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鹃,冯亚新,牛 杰,杨春玲,闫焕英,张 迎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252000

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护士对其可能存在的生理和(或)心理、护理操作及周围环境中客观存在或潜在的各种危险进行系统的判断、识别、归类并能够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能力[1-2]。心内科收治病人多为高龄、长病程、病情危重且潜在风险较高、突发事件较多、抢救率高[3],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对保障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如何加强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并及时发现现存和潜在的风险,以促进病人安全成为心内科日益关注的重点。目前对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现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山东省综合医院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水平,进一步分析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准确地认识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现状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病人安全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3月将山东省8个地级市30所二三级医院的心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职注册护士;②心内科工作满1年;③阅读理解能力正常;④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非本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等);②调查时外派学习或休假者;③门诊或导管室等非住院科室工作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所在医院、医院等级、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是否带班组长、是否参加过专科护士培训、是否参加过识别病人风险的培训等17个条目。

1.2.1.2 护士识别病人护理风险能力评估问卷

采用武婵媛[1]编制的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评价问卷,共21个条目,包括护士对病人风险知识掌握能力(8个条目)、护士对病人风险感知能力(5个条目)、护士对病人风险分析能力(8个条目)3个维度。每个条目选项设置从“很差”到“很好”,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1~5分),总分为21~105分,得分越高则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越高。Cronbach′sα系数为0.956。

1.2.2 调查方法

研究者将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平台做成链接,通过电话、微信或邮件的方式与医院护理部或科研处取得联系征得同意后,由各医院心内科护士长转发至护士,转发时说明调查护士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护士自愿参加调查。问卷发放后共收到问卷358份,将全部条目的答案为同一选项的条目视为无效问卷予剔除,最终有效问卷340份。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士的基本资料

调查的340名心内科工作的护士中,男17名,女323名;年龄20~52(33.44±6.50)岁;医院等级:二级乙等5名,二级甲等59名,三级乙等45名,三级甲等231名;未婚56名,已婚279名,离异/丧偶5名;无子女83名,有子女257名;初始学历:中专65名,专科184名,本科89名,硕士2名;最终学历:专科21名,本科314名,硕士5名;聘任种类:合同制166名,人事代理88名,正式在编86名;现任职称:护士60名,护师119名,主管护师134名,副主任护师27名;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年18名,2~5年58名,>5~10年113名,>10~15年82名,>15年69名;从事心内科普通病房270名,心内科监护室70名;职务:护士289名,护理管理者51名;带班组组长76名;带教老师88名;参加过专科护士培训89名;参加过识别病人风险的培训206名。

2.2 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现状(见表1)

表1 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得分情况

2.3 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表2 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340)

2.4 影响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以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总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对自变量的赋值方法见表3,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识别病人风险的培训、是否参加过专科护士培训、从事护理工作年限、工作医院等级及从事心内科工作的科室是影响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4。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的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4 影响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得分为(79.82±12.42)分,处于中等水平,低于聂臣聪等[4]研究结果。分析原因是本研究中主要针对心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心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且病情危重,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使得护士对识别病人风险能力自身评价偏低。调查中对病人风险知识掌握能力得分较高,分析原因可能研究对象中有超过半数的心内科护士参加过识别病人风险的培训,且理论培训相关课程设置较为完善。对病人风险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分较低,分析原因是虽然心内科护士参加过类似培训,但心内科病人病情发展迅速且复杂多变,护士真正将这些知识完全灵活应用到临床实践存在困难,且课程设置上可能缺乏针对心内科专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的培训。以上结果提示,可向护士开展和不断完善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内的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的培训课程,此外对心内科护士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以增强其风险意识的同时,转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床旁综合能力考核、标准化病人、危险预知训练[5]等方式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以强化心内科护士对病人风险识别的能力。

3.2 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3.2.1 是否参加过识别病人风险的培训

参加过识别病人风险的培训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风险的防范意识和面对风险的处理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形成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护理行为,有利于促进病人安全[6-7]。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134名心内科护士未参加过识别病人风险的培训,提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护士风险识别能力的评估和护士的自我评价,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识别病人风险的教育培训,提高改善心内科护士对病人安全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同时促进培训知识的转化,真正改善病人临床的结局。

3.2.2 是否参加过专科护士培训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不断加大对专科护士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专科护理水平[8]。重视专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价值,能够为病人提供更高质量更优质的护理服务[9]。欧阳静等[10]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在护理专科人才发展领域解决了部分专科护士紧缺的问题。通过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有较强的护理核心能力和明辨性思维,能够将知识态度行为相结合,通过观察和经验的积累及时掌握病人的情况,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规避。此外医院和护理管理者也要为其充分提供平台与支持,对职业规划进行角色和功能定位以最大程度发挥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和促进个人的发展[11]。

3.2.3 工作年限

从事>10~15年工作年限护士病人风险能力得分最高,此工龄段护士生理机能和精神状态较好,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一般是科室的中坚力量。而工作年限<2年的护士得分最低,此阶段护士一般正在接受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工作中多承担服从的角色,对病人存在的风险感知能力和敏感性较差[12],但其可塑性较强,这说明在校课程中可添加相关护理风险与病人安全的教学,同时将识别病人风险的能力培训纳入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内容中,可通过根因分析等方法将临床中真实的不良事件和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对此工作年限护士的风险识别与警示的作用,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3.2.4 医院等级

三级医院心内科护士得分高于二级医院心内科护士,三级医院的医疗、教学以及科研水平均高于二级医院,且护士参加更多的应急预案的制订、护理查房、病例讨论或相关护理专业培训较多,此外护士面对的疾病突发状况更多,应急处理能力较强,这也提示要积极对二级医院心内科护士灌输风险意识,开展识别病人风险的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教育培训,并对培训内容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同时鼓励去三级医院参加进修学习,提高心内科护士有效识别病人风险的能力,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3.2.5 从事心内科工作科室

心内科监护室护士得分显着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心内科监护室收治多为病情危重的病人,且病情变化较快,需要护士随时评估并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风险和不安全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应对办法,对护士的应急能力和风险意识有更高的要求。心内科普通病房的护士可定期轮转心内科监护室,以增强护士识别病人风险的能力和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从而降低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对科室进行专科化的管理,特殊科室应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以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13]。

4 小结

心内科护士识别病人风险的能力有待加强,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影响护士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同时可充分利用护理信息化平台,形成一种系统的识别病人风险的管理体系和培训模式,帮助心内科护士为发现病人现存或潜在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从而提高心内科护士的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以保证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