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梅

摘要:尖椒作为我国较为常见的时令蔬菜,不仅具备肉质脆嫩的特点,还能够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受到了国民的高度追捧。在尖椒的生产过程中,为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种植户应借助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育苗移栽高产高效。本文细致介绍了尖椒育苗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尖椒;育苗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在我国,尖椒既是较为重要的农作物,还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绿色农产品需求量逐渐提高,尖椒的市场占比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为满足人们的主观需求,帮助广大种植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科研人员应加大对于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外推广力度,引导农户了解此项技术的应用要点。

1 合理选地

在我国农业领域,为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由于尖椒对生长环境有着明确标准,因此,农户在选地的过程中,应优先选用具备较强蓬松度、营养元素含量高、pH值等于7的土地。需要注意的是,在尖椒的种植阶段,不可将其栽种至水分含量较高的区域内。此外,不应选择栽种过茄科植物的农田。为帮助广大种植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达成量化生产的目的,还应选择覆盖面积较大的种植地。与此同时,为降低各类风险因素出现的可能性,实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待种农田不宜临近各类工程,确保尖椒种植区的自然环境不受影响[1]。另外,还要借助合理的手段,确保将土壤中各类重金属物质浓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对比其他种类的农作物,因为尖椒自身具备较强的特殊性,所以,应保证农田中的含水量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为满足尖椒的生长需求,土壤中还应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各类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待种农田的酸碱值应为中性。由于该作物无法抵御各类极端天气,因此,在挑选待种品种的过程中,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始终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

2 育苗作业

2.1 选种

在尖椒的育苗阶段,农户应前往当地的农贸市场,挑选满足要求的优质尖椒种子。在挑选待种品种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规律,优先与资质齐全的正规厂商合作,优先选用品质满足要求、年产值较高、具备较强抗病抗害抗倒伏能力的尖椒品种。在我国山东省寿光市,常见的尖椒有以下几种,分别为龙椒、螺丝椒、爬藤椒和羊角椒。如若将其栽种在露天区域,应选用湘系的尖椒品种。

2.2 种子前期处理

正式开展尖椒的耕种作业前,农户应借助合理的手段,完成待种种子的催芽作业,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所示。第一,将尖椒种子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静置6 d左右。第二,把经过晾晒处理的种子放置在足量的温水中,泡种20 min即可。在浸泡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专业的机械设备,对其进行翻拌处理。第三,当水温下降至室温后,向清水中加入五成浓度的KMnO4,调配出对应的水溶液,浸种20 min左右。第四,对种子进行多次投洗后,置入30℃的清水中,泡种10 h,随后即可对其进行催芽处理[2]。

在我国的农业领域,育种区的选择十分考究,农户通常将光照强度满足要求、地质结构松软稳定、临近水源的农田视作尖椒的种植地。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种植户不仅要对待种土壤进行深度整理,还应向其施入足量经过沤熟处理的农家有机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主要的基底肥料为Ca3(PO4)2。施肥时,应确保单位面积内的肥料含量一致。为从根本上缩减病虫害等风险问题出现的可能性,需要在正式播种的前期准备阶段,向土壤中播撒定量的杀菌剂,以此实现杀毒杀菌的目的。

2.3 播种时间

完成尖椒的选种环节后,便需要借助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育苗处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挑选最佳的作业时间。正常状态下,尖椒最佳的育种期为初春或冬令时。如若在气候条件较为严峻的冬天,应在12月播种,并在次年春季将尖椒幼苗移送至指定区域,夏季来临前,便可将尖椒投放进市场内。相反,假如在初春播种,农户应将种植时间选定在一月份,在四月末落实幼苗的移栽作业。如此,进入秋季后,便可开展尖椒的收割作业。

在确定育种时间的过程中,农户应根据待种尖椒的种类和特点操作。正常情况下,最佳的播种期应为春季和冬季。需要注意的是,为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当尖椒正式进入播种状态后,应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把控单位面积内的种植密度和间距,一般条件下,应将种植数目控制在10 g/m2。正式播种前的2 d内,农户需要向种植区的土壤中,灌注足量的水分。同时,还要利用一定厚度的膜布对其进行保温处理。播种时,不仅要使用专业的农业用具,提升土地的平整程度,还要将经过催芽处理的尖椒种子均匀播撒在土壤中,并在其表面附着定量的营养土,厚度应控制在1 cm以内。结合以往的经验分析可知,如若营养土的含量较低,不利于尖椒的稳定成长。相反,如若厚度超过固定值,可能会导致尖椒幼苗延时生长,还容易引发其他类型的隐患风险。

