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蕾

(青岛京源信达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 青岛 266200)

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关节软骨作为常见的易损伤部位,多发于既往有膝关节损伤、先天性关节病变、运动强度较大、高龄患者中,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可导致关节部位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从而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及早诊断并给予治疗。现阶段,临床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主要是采用关节镜检查,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关节镜为有创性检查,不仅会使患者出现不适感,还会造成患者产生害怕、恐慌等消极心理,影响患者正常诊疗[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核磁共振等检查得以广泛应用,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对软组织进行清晰完整地显像,可显露出长期慢性磨损导致的半月板损伤、外伤之后导致的内外侧副韧带断裂等具体的损伤情况,具有无辐射、无创伤、多个方位、分辨率较高等的优势,适合膝关节损伤患者的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青岛京源信达中医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4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予以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且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男性191例,女性289例;年龄50~74岁,平均(61.94±5.75)岁;病程0.5~6个月,平均(3.89±0.25)个月;发病部位:右膝256例,左膝224例;发病原因:退行性骨关节病280例,扭伤111例,车祸89例。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病诊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由临床检查确诊者;有肢体活动受限、膝关节剧烈疼痛等典型症状者;既往无膝关节外科治疗史者等。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存在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伤者;存在本研究检查禁忌证者等。本研究在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

1.2 检查与评估方法

1.2.1 核磁共振检查使用磁共振扫描仪(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star-050)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首先,患者保持仰卧位,双腿保持自然伸展并适当外旋一定角度,通过膝关节表面进行线圈扫描,具体参数如下:冠状位采取T2FSE‐FS形式,回波时间(TE)85 ms,重复时间(TR)3 900 ms,矩阵512×512,层厚为4 mm;轴位采取 T2FSE‐FS 形式,TE 85 ms,TR 3 900 ms,矩阵256×256,层厚为4 mm;矢状位采取PD‐FS形式,TE 30 ms,TR 21 000 ms,矩阵 512×512,层厚为 4 mm,进行多序列、多层面的扫描检查。

1.2.2 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评估标准0级为经检查患者的软骨组织为正常形态;Ⅰ级为经检查患者的软骨内部显示出较为局限的低信号病灶区域,且分层结构消失;Ⅱ级为经检查患者的软骨组织表面显示出轻度不规则的轮廓变化,且软骨的缺损程度<全层厚度的50%;Ⅲ级为经检查软骨组织表面显示出中重度不规则的轮廓变化,且软骨的缺损程度≥全层厚度的50%,未见有明显的脱落现象;Ⅳ级为经检查软骨组织全层脱落且骨质信号发生明显变化[4]。

1.2.3 半月板损伤分级评估标准0级为经检查患者半月板结构正常:Ⅰ级为经检查呈现球形的高信号且与半月板的关节面未见接触;Ⅱ级为经检查呈现线形的高信号并延伸至半月板边缘位置;Ⅲ级为经检查多数的半月板结构均消失且呈现弥漫性的高信号;Ⅳ级为经检查半月板组织形态紊乱,部分出现完全撕裂且出现外移、缺损等现象[5]。

1.2.4 关节镜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后5 d结合关节镜(杭州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GJJ-E)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同样保持仰卧位,采取常规前外侧、内侧切口入路的方式,过程中对患者关节软骨表面形态、质地以及半月板的表面形态进行详细检查。且所有患者均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的分级情况。②分析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的检出结果。分别对4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2 880处关节软骨面损伤进行检查(每个膝关节软骨面分为6个部分:股骨外髁面、股骨内髁面、胫骨平台内侧面、胫骨平台外侧面、髌骨、股骨髁间窝及股骨滑车)。③分析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结果。分别对4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960个半月板损伤进行检查。④分析核磁共振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能。包括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⑤磁共振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典型病例的影像学图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分级情况检测结果2 880个关节软骨面中,关节镜检查检出关节软骨损伤0、Ⅰ、Ⅱ、Ⅲ、Ⅳ级分别为1 367、127、321、423、642个,核磁共振检查检出关节软骨损伤0、Ⅰ、Ⅱ、Ⅲ、Ⅳ级分别为 1 456、175、295、409、545 个,见表1。

表1 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的分级情况( 个 )

2.2 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损伤分级情况检测结果960个半月板中,经关节镜检查检出半月板损伤0、Ⅰ、Ⅱ、Ⅲ、Ⅳ级分别为807、58、49、43、3个;经核磁共振检查检出半月板损伤0、Ⅰ、Ⅱ、Ⅲ、Ⅳ级分别为878、14、28、37、3 个,见表2。

表2 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损伤的分级情况( 个 )

2.3 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的检出情况经核磁共振检查检出关节软骨损伤阳性检出率为49.44%(1 424/2 880);经核磁共振检查检出半月板损伤的阳性检出率为8.54%(82/960),见表3。

表3 核磁共振与关节镜检查对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的检出情况( 个 )

