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薇 李娟 黄芳

四肢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术后疼痛是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有研究发现,四肢骨折术后肿胀会引起血液循环受到阻碍[1],从而导致疼痛,使患者术后恢复受到影响。围术期伴随剧烈的疼痛,肢体受限,患者易产生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为缓解术后疼痛对四肢骨折康复的不良影响[2],本次研究中,以2016 年2 月—2018 年10 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2 例四肢骨折患者分组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更为理想,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2 月—2018 年10 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2 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经X 线检查均确诊为四肢骨折,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分组,根据双盲法进行分组,随机将72 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取36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40~70岁,平均(48.2±9.4)岁;病程1~15 d,平均(5.2±1.9)d;骨折部位:17 例为上肢骨折,19 例为下肢骨折;观察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41~70 岁,平均(49.5±9.2)岁;病程1~15 d,平均(5.5±1.6)d;骨折部位:16 例为上肢骨折,20 例为下肢骨折;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骨折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给予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讲解手术中需要配合的内容。术后,评估患者疼痛时间、疼痛部位、合并症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讲解疼痛缓解方法,为患者合理选择止痛药,对药物应用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观察与评估[4],以此减少不良反应。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方式如下。

(1)心理护理术前干预。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的流程与作用,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手术医师与麻醉方式。主动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方案,预后、可能发生疼痛的缓解方法,以此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5],做好心理预期准备,避免骨折疼痛剧烈而产生高度紧张和忧虑的情绪。

(2)心理护理缓解疼痛。四肢骨折患者疼痛明显,术后仍有剧烈疼痛,患者会产生负面情绪。术后麻醉苏醒后,患者患肢会产生剧烈的疼痛,从而增加负面情绪,怀疑治疗效果,影响术后的顺利恢复。护理人员和患者积极沟通,为患者讲解疼痛产生原因,了解疼痛持续时间,明确后,放松自己的心情能利于疼痛的顺利缓解[6]。通过护理人员的讲解,患者可以认识到术后疼痛为正常现象,伤口愈合过程中疼痛会逐步减轻,最后疼痛消失。如果患者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时要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3)心理护理术后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了解疼痛特点,并指导家属术后为患者科学饮食,以此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术后对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学习骨折愈合原理,关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以此降低并发症。术后由于伤口疼痛严重,护理人员在检查伤口时要将患者患肢摆放成舒适的姿势与位置,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此使患者稳定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放松紧张的情绪,以便增强疼痛耐受能力[7]。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以语言鼓励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减轻焦虑的情绪。告知患者如果过量过多的使用镇痛药会危害身体健康,对药物产生过度依赖,疼痛暂时在可忍耐范围内要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更换补液、肌注时,暗示患者药物中含有镇痛剂,使患者心理上认为可以减轻疼痛[8]。护理操作要保持轻柔、准确的动作,忌过于粗暴的动作刺激患者增加疼痛。对患者清创、换床单、翻身等各项操作,都要为患者摆放成舒适体位,并指导家属配合完成这些操作。

(4)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护理人员指导家属要多多陪伴患者,通过聊天的方式鼓励患者,帮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练习腹式呼吸,缓解过于紧张的心理,可以放松肌肉,以此减少体力消耗[9]。指导家属学习简单的按摩,为患者按摩肢体,以此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通过身心多方面的护理干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可以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成功病例,配合临床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以0 分表无痛,1 分表轻度疼痛,2 分表中度疼痛,3 分表示重度疼痛,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10];(2)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11];(3)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结果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VAS 评分

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护理前,两组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 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

观察组无痛、轻度疼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VAS 评分(分,)

表1 比较两组VAS 评分(分,)

表2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 [例(%)]

2.3 比较两组康复情况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0±20)d 短于对照组的(119±20)d,t=9.023,P=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5±10)d 短于对照组的(140±18)d,t=12.903,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表现出明显疼痛,骨折处表现出肿胀、畸形与活动受限,既增加了患者的身体疼痛,也使患者心理上产生极大痛苦。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其中常规护理配合能帮助患者恢复生理指标,可是,对患者心理需求却往往被忽视。本次研究中对传统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如下。

3.1 传统常规护理效果

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在术后,评估患者疼痛时间、疼痛部位、合并症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讲解疼痛缓解方法,为患者合理选择止痛药,对药物应用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观察与评估,以此减少不良反应。但有研究认为,人身心合一,肢体治疗时得到心理护理,利于恢复预期的治疗效果。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将心理护理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更利于患者的疾病转归[10]。

3.2 观察组增加心理干预后的效果

四肢骨折后疼痛严重会使血管发生痉挛,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患者产生焦躁、悲观、抑郁等不良应激心理反应,最终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和预后[12]。所以,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以及时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缓解不良心理,转移注意力以此缓解疼痛,保持乐观心理能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讲解手术治疗方案[11]、预后可能发生疼痛的缓解方法,以此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做好心理预期准备,避免骨折疼痛剧烈而产生高度紧张和忧虑的情绪。术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讲解,患者可以认识到术后疼痛为正常现象,伤口愈合过程中疼痛会逐步减轻,最后疼痛消失。如果患者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时要及时给予止痛药物。术后,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以语言鼓励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减轻焦虑的情绪。告知患者如果过量过多的使用镇痛药会危害身体健康,对药物产生过度依赖,疼痛暂时在可忍耐范围内要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更换补液、肌注时,暗示患者药物中含有镇痛剂,使患者心理上认为可以减轻疼痛。护理操作要保持轻柔,准确的动作,忌过于粗暴的动作刺激患者增加疼痛。对患者清创、换床单、翻身等各项操作,都要为患者摆放成舒适体位,并指导家属配合完成这些操作[12]。

3.3 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比较结果

通过身心多方面的护理干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可以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成功病例,配合临床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综上,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骨科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临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