2.4 苗期管理

将尖椒种子播种至指定区域后,还需要借助合理的手段,对其进行苗间管理。同时,更要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满足要求。

首先,种植户在进行苗期监管的过程中,应保证农田土壤的含水量充足,严格控制浇水频次,将其控制在70%以内[3]。此外,种植区内的温湿度也应在稳定的区间内。反之,则可能致使尖椒幼苗无法顺利破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若发现地面土壤呈白色,此时便可进行水分的浇灌作业。

其次,当尖椒正式进入定苗期前,应将种植区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农户应围绕循序渐进的原则,移除幼苗表层的塑料薄膜。当尖椒进入双叶期后,便可开展分苗作业。借助合理的手段,将幼苗移栽至培养皿中,并为其灌注足量的水分。结束上述环节后,为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还应对其进行密闭处理。当室外温度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农户应在清晨移除膜布,保证间苗区的温度适宜。正式进入夜间前,应及时使用塑料膜为幼苗保温。进入丰雨期前,也需要在第一时间覆盖膜布,确保目标区域的温度和含水量保持稳定。

最后,在苗间管理的过程中,农户应在正式定值前,调配五成浓度的多菌灵水溶液,采用喷雾的形式施加至农田中,以此降低病虫害问题对尖椒幼苗产生的不利影响。

3 幼苗移栽

3.1 整理土地

正式落实尖椒幼苗的移栽定值环节前,农户应在寒冷干燥的冬季,开展种植区的深翻处理,将埋藏在土壤深层越冬的害虫虫卵、真菌等物质移动至土地表层,对其进行杀毒灭菌处理。进入次年春季后,在翻耕土壤的过程中,向其中施加足量的营养物质,提升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增强田间的养分含量,为尖椒创建高品质的生长环境。在筑畦阶段,不仅要降低板结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还要将沟渠深度控制在两米以内,为后续的排水灌溉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需要向沟壑底部添加定量的底肥,规避不必要的污染问题。

在尖椒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其具备成长时间长、营养物质需求量高的特点。因此,在作物的成长阶段,农户应借助合理的手段,向农田中施入足量的肥料。现阶段,常见的基底肥料多为农家有机肥[4]。但是,一味使用此类肥料,难以满足尖椒的养分需求。为此,农户还要向农田中加入定量的复合型化肥。正常情况下,可以向单位面积的土壤中添加200 g左右的化学肥料。同时,还可以加入约40 g含有Ca、M g、P等营养元素的化肥。针对产量较高的种植区,应向其中施加定量的尿素,并同步施加少量的钾肥。正式进入定植期前,种植户应为尖椒幼苗追肥,为其提供足量的Zn原子和B原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向其中添加定量的水分,以喷雾的形式施加在植株的叶片上,确保尖椒枝叶都能接触到水溶液。

3.2 适时移栽

农户应围绕尖椒的所属种类,挑选适当的时间,对其进行移栽处理。正常情况下,当尖椒幼苗的生长时长超过60 d后,在其发育出7片叶片时,即可开展移栽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在移栽的过程中,应确保植株根系始终被土壤包裹。此外,在控制移栽密度时,应根据田间的养分含量、所选尖椒品类和年产值等信息确定。假如营养物质较少,应适度提升植株的疏密程度。如若尖椒的长势良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间距控制在0.05 m以内,单位面积内的植株含量应控制在2 000株左右。完成幼苗的移栽作业后,农户应及时为其补充水分,并在水体中添加定量的杀虫灭菌药剂。栽植7 d左右,尖椒的活跃度便可以满足要求。此时,种植户应结合植株的长势,酌情浇水。

