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梦,何娅娜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8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其他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要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中医护理在防治疾病、慢性病管理、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1]。2022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2]通知中明确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3]提出加强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中医护理门诊试点。因此,中医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发展是未来中医护理事业发展的重心之一。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2012年1月1日—2023年5月27日发表的中医护理门诊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2.R2 与VOSviewer1.6.19对中英文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构建可视化图谱,展示近10年中医护理门诊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通过CNKI、Wan Fang Database、VIP、CBM 数据库检索中文文献,采用高级检索方式,以CNKI为例,检索式为:主题=(“中医护理门诊”)OR 主题=(“中医”AND“护理”AND“门诊”);文献类型:期刊;设置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3年5月27日,共检索到363篇文献。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式为: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O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R"TCM"OR"Chinese medicine")AND TS=(nurse OR nursing OR"nursing care"OR care)AND TS= (clinic OR outpatient OR"outpatient service");语种:English;设置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3年5月27日,检索到149篇文献。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以中医护理门诊为主要内容的文献。2)排除标准:重复文献;通知、咨询、会议论文、报纸及广告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

1.3 数据提取与处理

1.3.1 文献筛选

检索的中英文文献分别以Refworks与纯文本格式导出。中文文献使用NoteExpress软件合并后查重,通过阅读文献的标题、摘要及关键词进行初筛,剔除与中医护理门诊无关的文献,无法判定时阅读全文,最后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482 篇,其中中文文献333篇,英文文献149篇,将筛选后的中文文献题录导出为Refworks-CiteSpace格式,进行下一步分析。

1.3.2 机构预处理

遵循以下原则:1)合并,同一大学内学院合并为该大学,如发文机构为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合并为复旦大学;医院及其他研究机构同理。2)更新,存在曾用名机构统一规范为目前的机构名称,如将“河北中医学院”更新为“河北中医药大学”。

1.3.3 关键词预处理

遵循以下原则[4]:1)拆分,进行最小完整意义拆分,保留具有实际意义的最小完整词汇,如将“中医护理门诊德尔菲法评价指标”拆分为“中医护理门诊”“德尔菲法”“评价指标”;2)剔除:剔除关键词中无特定含义的词汇,如“cam”(凸轮)等;3)统一:将含义相同的关键词统一为多数研究采用的表述,如将“独立出诊”“独立坐诊”统一为“独立出诊”。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与CiteSpace 6.2.R2软件分析发文量居前10 位的机构及其起始发文年份。采用VOSviewer1.6.19软件制作作者共现网络图谱;采用CiteSpace6.2.R2软件分析机构、关键词等数据并制作可视化图谱。通过分析作者、机构的共现网络探究该领域的合作关系,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与关键词突现分析本领域内近10年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设置时间跨度为2012年1 月—2023 年5 月,时间切片为1,选择标准g-index=25,节点类型依次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其余选项皆为默认。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修剪图谱。聚类分析时根据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作为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依据,Q>0.3代表划分结构显着;S>0.5 时代表该聚类合理,若S>0.7则代表该聚类让人高度信服[5]。

2 结果

2.1 年发文量

中医护理门诊相关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2016年中文发文量曲线呈波浪式,英文发文量曲线呈平缓态势,中文、英文发文量总体趋势较为平稳;2018—2022年中文发文量迅速增加,呈上升趋势。因只检索到2023年5月,不能完全反映2023年发文趋势。见图1。

图1 2012—2023年发文量分布

2.2 作者

中文文献共涉及760名作者,对发表文献≥5篇的作者进行共现分析,构建具有合作关系的作者共现图,见图2。共现分析显示,在中医护理门诊的研究中,刘杨晨(14篇)、刘竹韵(14篇)、林美珍(14篇)都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系紧密,团队合作发文量较多;以姚斌莲(12篇)、徐敏(12篇)等为首的浙江省中医院研究团队人数最多且近10年发文量较多,随着团队作者圈扩大的趋势,未来发文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中文文献发文量居前10位的作者见表1。

表1 中文文献发文量居前10位的作者

图2 中文文献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英文文献共涉及302位作者,对发表文献≥2篇的作者进行共现分析,构建具有合作关系的作者共现图,见图3。共现分析显示,形成了以Schaefert Rainer(5篇)、Fritzsche Kurt(5篇)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其中以Fritzsche Kurt为首的作者团队人数最多(13人),且团队发文量达到19篇,未来仍有持续增长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居前10位的作者见表2。

