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攀峰,于淑娟,王 静,刘东亮 (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河北 南皮 061500)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远处转移的近一半。发生骨转移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出现转移部位疼痛、神经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高血钙症等,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我科自2012年4月~2013年6月采用普通外照射放射治疗技术治疗48例骨转移肿瘤疼痛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8例肿瘤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62岁;转移部位:脊柱31例,骨盆区8例,胸肋骨6例,四肢骨3例。原发病灶:肺癌23例,乳腺癌11例,食管癌5例,肝癌2例,肾癌2例,胃癌1例,原发灶不明4例。其中多处骨转移26例,单处骨转移22例。所有病例均经CT、MRI或全身骨扫描证实存在骨质破坏和或骨质增生性变化。

1.2 治疗方法:48例患者均根据相关影像学检查(CT、MRI或全身骨扫描)结果以及常规体格检查局部疼痛部位,均匀外扩0.6~1.0 cm至实际照射野。6MV-X线医用直线加速器源皮距照射,深度根据不同部位选择2.5~14 cm,总剂量3 000 cGy,分割剂量300 cGy,隔天1次。同时根据患者体质营养状况和其他不同症状配合对症药物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分4度:无痛即可评定为0度;疼痛在患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睡眠不会产生影响,能够正常生活即可评定为Ⅰ度(轻度);疼痛相对较为明显,睡眠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需要使用一般性止痛镇静安眠药即可评定为Ⅱ度(中度);疼痛非常剧烈,同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受到严重干扰,需用麻醉类药物即可评定为Ⅲ度(重度)。止痛疗效评价标准:疼痛下降至0度即可评定为完全缓解;疼痛程度下降至Ⅰ度或Ⅱ度即可评定为部分缓解;疼痛程度没有下降或反而上升即可评定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之和。

2 结果

2.1 随访:为观察短期内止痛效果,所有组内患者均从最后一次放疗起1个月后复诊或电话随访,了解疼痛变化情况。随访率为100%。

2.2 疼痛缓解率:48例患者放疗后1个月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完全缓解26例(54.2%),部分缓解15例(31.2%),无效7例(14.6%),总有效率85.4%。

2.3 毒副反应:骨转移放疗因总剂量较低,故反应轻微,耐受性好。近期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骨髓抑制,本组患者6例白细胞轻度下降,经对症药物治疗均好转并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属于病变晚期,大约50%的恶性肿瘤在整个病程中发生转移。其中骨转移约占所有转移部位的50%,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最为常见。骨转移通常为多发,单发转移仅占约10%。中轴骨如脊椎骨和盆骨多见,其次是肋骨、股骨和肱骨[1]。

骨转移癌多发生在中轴骨的红骨髓,因此处血流丰富,而且血流缓慢,肿瘤干细胞易停留在这些部位[1]。另外,由于乳腺和盆腔的血流不仅入腔静脉,而且与锥体的血管丛相通,肿瘤细胞易扩散到椎体。此外,肺肿瘤还可直接浸润肺静脉,肿瘤细胞进入循环发生转移。

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三阶梯药物镇痛治疗、化疗、激素治疗、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核素内照射治疗等。单纯镇痛药物治疗作用有限,且毒副反应较大,常见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胀、便秘以及中枢抑制作用嗜睡等,且长期使用效果会减退。目前临床多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相关文献报道局部姑息性放疗联合二膦酸盐类药物效果显着[2]。我院面对的患者大多数为农村患者,因经济压力等相关原因,应用二膦酸盐类药物病例数较少,故在此不做论述。放射治疗治疗骨转移癌的机制在于其直接的抗肿瘤效应和抑制骨转移相关的破骨细胞活性[3]。放射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放射治疗的局部镇痛效果显着,可达到80% ~90%的疼痛缓解率。此外,还可以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症的发生。

本研究中放射治疗对骨转移肿瘤疼痛的治疗显着,疼痛缓解率高,可明显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轻,所有病例均能耐受,故可以作为骨转移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1] 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191.

[2] 龚志敏,王 言,刘 曾,等.放射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09,17(2):309.

[3] 李咏梅,王 伟,陈素琼,等.唑来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