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国留学生逐渐增多[1],据统计,2017年共计48.92万名留学生在华留学,连续两年增速在10%以上。同时,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据教育部官网公布,2017/2018学年度国内45所高校计划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3 520人[2]。中医学历史悠久,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各个国家的重视和认可。千百年来,中医药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医疗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设立,对了解和认识传统医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西医院校都设有留学生中医学课程,留学生中医学课程的设立,能够加深世界对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对祖国医学的传播与推进起着良好的作用。目前我国中医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教学与临床相脱节、任课教师缺乏临床经验、学生多教师少。本文将就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改革进行探讨。

1 重视西医学与中医学的差异性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育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西医院校的留学生,由于中、西医具有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他们认识疾病的方式及思维模式与中医学并不相同。西医从宏观到微观对疾病的病理以及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研究。而中医以整体观念为主导,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以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作为生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3]。这种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容易导致西医留学生会习惯性的用西医思维理解中医,部分学生会认为中医学没有病理生理或解剖作为支撑,在疾病的诊疗中缺少客观事实依据。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师应首先让学生认清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区别,明确中医学是一门以哲学思维指导的,从动态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整体医学[4]。此外,我们有必要对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教育重新定位,如果按照课时安排要求留学生们掌握大纲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做到的。目的应是让留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方法的基础上,去了解中医学的自然观、天人观、生命观、医学观、疾病观、治疗观等,将中医学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向他们传授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重视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从而对中医学有个系统明确的认识,进而相信中医,传播中医。

2 应用全英文授课模式,灵活讲解中医

目前,我校留学生大多来自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家,笔者认为在留学生中医教学过程中,应组织系统的全英文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此类国家的英语水平较高,但入学汉语水平要求低,中文交流有障碍,全英文授课能加深其对中医学概念的理解[5],另一方面,全英文授课模式也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绝大多数留学生在毕业后将回国从事相关医疗卫生工作或继续深造,若从他们最开始学习、了解中医时即用全英文授课,可避免其在未来工作中因语言转换所带来的概念模糊问题。中医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应用专业词汇时需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基础,所以我们作为任课教师,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多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学会运用更通俗的语言将中医词汇翻译成英文,以便于为学生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中医文化为背景,应用现代语言,形象化的比喻解释相关理论及概念。

3 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我校留学生大都来自于不同国家,其文化背景各有不同,很多留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比较薄弱,中医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高,在任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如英文无法完美表达的情况下,可让其在教学中充当翻译的角色,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留学生的各种特点,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因材施教[6]。另一方面,目前,许多教学医院存在着来华留学生参与临床实践不足的情况。在留学生中医教育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多联系实际,多带学生进行教学查房,鼓励留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望闻问切,作为带教老师积极的与患者沟通,做好临床翻译工作,不能让留学生在学习中充当旁观者的身份,被动的接受知识[7]。同时,可多与留学生介绍其比较感兴趣的中医内容,如针灸、推拿、拔罐等等,并推荐其自身尝试,通过自身切实的感受,了解中医的魅力,从而增加对中医学的兴趣,进而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起良好的作用。

4 充分应用“病证结合”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西医院校留学生对中医课程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课时较短以及课程安排问题,他们无法真正的体悟中医的特色。针对此种现象,笔者认为,如能改变传统的辨证论治模式,应用“病症结合”模式,在教学上可能会有较为理想的效果。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8]。辨证论治在疾病诊治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其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但主观性较强,与西医相比,在诊断疾病时候主要依靠病人的主观感受及外在表现,缺少客观标准。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是在西医传入中国的背景下,中西医相互碰撞、借鉴而逐步形成的,是传统中医病证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并在理论、诊断、治疗等多个层次加以体现[9]。与辨证论治相比,病证结合更加贴合临床实际,能使留学生了解中医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能够以现代科学的角度解读中医,对中医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例如我们肿瘤专科在留学生带教中,可在临床学习中针对不同肿瘤或相同肿瘤,举例讲解肿瘤治疗中的异病同治或异病同治,以加深对中医学重点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一直接受西医教育的西医院校留学生来说,病证结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得中西医的衔接更为顺畅,不但有助于理解和认识中医,还能加深对中西医临床思维方式不同的体会,更能体悟中医的特色。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各国无论是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正在进行全面沟通交流,中医药国际化迎来崭新机遇[10]。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留学生的中医教育不容忽视。目前数字教材在医学教育中已普遍应用。数字教材不是纸质教材的简单数字化,而是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教材以文字为基础,大量采用高品质的图片、音频、高清视频、三维动画、3D模拟、多媒体交互素材。除了具有落实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和支持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呈现知识体系和体现认知规律的逻辑性特点外,还具有可以与其他数字资源和应用的关联性、能实现跨平台和可共享的开放性,以及师生、教学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交互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与核心要素[11]。数字教材能加速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促进教学方式与教育体系的改革[12]。在留学生教育中,如能将数字教材融入到授课学习中,相信会事半功倍。重视留学生中医教育,传播中医药文化,可以避免中医药在国际传播与发展上遇到的失准及曲解等问题,扩大中医药在全球医学界的影响,让世人认识和接受其科学价值,全面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助推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