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摘 要:结合沪昆高速铁路DK318+498.525-DK318+917.705段路基支承层工程实例,分析了高速铁路路基支承层低塑性混凝土性能特点,针对低塑性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不同特点,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模板施工及浇注工艺重点研究,形成了系统的低塑性混凝土支承层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等成套技术,并成功运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速铁路;低塑性混凝土;路基支承层;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情况

沪昆高速铁路全线采用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地段无砟轨道结构自上而下为:CRTSII型板+3cmCA砂浆+30cm低塑性混凝土支承层。混凝土支承层横向宽度3.25m,厚度30cm;轨道板下2.55m范围内采用拉毛处理,外露部分设置2~4%的横向排水坡。混凝土由细骨料、粗骨料、少量胶凝材料和少量水等配制,试验指标采用测定增实因数控制其稠度。

1.2 低塑性混凝土技术特点

1.2.1 低塑性水泥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控制在12-18MPa,在配合比选定时采用较少的胶凝材料和水用量,尽量不用减水剂,减少浆体用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降低支承层收缩开裂的风险。

1.2.2 为了科学准确的控制低塑性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试验室选定配合比时增实因数JC宜大于1.2,拌合站及现场检测的增实因数应满足JC±0.10的指标要求测定其稠度,完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1.2.3 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较少,强度增长较慢,试验室检验标准养护下28d抗折强度大于等于2.0MPa,(对应2.0MPa抗折强度,弯拉弹性模量约为18000MPa);28天现场以钻芯取样抗压强度平均值大于10MPa。

1.3 研究目的

由于低塑性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指标和技术特点上的不同,导致在试验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机具配置方面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低塑性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制定形成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机具配置等一套完整的施工工艺意义重大。通过该施工技术的研究,达到保证低塑性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支承层施工精度及实现高效经济的目的。

2 低塑性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低塑性混凝土特有的技术要求,参照铁路混凝土设计试验程序,经过多次适配验证及现场测试,总结形成适宜的低塑性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 无砟轨道低塑性混凝土配合比

3 施工方法及流程

3.1 施工方法

支承层按左右幅单幅施工,混凝土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合,3~6m3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模筑法施工,高频振动棒振捣,平板振动器提浆,整平机整平,人工拉毛收光。

3.2 施工流程

路基表层表面清理→测量放线→模板安装→标高测量→模板调整→浇注混凝土→养护、拆模→切缝。

4 施工工艺

4.1 施工先决条件

路基支承层施工在路基沉降评估、CPⅢ评估及基床表层施工并验收合格后进行。

4.2 测量放样

利用已评估通过的CPⅢ点,采用1"级莱卡或拓普康全站仪放样,横纵向放样误差控制在0-10mm。直线段10~20m放一个断面,曲线段3~5m放样一个断面。支承层放样前,数据必须经3个人独立计算,复核无误方可使用,最好是用普罗米新布板软件进行校核,应特别注意的是曲线段外矢偏移量必须考虑,以防中线偏位。

4.3 模板施工

4.3.1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对支承层边线测量放样并定桩拉线。

支承层施工模板根据施组设计及工艺要求,现场采用普通定型钢模进行拼装,模板每2米一块,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错台不大于2mm,且拼装严密。为了避免混凝土侧面出现错台、接缝,模板内侧加垫电光板,电光板顶面与钢模板顶平齐,使用透明胶带水平、竖向使电光板与模板密贴,特别模板顶部用胶带顺模板黏贴,保证两板之间无缝隙。

模板加固采用内拉外撑式,即内侧模板顶每2m~4m撑一道φ45mm钢管和φ20mm钢筋加工的简易对拉杆;外侧每2m间距设置三角形支撑架,支撑架由2个“滑栏”组成,一端用螺母直接拧固在钢模板预留孔上,另一端套固在φ25mm钢筋地锚上,形成既撑又拉的三角稳固支撑架;标高采用模板底部预设的可调螺杆调节,可调高度5cm。本支撑加固体系即方便快捷,又稳固可靠。