2.4 核磁共振检查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能核磁共振检查关节软骨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32%、81.76%、83.92%、86.87%、81.04%;核磁共振检查半月板损伤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38%、50.33%、91.56%、93.90%、91.34%,见表4。

表4 核磁共振检查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效能(%)

2.5 影像学图片患者1,赵某,男性,年龄51岁,典型症状有膝关节酸痛,偶有胀痛。核磁共振表现:半月板损伤阴性0级,膝关节腔微少量液体,膝关节骨质与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见图1-A。患者2,荆某,女性,年龄54岁,临床典型症状有关节弹响,且轻度酸痛。核磁共振表现:脂肪抑制序列可见半月板点状高信号,为Ⅰ级损伤,腘窝区见囊状高信号 - 腘窝区囊肿,其余的骨质与软组织未见异常信号,见图1-B。患者3,何某,男性,年龄52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关节弹响,上下楼加重。核磁共振表现:脂肪抑制序列可见半月板线样高信号,与关节面不相通,为Ⅱ级损伤,关节腔见条形液性信号,所示关节骨质与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见图1-C。患者4,王某,男性,年龄68岁,临床症状表现为膝关节扭伤,活动受限。核磁共振表现:脂肪抑制序列可见半月板线样高信号,与关节面相通,显示为Ⅲ级损伤,关节腔囊状高信号 - 关节积液,关节软组织与股骨远端可见片状高信号,提示为软组织水肿、骨髓水肿,见图1-D。患者5,姜某,女性,年龄71岁,退行性骨关节炎,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关节弹响、蹲起困难、活动加重。核磁共振表现:脂肪抑制序列可见半月板失去正常形态,为Ⅳ级损伤,关节腔见条形液性信号,关节边缘骨质信号增生表现,膝关节部分软组织见片状高信号水肿,见图1-E。

图1 磁共振检查诊断半月板损伤的影像学图片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是骨科的一种常见外伤性疾病类型,外部碰撞、过度劳累等因素均可诱发病症。临床上多见于关节软骨、半月板损伤,早期及时的体格检查、影像学诊断等对避免进一步损伤及后期病情恢复均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关节镜检查主要是通过直视角度下对关节腔内部的各种结构进行细致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损伤部位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减少后期手术操作的盲目性,但其在操作中具有创伤性,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6]。

核磁共振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近年来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应用较广,可清晰显示膝半月板损伤的位置、类型等,为患者后续诊疗提供依据。半月板损伤血供较少,出现损伤加之长期的软骨磨损易使软骨组织遭受破坏引发关节炎,经由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出低信号状态或不规则的高信号灶。根据Ⅰ ~ Ⅳ级的分级情况能够显示半月板内部的信号异常变化程度,随着分级的增加可逐渐表现出不规则、不均匀等不同影像学特点。核磁共振具有多个方位成像的特点,同时发现半月板、骨挫伤等不同的损伤类型,其能够施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在机体氢质子遭受刺激后产生具体的磁共振现象。半月板损伤可导致关节液持续渗入并增加局部软骨组织的氢质子浓度,进而显示出高信号,在核磁共振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准确度,能够详细观察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内部形态结构变化,有效判断患者半月板损伤程度[7-8]。本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半月板损伤中Ⅰ、Ⅱ、Ⅲ、Ⅳ级损伤分别为14、28、37、3个,且准确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提示核磁共振检查在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

核磁共振对软组织检查的分辨率较高,且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扫描及立体化的观察,检查的视野更为广阔。不同组织的亮度差异性可客观反映病灶部位的解剖结构,而且可通过不同的信号特征及时显示出病变的组织结构与生物学特征,从而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9]。关节软骨在膝关节的正常功能维护中发挥主要作用,能够保护关节部位,软骨中没有血管,且无神经及淋巴管,发生损伤后较难再生,关节软骨的连续性也会有所中断,因此需通过检查显示出不同程度的信号。核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能够直接显示机体的软骨形态,提供丰富的软骨信息,及时捕捉到软骨内部的信号变化并发现较小的软骨缺损,便于医师在诊断中对患者关节受损位置、严重程度等信息进行准确判断。核磁共振可对同一组织或部位采用不同的平面成像、参数进行检查,当关节软骨发生损伤时,基质中的胶原纤维易丢失,进而增强软骨内部的信号强度,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均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根据Ⅰ ~ Ⅳ级的分级可反映软骨的丢失程度,随着分级的增加,软骨的缺损深度不断加深,同时骨质信号也会发生改变,进而通过核磁共振能够清晰反映关节软骨损伤的病理、生理状态[10]。本研究结果显示,核磁共振检查关节软骨损伤中Ⅰ、Ⅱ、Ⅲ、Ⅳ级损伤分别为175、295、409、545个,且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提示核磁共振在关节软骨的诊断方面应用价值较高,但对于软骨损伤程度较轻者可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与张磊[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临床上应用核磁共振对于不同类型膝关节损伤,如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检查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整体应用价值较高,但本研究仅为单中心研究,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临床可采取多中心的深入研究,提高膝关节相关疾病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