表2 英文文献发文量居前10位的作者

图3 英文文献作者共现网络图谱

根据普莱斯定律[6-7],M=0.749×,M为核心作者发文阈值,nmax为发文最多作者的发文数量,本研究纳入的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大值为14篇,得出M为10.486,取整数为11,因此在该领域中文核心作者文章发表数量至少为11篇。目前,中医护理门诊共有6名中文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发文量80篇,尚未达到总文献量的50%,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本研究纳入的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大值为5篇,得出M为3.745,取整数4。因此,在该领域英文核心作者文章发表数量至少为4篇。目前,中医护理门诊共有3名英文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发文量共14篇,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2.3 机构

机构网络图谱以机构为节点、合作为连线。中文文献图谱形成223个节点、62条连线,见图4。发文量排名居前10位的机构多为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见表3。排名第1位的是浙江省中医院。英文文献图谱形成176个节点、367条连线,见图5。发文量排名居前10位的机构多为医学类院校及研究机构。见表4。排名第1 位的是China Medical University(台湾)。点的中介中心性是一个量化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图论概念,中介中心值越高的节点越重要[8]。通过英文文献机构合作网络点的中介中心性分析发现,颇具影响力(中介中心性≥0.1)的科研机构有15个,如北京大学(0.44)、广州医科大学(0.18)、斯坦福大学(0.18)、复旦大学(0.17)、北京中医药大学(0.15)、阳明交通大学(0.15)、广州中医药大学(0.14)、台北医科大学(0.13)、中国中医科学院(0.12)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虽然在该领域发文量不是最多(7篇),但其中介中心值最高(0.44),说明北京大学在该领域英文文献发文中占有绝对优势且颇具影响力。

表3 中医护理门诊2012—2023年中文文献发文量居前10位的机构

图4 中文文献机构网络共现图谱

图5 英文文献机构网络共现图谱

2.4 关键词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中文关键词共现见图6,节点表示关键词,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的直径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在同一文献中出现,两点之间连线越粗,两个关键词出现在同一文献中的频率越高[9]。高中介中心性(≥0.1)的核心关键词有17个,如“护理门诊”(0.53)、“中医护理”(0.29)、“治未病”(0.28)、“中医”(0.28)、“中医护理门诊”(0.26)、健康教育(0.25)等。频数居前10位的中文关键词见表5。英文关键词共现见图7,高中介中心性(≥0.1)的核心关键词有27 个,如“health care”(0.39)、“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0.37)、“anxiety”(0.30)、“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0.23)、“care”(0.20)、“epidemiology”(0.15)、“acupuncture”(0.10)。频数居前10位的英文关键词见表6。

表5 频数居前10位的中文关键词

表6 频数居前10位的英文关键词

图6 中文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7 英文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中文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Q=0.871 7,S=0.974 8,聚类效果较好,结果可信。见图8。每种颜色代表1种聚类,10个关键词聚类可分为4类,其中聚类#0、#9为干预方法,包括方案构建、中医护理技术、治未病宣教、人性化护理服务等关键词;聚类#1、#7为干预疾病种类,#1包括睡眠质量、失眠、小儿疳积、小儿厌食症、假性近视、生长发育、血糖等关键词,#7 包括乳腺炎、乳汁淤积、中医通乳、手法按摩等关键词;聚类#2、#3、#4、#5、#8与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发展有关,核心关键词包括建设、发展、专科护士、出诊人员、满意度、工作模式、独立出诊、职业风险、心理体验等。中文关键词聚类见表7。英文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Q=0.802 6,S=0.950 1,聚类效果较好,结果可信。见图9。聚类#0 illness perception(疾病感知)包括关键词exercise、quality of life、care、somatic symptom severity;聚类#1 visit characteristics(就诊特征)包括关键词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somatoform disorders、complementary therapies;聚类#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学)包括关键词medical careseeking patterns、asthma、innovations、chronic disease;聚类#3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补充和替代医学)包括关键词shared decision-making、pregnancy、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polypharmacy;聚类#4 disease burden(疾病负担)包括关键词COPD management、Raynaud's phenomenon、adult;聚类#5 prescribing patterns(处方模式)包括关键词financial burden、healthcare costs、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聚类#6 chronic diseases(慢性疾病)包括关键词integrative health care、intervention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聚类#7 efficacy and safety(疗效和安全性)包括关键词Meta-analysis、united states、erectile dysfunction、joint、pain、patient assessment;聚类#8 diabetes(糖尿病)包括关键词fixed effects model、global budget syste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s、integrative medicine、clinical practice;聚类#9 needs(需求)包括关键词health care、continuity of care、fragmentation、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英文关键词聚类见表8。

