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凤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江苏新沂 2214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迄今为止临床上缺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规范治疗方案,主要方法有内科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锥颅抽吸引流术对脑组织局部及周身重要器官、组织损伤小,能早期、彻底的清除脑内血肿,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引起临床关注[1]。本研究探讨5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计55例。其中,男35例,女20例;年龄 48~76岁,平均(62.2 ±3.5)岁;高血压病史 2~14年,平均(4.5 ±1.2)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及肢体功能障碍,入院时患者轻度昏迷8例,中度昏迷20例,嗜睡27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头部CT 扫描示基底节或丘脑出血14例,颞叶出血26例,颞顶叶出血15例;血肿量为 30~95 ml,平均(56.8 ±4.0)ml。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根据CT 显示情况在血肿最大层面处选择最适合的锥颅点,对患者采用局麻,用脑针穿刺血肿部位,用细孔钻颅器在定点颅骨钻直径约4 mm 大小孔,插入带针芯的探针至血肿腔(深度以最大层面血肿中心至同侧颅骨外板的垂直距离为准)[2],拔出针芯,用20 ml 注射器稍加抽吸,抽吸结束后放置内径3~4 mm 硅胶引流管,注入尿激酶6 000~10 000 U,根据患者情况闭管1~6h 开放引流,复查CT 血肿基本吸收后拔除引流管。

1.2.2 护理方法 治疗前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锥颅抽吸引流术的原理、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精心护理,首先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呼吸、心率、体温以及瞳孔的变化,如果有异常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其次应注意引流管周围清洁,保持头部敷料干燥,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感染。另外,还需给予患者正确的体位,并进行皮肤护理,以防局部长期受压不利于血液循环。

1.3 疗效判定

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恢复部分生活自理,可独立生活;Ⅲ级:需人帮助,可扶拐行走者;Ⅳ级:清醒,卧床不起;Ⅴ级:植物生存;死亡。恢复有效率=(Ⅰ级+Ⅱ级+Ⅲ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采用t 检验,在SPSS 13.0 软件包中完成统计学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5例患者中,恢复效果达Ⅰ级者7例(12.7%),Ⅱ级者9例(16.4%),Ⅲ级者 18例(32.7%),Ⅳ级者 10例(18.2%),Ⅴ级者5例 (9.1%),死亡6例 (10.9%),患者恢复有效率为61.8%。经过治疗及护理前后比较,患者的血压略有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肿量情况(±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肿量情况(±s)

与治疗护理前比较,★P<0.05

时间 血压(mm Hg)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护理前治疗护理后150 ±8 147 ±6 105 ±6 103 ±5血肿量(ml)56.8 ±4.0 10.9 ±1.1★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引起的原发性脑实质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突出的表现是这些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出现局限性的扩张,并可形成微小动脉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即是在这样的病理基础上,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3]。该疾病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脑循环,促进受压脑组织的及早恢复[4]。本研究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技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5],其采用CT 引导血肿抽吸术可及时解除局部受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迅速改善意识,抽吸术能明显加快中线结构恢复中位,降低中线结构移位者的病死率,临床效果良好。当然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不容忽视,护理关系到患者康复效果[6-7],研究中采用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肢体功能变化,协助医生锥颅抽吸引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及时记录,术后引流袋内血液颜色一般呈淡红色,如引流管内有新鲜血液流出要考虑再出血的可能,如血量减少后突然出现无色液体要考虑引流出脑脊液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血压一般控制在22/12.5 kPa 左右,并防止血压突然升高;同时需认真准确记录24h 尿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若发现进出量不平衡或尿量<25 ml/h,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脱水或补液过多引起心功能不全而加重病情;对引流管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对患者体位、皮肤等进行细节护理,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关注。

[1]夏国道,姚建社,包平,等.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3):231-232.

[2]吴启兴,吴启政,陈裕光.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26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9):74-75.

[3]吴承远,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0.

[4]王焕明,张光璞,李龄,等.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4):161-163.

[5]王庆斌,高芳.床边锥颅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J].临床急诊杂志,2003,4(4):21.

[6]王新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J].医学信息,2007,20(11):1989-1990.

[7]陈静波.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