4.3.2 模板调整

模板调整,主要是为了确保砼支撑层成品线形顺直,无明显接缝,避免支撑层过低或过高,灌板CA砂浆过厚或洗刨,埋下质量隐患,造成效益流失。

模板左右调时,根据测量班放样的基点,直线段20m拉一道线,外伸或收缩“滑栏”将模板调整到设计位置,然后安装简易对拉杆;高程调整,通过拧紧或放松每1m的可调螺母,实行微调,由于模板制作时,有意的预留了2cm的可调量,即30cm模板仅按28cm制作,所以,模板位置和高程调整后,模板底部会留有空隙,为避免砼少注时漏浆,必须采用高标号的砂浆进行封堵。

4.4 混凝土施工

4.4.1 混凝土供应

砼采用3~6m3自卸车汽车运至现场,运送车辆必须封闭严密,避免运输过程中,砼因颠簸离析而出浆,污染道路。砼坍落度控制,在温度20~300C之间时,运距在3km之内的,按2~3cm控制;运距在3~5km之内的,按3~4cm控制;运距5~10km,按5cm控制;根据施工经验总结,坍落度一般不能超过5cm,否则运输过程中砼离析严重,析浆明显。

砼运送到现场后,基本属于干硬性砼,人工用铁锹等工具,既费力进度又慢,很容易造成砼未摊铺开就初凝,振捣不出浆,为此,砼摊铺采用PC150型挖掘机进行摊铺整平,效果理想,每小时摊铺约20m。

4.4.2 振捣

根据现场试验,低塑性混凝土若采用单点震动器振捣,会出现进度慢,提浆、振捣不充等现象,施工中,先采用高频振动器排组,高频振动器按0.5m间距,按2排分别固定在振动架上,振动架利用固定在模板顶的轨道前后自由移动,往返充分振捣低塑性砼;再紧跟振动梁,对振捣完的砼表面进行整平,填补或铲平;最后,待砼快初凝时,用圆盘式提浆整平机往返作业,直至支承层顶面平整光滑为止。对振动过后的混凝土面要及时观察,若混凝土表面光滑说明混凝土充盈度较好,若出现麻面、坑洼说明混凝土充盈度不足,要及时补浆并进行再次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前采用铁抹子人工收面。

4.4.3 拉毛

为确保支承层与轨道板间摩擦力及粘结力,对轨道板范围内的支承层进行拉毛处理。拉毛在二次收面后,混凝土初凝前(手按易出痕迹但不粘手),采用长柄尼龙塑料刷进行横向拉毛,拉毛采用限位板定位,人工从一侧向另一侧拉动,拉毛深度1.5~2mm。

支承层混凝土两侧的35cm范围内收成光面,并带有2%的倾斜角,起坡点位于轨道板下5cm。整平机整平振捣后,在观测混凝土不流动时,人工采用铁铲将40cm范围内超出光面的混凝土铲除,并采用35cm长模成型。收光在支承层顶面收光后采用35cm铁抹子进行收面。

4.5 养护及拆模

拉毛后及时覆盖土工布,压一定的重物防止风吹开(小方木或者钢管),专人洒水养护,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养护周期不少于7d。拆模强度以砼不缺棱掉角为宜。

4.6 切缝

在支承层浇注24小时内,每5m(不大于5m)进行切峰,缝深不小于支承层厚度的1/3,直线段10~15cm,且不得与轨道板板缝重叠。

5 质量控制

5.1 模板安装必须稳定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浇注混凝土前,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确保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干净。

5.2 根据低塑性混凝土的特点,混凝土布料完成后及时进行机械振捣,避免混凝土水分丧失。

5.3 振捣时间应根据设备功率试验确定,以混凝土表层出现液化状态为宜,不得过振。

5.4 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蜂窝、疏松和缺掉角等缺陷。

5.5 验收标准。无砟轨道支承层施工模板及外观尺寸验收标准如表2、表3所示。

6 结束语

本施工技术以沪昆高速铁路DK318+498.525-DK318+917.705支承层施工为依托,通过实际施工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低塑性砼施工的工艺,按此工艺完成的支承层顶面标高满足+5mm,-15mm、平整度满足7mm/4m要求的达到98%,能为今后无砟轨道及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科技基[2008]74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S].

[2]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

[3]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S].

[4]TB10601-2009.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

[5]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S].

[6]TB10754-20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