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是新时期制造业振兴发展的推动力,加强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全面改善建筑领域施工建设、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和水平的强大支撑。但是,现阶段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工人效能的发挥受限。因此,要持续优化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实现人员的梯队式发展,全面增进装配式建筑产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为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活力。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

DOI:10.12433/zgkjtz.20241453

一、工人培养体系概述

(一)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

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是指根据装配式建筑产业施工建设要求,定位人才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工人发展计划,采用在职培训等培育体系,规范工人在施工建设领域的从业标准,严格执行产业施工作业流程,充分挖掘工人的内在潜力,为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途径

一是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流程。开展建筑产业岗前培训,了解施工作业规范体系,逐步完善工人的岗位调整、在职培训、技能提升等全流程产业综合培养体系,有效推动工人队伍的高标准建设。在培养过程中,要统筹安排建筑产业内的人才培育工作,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人培养体系。

二是开展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全面培育。突出建筑产业技能型、复合型工人在领域内的突出地位,以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为发展目标,融合先进的发展理念,切实增进重点职业院校与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对接工作,积极培养优秀的人才,实现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的重要性

传统建筑施工方式的特点是能源消耗巨大、建造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建筑质量难以保证,且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大。无论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还是产业工人,岗前培训和日常的技术培训、技能提升都尤为重要。2020年,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公示的16种新职业中就包括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同时明确了职业编码、职业定义和主要的工作任务。持证上岗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特别是作为施工现场一线人员的装配式建筑管理师,其技术、管理水平将对施工的质量、进度和成本造成直接影响。相比传统的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明显优势,集中体现在绿色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具有节能环保、施工快捷、成本可控、安全耐久等突出特点。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可在节约大量资源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大幅缩短施工工期,在保证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

但也正是由于与传统建筑模式差别较大,目前,设计、构件生产、现场施工、管理等各环节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人员数量,都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建设,是企业在建筑行业优化组合中存活并能勇立潮头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以培训的方式加快工人的转型升级,增加对工人培训的投入力度,严格管理工人队伍,以促进装配工人的全面成长。

三、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现存的问题及成因

(一)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现存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由工人队伍的总量不足逐步转变为工人培养的结构性矛盾,表现为工人队伍建设不合理、技能型人才发展不足、培训考核机制不完善。产业劳动力成本逐步增加,人工成本导致企业综合成本上涨,工人培养体系建设后劲不足。而且,建筑行业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同,行业监管受限,部分地区仍存在工人施工安全问题,严重制约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长效发展。我国虽然是建筑大国,从业人员较多,但由于工人的从业要求较低,专业素养普遍不足,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和积极学习现代化建筑技术的能力较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深度仍有不足,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缺乏较为明确的分析定位,工人培养力度仍有不足,制约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问题的成因

近年来,工人培养体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培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间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具有高级工程师等专业资质的人才相对匮乏。目前,工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及实际操作水平较为有限,掌握创新技能人才相对较少,制约了产业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建筑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

二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工人队伍分布不合理,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即从事基础工作的工人较多,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较少;建筑行业的标准较多,可供发展的空间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结构不合理,人才多集中在工地督查监管系统,一线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管理培训,对施工现场的掌控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装配式建筑产业缺乏工人培育观念,施工环境有待改善。装配式建筑产业存在重施工进度轻工人管理,重建筑产业项目、资金等有形条件,轻工人技术等无形资源的现象,工人发展所依托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不高,技能型工人集聚、创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工作前瞻性不强。有的企业并未深入分析研究工人的培育、考核要求、发展规律及特点,引进的人才培养办法有限,配套措施的针对性不足,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四是产业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人流失现象依然存在。一是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不高,长期实行个人式、经验式、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中的很多制度都属于粗放型,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存在矛盾,简单粗放型“人治”制约了企业发展。二是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负责人对人才流动、流失不以为然。三是部分企业急功近利,缺乏有效的建筑工人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只注重对建筑工人的使用,缺少为工人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员工的晋升机会也很少。同时,薪酬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工人价值的体现,导致工人流失现象严重。

四、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科学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规划机制

一是构建科学的培育机制,加快制定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实现效益快、带动作用强的工人培养方案;深入实施建筑产业技能型人才培育项目,聚焦建筑产业实施工人培养规划,建立专业的工人队伍,精准对接、快速引进产业技能型人才;实施技能人才梯次培养计划,制定加强技能工人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适时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合作,加快培养、输送一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工人;持续优化工人的生活环境,按工人的贡献程度完善各项待遇保障。

二是完善工人培养体系,深化推动体系改革。采取工人分类培养的方式,针对文化水平一般的工人,传授基本基础知识,重点围绕基本生产作业进行合理指导,通过合作社平台,扩宽基础农技培养范围,了解生产经营发展现状。针对文化水平较高的工人,可按照科学型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型装配式产业工人、紧缺高层次工人等不同类型分类统计,找准工人的发展培育与其文化水平较为贴合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工人队伍建设明确发展方向。

(二)建立全覆盖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机制

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育体系,一是培育技能型工人,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产品生产施工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在继续教育体系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内容,深入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同时,将装配式建筑岗位、工种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合理确定工人的培养任务目标,充分挖掘工人自身的优势,制定符合其成长的培育措施,创新工人管理办法,确保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同时,积极与工人沟通,促进其培养模式的全面性及规范化。

(三)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

一要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企业要切实强化工人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全面制定工人职业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严格作业标准,细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全面掌控,实行项目化管理、责任制推进,列出任务目标、推进措施、具体步骤和责任人员。

二要建立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机制。企业要全面把控建筑工人的业绩,核定人员每日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工作督导力度,在严格实行业绩月报制度的同时,建立考核指标任务进度定期分析报告制度,细化研究、报告一次考核评价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狠抓考核奖惩机制。根据工种不同,实行分类考核,确保考核准、考核实,并将考核结果计入企业综合考评体系。对成绩优异的工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主动、不作为的工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坚持价值导向、差别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是制定科学的企业薪酬管理机制,使工人获得的收入与其综合贡献度挂钩,实际贡献度要与薪酬水平的增长相匹配。薪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规划,实施较为科学的利润分配机制,助力企业具有成长性的发展空间。同时,按照规章制度、职责体系,将工人的工作职责逐步分解、细化到各个岗位,建立内外部职责监督系统,激励机制流程要严格化、规范化,结果要公开公示,保证激励机制发展的准确性,从而逐步健全坚持价值导向、差别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结语

新时期下,装配式建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发展的必要保障。本文从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角度出发,分析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点明现阶段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体系的优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全面提高工人的素质,助力建筑领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卫丰,刘树青.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0(20):47+40.

[2]陈动福.装配式建筑体系下建筑业农民工转型问题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2020(8):70.

[3]王培贞,祝连波,林陵娜,黄一雷.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基本情况及培训现状调查[J].工程建设,2021,53(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