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艳,杨莉琴,张 霞,鲁红波,王晚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 400042

2型糖尿病为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因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等因素所致,临床以血糖水平持续上升为主要表现[1]。因该病属于慢性疾病,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对病人身心健康、治疗效果均造成严重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良好的医护合作可有效提高疾病诊疗效果,增强病人治疗及护理依从性[2]。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强调实施护理期间主治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协调与沟通,明确医护间的责任与职责,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与管理质量,由此有效控制病人病情,促进康复[3]。因此,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86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4]的诊断标准;2)空腹血糖>7.0 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水平>11.1 mmol/L;3)年龄>30岁,病程>6个月;4)病人知晓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贫血、肝肾功能障碍及肺功能衰竭等内科疾病者;2)恶性肿瘤者;3)存在精神疾病、脑血管疾病史;4)存在药物及酒精依赖史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为44~78岁;病程为2~11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为48~83岁;病程为1~1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已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号为医研伦审(2023)第324号。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由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指导病人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病人血糖变化;根据病人病情、身高、体重及每日活动量制定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出院时叮嘱病人定期回院复查。干预时间为1个月。

1.2.2 观察组

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

1.2.2.1 成立护理小组

护理小组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由2名骨干医师、1名护士长及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护士长为护理小组组长,定期检查护理小组工作质量;护理小组每月进行1次交流会,由护士长协调及安排护理工作;骨干医师对病人个人信息、血糖值进行统计,骨干护士对病人进行评估并遵医嘱完成相关治疗及护理工作,同时根据骨干医师结合营养师的建议所制定的饮食方案及运动计划为病人实施相关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医师完成整个护理计划。

1.2.2.2 专业培训

骨干医师及护士长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培训及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及运动指导等,培训完成后对小组成员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1.2.2.3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病人入院后骨干医师与护士长进行自我介绍,病人接受检查前应耐心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以有效缓解并消除病人焦虑、紧张心理;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完成相关基础检查,骨干医师对其检查结果及糖尿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以有效区分高危病人,便于制定相关预防控制及护理计划。2)健康宣教。在病人入院2 d内由医生、护士长及具有营养师资质的护理人员对病人实施健康宣教,根据病人年龄、受教育程度、认知情况制定宣教计划,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为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答病人疑虑,同时医护之间及时沟通反馈与调整,使医疗护理服务更具有全面性、及时性,从而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3)饮食护理。由医师为病人制定健康饮食计划,由护理人员告知病人严格控制饮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对降低并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监督病人戒烟戒酒,减少甜食及盐分的摄入;严格控制病人每日热量摄入,多进食粗粮、高纤维、低糖水果,可促进胃肠消化和控制血糖水平。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可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及日常活动量为病人制定具有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并经医生审核,如针对运动量较少者,可叮嘱病人坚持进行饭后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每次30 min,运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有助于改善病人糖耐量水平,控制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对执行力较差的病人,护理人员应每日对运动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督促,督促无效者交由医生协助对病人管理,以确保完成运动计划。5)出院指导。出院前,骨干医师与护士长根据病人病历档案及住院治疗期间诊疗及护理情况制定相应出院计划;医护人员告知病人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同时为病人建立有效、便捷的病情咨询通道,并告知其随访时间及随访频次等。干预时间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饮食控制。干预期间要求病人记录24 h膳食情况,以评估两组病人饮食行为,记录两组3 d内蛋类、油脂类及豆类食物摄取情况。以上食物均以g为计量单位,将各类食物3 d摄入总量除以3,作为每日食物摄取量。计算结果对比“膳食宝塔”,以每日食物摄入量与推荐量差值为±10%则为达标;每日食物摄入量与推荐量差值超过或低于10%为则为不达标。2)血糖水平。干预前后采集病人末梢血以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3)生存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DSQL)[5]评估病人生存质量,该量表包含心理/精神维度、生理功能维度、治疗维度及社会关系维度4个维度,共27个条目,各条目计1~5分,总分为27~135分,评分越低则生存质量越好。4)认知水平。以本院自制2型糖尿病认知水平测量表,该量表包含合理饮食、情绪管理及健康锻炼3个维度,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从不”计1分,“偶尔”计2分,“经常”计3分,“总是”计4分。该量表各维度相关系数为0.523~0.732,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0.992,信效度较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饮食控制达标率(见表2)

表2 两组饮食控制达标率比较 单位:例(%)

2.2 血糖水平(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单位:mmol/L

2.3 生存质量评分(见表4)

表4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认知水平(见表5)

表5 两组认知水平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优化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与饮食结构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病人饮食习惯存在密切联系[6]。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2型糖尿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合理饮食是改善2型糖尿病的关键。王定萍等[7]研究发现,在2型糖尿病病人临床治疗中运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可帮助病人培养良好生活饮食习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3 d饮食日均摄入量达标率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优化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与饮食结构。分析原因为:本研究护理中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为医师与护士共同参与、共同配合的护理模式,可加强医护人员间沟通与协作,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干预[8]。通过医护人员为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并监督病人饮食行为,由此促进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与行为。

3.2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

控制血糖水平稳定为该疾病的主要手段[9]。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建立,将以往独立的工作模式转变为医护一体化模式,使医师与护士共同参与,以提高医护合作度。有研究发现,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本研究中医护人员为病人制定饮食计划,有助于其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高纤维及低糖类水果,可促进胃肠消化,减轻机体内胰岛素β细胞负担,以此恢复胰岛素组织功能;医护人员指导病人进行有氧运动,根据病情及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可提高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及肌肉组织对糖的消耗,降低并稳定血糖水平[11]。

3.3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

2型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根治该疾病的方法,病人需长期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稳定病情,同时还需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有效控制病情[12]。但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或波动较大易引发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对病人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分析原因为,医护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病人实施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病人负性心理,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通过饮食的调整及适量的运动,有效改善病人血糖水平,进而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3.4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疾病认知水平

2型糖尿病以中老年群体多发,此类病人机体内胰岛功能逐步衰退,由此引发各类综合征,对病人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影响较大[14]。孙玲玲[15]研究发现,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合理饮食、情绪管理及健康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疾病认知水平。通过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实施促使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对糖尿病的认知,提高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治疗新理论、新进展及护理措施的认知度,使病人获得规范、合理、科学、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采用多种方式为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进一步了解该疾病,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4 小结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有效优化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与饮食结构,稳定病人血糖水平,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