紧密围绕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方向,确保了创新方法服务具有更强的战略性、时效性和方向性,在不同类型的科技项目中适时引入创新方法工作,显着提升了企业对创新方法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在培训内容方面,形成了以技术创新方法为核心、兼有管理创新方法、知识产权、战略咨询、创新政策服务、科技项目管理等内容的综合服务模式,将创新方法工作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满足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需求。在培训体系上,形成了涵盖科普讲座、基础知识培训、进阶培训、工程师认证培训、方法应用、师资培训等在内的全流程培训体系,可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培训和应用需求。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采取共性服务、个性诊断、中介服务等多种方式,利用创新方法解决企业在科技项目申报、高企认定、企业战略等科技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构建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平台

依托天津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中心,在对国内外先进创新方法集成研究的基础上,搭建了天津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支撑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借鉴技术难题的咨询服务、推进创新方法应用。同时,进一步加强软硬件系统建设,完成了创新方法知识库和专家库建设,构建了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知识共享平台,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此功能的创新方法服务平台。

(三)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团队

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已形成了一支由来自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及民间创新方法服务机构的40余人组成的专业化师资团队。师资涵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产权、项目管理、企业战略等领域,具备了面向不同对象、不同规模的创新方法培训和咨询能力。其中河北工业大学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团队和天津大学管理创新方法培训团队,均为创新方法培训师资的“国家队”,面向全国师资及学员开展培训,并在创新方法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提高了我市的创新方法培训与咨询水平。这也是与其他省市相比,天津开展创新方法工作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培养了一支创新工程师队伍

截至2015年底,天津市共举办创新方法报告会、专题讲座40余场,普及培训10000余人次;为600余家科技型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举办创新工程师培训班22期,累计参加培训900余人次。自2014年科技部创新方法研究会开展创新工程师认证以来,截至2015年底,天津市共有285人取得创新工程师一、二级认证资格;其中187人通过了创新工程师一、二级认证,占全国的6.9%,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在安徽、江苏、广东等省之后,位居第六,如图1所示。全市创新工程师利用创新方法解决各类难题300余项,申请专利3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上亿元。

图 12015年底各省、市、自治区创新工程师所占比例

三、天津市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天津市在基础设施、培训师资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并拥有两个国家级创新方法培训师资团队,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国家对创新方法工作的总体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总结起来,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不足,这也为今后天津市加强和改进创新方法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地方师资发挥作用不足

由于天津拥有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家级培训师资团队,因此在面向天津市的创新工程师培训中,绝大部分是采用国家级培训团队作为师资,这样能够显着提高培训效果。但另一方面,由于培训过度依赖国家师资团队,在地方师资培养方面则存在较大欠缺:一是天津市本地能开展创新方法深度培训的专业师资较少,主要以普及型基础知识培训为主,培训深度不足。二是师资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来自企业的师资尽管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层面上稍逊一筹;而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师资理论功底深厚,但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则有待提升。

(二)培训受众面不足

受现有师资团队影响,天津目前开展的创新方法培训主要是以TRIZ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方法为主,管理创新方法不论从学时数量还是课程内容上都略显薄弱。创新管理与创造力、项目管理、知识产权战略等面向中高层管理者的方法培训更是尚付阙如。这也就导致了创新方法培训的受众基本上还是以面向企业研发人员为主,帮助其利用创新方法解决具体的技术开发问题;而对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企业家的创新方法培训方面,除了科普型培训之外,专门的课程体系尚需完善。

(三)应用领域拓展不足

以TRIZ为代表的创新方法是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有机融合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创新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和工具,更是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范式。近年来,创新方法也逐步向其它领域渗透和扩展,由原来广泛应用的工程技术领域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并与专利分析、技术预见等相结合,为区域重点行业或产业发展,打造创新创业高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但从天津目前情况看,创新方法的应用仍以技术领域为主,对非技术领域应用的研究和案例较少。通过对全市创新工程师解决的300余项难题统计发现:天津市对创新方法的应用仍集中在机械、化工、环保、制药等技术领域,非技术领域应用则寥寥无几。