3.3 水肥管理

秉承“去弱留强,物竞天择”的理念,农户在对尖椒进行追肥作业时,应明确植株长势。正常状态下,正式播种前,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便处于峰值。此时再施加肥料,势必会出现烧苗、毁苗等风险问题。为规避不必要的隐患风险,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应在初果阶段,秉承少量多次的原则,向田间施加五成浓度的复合型肥料。同时,每完成一次尖椒的收获作业后,都应立即施肥,以此确保植株始终处于稳定的生长模式。对比我国其他类型的农作物,对温度也有着明确要求。为此,进入冬季前,种植户应向农田中施入能够起到保温作用的化肥,例如氨基酸有机肥料等。此外,应降低重复使用同一种肥料的可能性,避免其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为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完成尖椒的定植作业后,农户应在第一时间为植株施加足量的水分。同时,还应严格把控浇水频率和剂量。农田中的水分含量超过固定值时,极易引发烂根、毁根等风险问题。当植株正式进入盛花期和成熟期前,此时需要向田间灌注大量的营养水。但是应借助合理的手段,降低水分子大量盘踞在植株根部的可能性,确保作物始终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

3.4 移苗固苗

针对长势稳定的尖椒幼苗,在其正式进入盛花期前,农户应在第一时间修剪植株旁枝,提升田间的通透性,帮助植株更高效地完成光合作用,确保作物能够从土壤中汲取足量的水分和养料[5]。在整理枝干的过程中,应确保每一株尖椒苗拥有至少四处长势稳定的茎,以此保证作物产值满足要求。同时,为避免植株出现倒伏问题,还应使用木质架构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3.5 中耕除草

如若经过移栽处理的尖椒幼苗长势稳定,农户应在第一时间采用人工的方式,移除田间杂草。当作物正式进入盛花期前,还需要完成两次除草作业。其一,在落实初次深层中耕除草前,应确保当天的天气状况良好。其二,当作物进入封闭状态前,应落实二次除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降低此项工作对植株根系产生的不利影响。

3.6 及时收割

当尖椒正式进入收获期后,农户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时收获。结合以往的经验分析可知,若作物表面不存在明显的坑洞结构,肉质厚实,重量超过0.06 kg时,即可开展收割作业。初次采收3 d后,才能进行二次收获。此外,应将收割期定在晴好的天气条件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在第一时间将染病的未成熟果实取出。在收货和运输时,都应避免果实与各类有害物质接触。进入储藏期后,应确保仓库内环境的清洁程度满足要求,确保尖椒质量达标。如此,既能帮助农户获取更高收益,还能保证果实的安全性。

4 病虫害防治

4.1 生物防治

在尖椒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种植户可以根据作物的特点,向农田中引进各类害虫在自然界中的天敌。比如,采用人工的方式,配比雌性昆虫的信息素,并将其均匀施加在农田中,以此达到诱捕害虫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田间喂养定量蜘蛛、蜜蜂等生物,也有利于实现灭虫除害的目的。

4.2 农业防治

在尖椒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农业防治技术也较为常用,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所示。其一,挑选具备较强抗病抗害能力的特种种子。其二,在温度下降至标准值以下时,对田间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当春季来临后,不仅要秉承精耕细作的原则,还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清除生长在田间的杂草,避免其与作物抢夺土壤中的各类营养物质。其三,正式播种前,需要预先完成种子的包衣处理,赋予植株较强的抗病抗害能力。其四,向农田中施入足量的农家有机肥料,严格控制田间的作物密度,并在合适的时间段,完成作物的收割作业。

4.3 化学防治

处在间苗期的尖椒极易感染黄萎病、猝倒病、炭疽病等病害,进入大田期后,还会受到青枯病、灰霉病、烟青虫、蓟马等病虫害的影响。为此,农户应全面了解该物种的染病规则,施加对应的药剂。此外,应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的施加量,避免其污染自然生态环境。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尖椒的生产阶段,为将育苗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用到实处,应结合寿光市的实际情况,挑选满足要求的待种品种,完成前期的育种处理。同时,还要根据植株长势,严格把控肥料的施加量。为降低病虫害等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可以利用生物、物理、农业等手段,确保植株始终处于稳定的生长状态,帮助农户获取更高经济收益,助力我国农业的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其林,李奎亮,韩昆仑.无公害米椒(尖椒)育苗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9(10):24-25.

[2] 程伟.尖椒育苗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新农业,2019(3):31.

[3] 罗丽萍,周明臣,张弛.无公害尖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22,13(19):64-66.

[4] 佟平.红干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20(7):59.

[5] 张爱华.冷棚尖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