表7 中文关键词聚类

表8 英文关键词聚类

图8 中文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9 英文关键词聚类图谱

2.4.3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Timeline绘制关键词聚类的时间线图,时间线图侧重于勾画聚类之间的关系和某个聚类的历史跨度[10],时间跨度说明该聚类下关键词内容的发展时间及连贯性,从而推断发展趋势[11]。中文关键词时间线图见图10,近10 年内聚类#0、#1、#2、#4、#5、#6、#9一直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聚类#0、#1、#2的热点词最多,提示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与发展一直是重点研究内容;聚类#8在2018年出现,而聚类#7 趋冷。英文时间线图见图11,近10年内聚类#0、#1、#4、#5、#8一直受到该领域英文文献作者的持续关注,且以聚类#0、#1热点词最多,提示病人的疾病感知与就诊特征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聚类#2、#3、#6、#9在近年来趋冷。从图中可以看出,近3年该领域英文文献研究热点有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patient satisfaction(病人满意度)、cancer symptom burden(癌症症状负担)、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中医体质)、chronic disease(慢性病)、community health centers(社区卫生中心)、adjuvant treatment(辅助治疗)等。

图10 中文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图11 英文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2.4.4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的核心概括,关键词突现指某个时间段关键词出现频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用于发现某个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并判断该领域未来发展的动向[12]。浅蓝色部分代表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时间跨度,红色部分代表该关键词的起止时间,strength(强度)值越大影响力越大[13]。中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见图12)显示,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健康教育在近10年该领域中文文献中持续出现,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2023年文献中在突现阶段的关键词为护理服务质量,表明中医护理门诊的护理服务质量未来仍为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

图12 中文关键词突现图谱

英文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见图13,关键词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补充和替代医学)、somatization(躯体化)、health status(健康状况)、prevalence(患病率)、children(儿童)、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学)、health care(健康护理)在近10年该领域英文文献中持续出现,为该领域英文文献研究重点;2023年文献中在突现阶段的关键词为health care(健康护理)、association(联合),说明未来该领域英文文献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为中医护理门诊提供的健康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或中医护理门诊与其他学科的联合。

图13 英文关键词突现图谱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医护理门诊相关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 6.2.R2与VOSviewer 1.6.19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总结其研究现状和热点。中医护理门诊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增长趋势,表明中医护理门诊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目前发表文献的数量与趋势来看,中医护理门诊相关研究的发文量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2012—2016 年中文、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趋势较为平稳,可能与“十二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首次将中医护理纳入重点专科建设有关[14];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施行后,中文、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前迅速增加,呈上升趋势。“十三五”期间,国家推动完善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3],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为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中医护理门诊相关研究中,初步形成了几支相对稳定的团队,除姚斌莲、Fritzsche Kurt等团队人员较多,其他作者团队规模较小;中文、英文文献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一方面说明该领域核心作者发文数量较少,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说明核心作者数量较少,待发文量增长后进一步扩大核心作者数量。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浙江、广东、台湾等地区,其中浙江省的研究机构发文量最多。从中文文献机构合作图谱可以看出,中文文献机构间合作较少,多以同一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合作关系多以地区划分,跨地域合作较少见;与中文文献机构不同的是,英文文献机构合作紧密,跨地域合作较为多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3年出现的高频词包括治未病、哺乳期(乳腺炎、乳汁淤积、中医通乳、乳汁管理)、中医专科护士的培训(培训)、工作模式(独立出诊)、慢性疾病(失眠、糖尿病)等,侧面说明失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与哺乳期疾病、小儿疾病病人是中医护理门诊主要就诊人群。综合分析高频次、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分布,可以推测中医护理门诊的研究热点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对于中医护理门诊防治疾病(如治未病、慢性疾病、肿瘤症状群、儿童生长发育、哺乳期疾病)的临床研究,另一类是对于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与发展(如护理管理、专科人才培养、工作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比中文、英文关键词聚类结果发现,中文、英文研究侧重点不同,中文文献更偏向于围绕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发展进行研究,而英文文献更侧重于中医护理门诊防治疾病进行研究;但从关键词来看,中文、英文文献有部分重叠,如中医护理门诊的处方模式、对慢性疾病及癌症症状的治疗作用等。

通过中文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可以看出,随着质性研究的兴起,聚类#8形成虽仅有5年左右时间,但其近年来热点词数量较多,由此推测该聚类未来仍然是中医护理门诊的研究热点。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病证方案构建、门诊管理、专科护士培训、工作模式、执业范围、社区中医护理等都是近3年该领域的中文文献研究热点;英文文献研究热点更侧重于中医护理门诊提供的健康护理服务对于病人疾病负担的减轻与辅助治疗作用的研究。

4 小结

目前,中医护理门诊研究集中于门诊的建设与发展、专科护士培训以及防治疾病、管理症状等方面。近年来,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医护理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发展趋势较好,可能成为中医护理门诊未来新的热点方向。与此同时,为推广中医护理门诊走进大众视野,发挥其在防治疾病、慢性病管理、康复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应采取多渠道、多元化方式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