(四)各类横向交流不足

国际上不论从官方还是民间、从学界还是企业界,在创新方法领域都有着较活跃的学术和经验交流。国内创新方法研究会每年定期组织创新方法高层论坛,是国内最高级别的创新方法会议。在广东、江苏、黑龙江等地的一些企业和机构不定期自发组织开展创新方法沙龙活动,仅2016年1至2月,深圳就自发组织了3场TRIZ爱好者交流会或读书会,并实现每周常态化;广州也开展了“TRIZ粉友沙龙”等活动。相比而言,天津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与创新方法有关的主题交流活动不够活跃,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作主题发言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五)对创新工程师的政策激励不足

调研发现,其他省市非常重视创新工程师培养。一些省市对通过不同级别的国家创新工程师认证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资助;对通过创新工程师二级认证者,可视同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享受相应待遇。很多省市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示范企业对通过国家创新工程师认证者,除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外,还在岗位工资、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相应激励。天津市目前对取得认证的创新工程师尚无政策激励措施,加之全社会对创新方法认知层次还有待提升,这也使得很多培训人员不愿参加创新工程师认证,从而无法体现创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价值。

四、加强天津市创新方法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十三五”期间,创新方法仍将作为科技部的一项重点工作。天津也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强创新方法对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支持力度,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在天津市科技计划中设立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围绕师资培养、模式创新、应用特色、成果交流、政策激励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作为配套支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助推科技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具体建议如下:

(一)依托本地化师资培养,建立创新方法工作新模式

区域创新方法工作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本地师资的培养。针对天津本地师资不足的情况,需要从培训和咨询两方面入手,对师资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类培养。这里可以将师资分为培训师资和咨询师资两类:培训师资专门用来开展创新方法培训、传播知识,而咨询师资更侧重于面向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培训师资而言,需要借助“国家队”的师资力量,增开师资培训班,提升本地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对咨询师资而言,需要经常组织本地师资深入企业指导解决问题,提升师资利用创新方法解决不同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创新方法推广服务机构应转变职能,从推广服务平台向师资培训基地转型,从推广工作者向组织创新者转型。

(二)深化科普活动,扩大创新方法应用的受众范围

依托各类创新方法推广服务机构,多渠道开展创新方法科普活动,加大对创新思维和先进理念的宣传贯彻力度,使其成为新理念、新方法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根据企业、政府、高校、院所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家、中层管理者、研发人员、领导干部、在校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创新方法科普培训,并实现常态化,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理念和方法支撑。

(三)拓展应用领域,形成创新方法学科特色

创新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理论本身的不断完善,二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前者主要依托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团队开展研究,后者则主要依托天津区域师资,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拓展应用领域,重点关注信息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软科学等天津市优势产业领域及学科领域,不断建立并完善不同领域的工程化案例库,扩大创新方法的应用范围,力争将创新方法在非技术领域应用做成天津开展创新方法工作的一大特色,为创新方法的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四)积极参与横向交流,加速创新方法应用成果转化

联合创新方法研究会,承办国家级各类创新方法高级会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鼓励发表创新方法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应用案例。充分利用各类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定期组织创新方法沙龙及成果推介活动,就利用创新方法形成的各类新成果和新模式进行互动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在总结“天津市首届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拓展参赛群体,并设立创新方法应用成果展示社区,聘请业界专家、同行、投资人点评,加速推进成果转化。

(五)加大对创新工程师的激励力度

建议以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作为试点,对于通过国家创新工程师认证者,在职称晋升、申报科技项目、科技成果奖励等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在市级政策层面提升认证的含金量。将创新方法培训纳入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在全市人才培养系列政策中增加创新工程师培养内容,并参照经济师、会计师等职业资格序列,将创新工程师或创新培训师认证纳入职称评定的相关专业序列。设立创新工程师奖励基金,对于通过认证的国家创新工程师或创新培训师,可免收认证费用,通过三级及以上创新工程师、二级及以上创新培训师认证者,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

[1]季玲,王磊,吴燕玲等.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模式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5).

[2]李苏洋,李建芳.TRIZ创新方法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应用模式探讨[J].广东科技,2014,(5).

[3]刘峻,李梅芳,黄秀香.创新方法推广模式研究:组织的视角[J].东南学术,2015,(6).

[4]徐淑琴.广东加快TRIZ等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应用的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1).

[5]张国会,于浩.北京TRIZ方法推广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3).

责任编辑:张丽恒

G322

A

1006-1255-(2016)07-0039-05

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2013IM020700),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14ZLZLZF00038)。

韩冰(1982—),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邮编:300011张建辉(1974—),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邮编:3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