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衡 朱莹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胸口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喘息、胸闷、四肢无力等,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变化快、病情凶险、危害大、病死率高等多种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若抢救未及时,可导致死亡,不容忽视。急性心梗一旦发病,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防止病情发展,避免猝死。有文献报道,在急性心梗救治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可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间,抑制疾病发展,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患者急救后心肌功能的恢复,对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1]。我院2017 年10 月—2019 年2 月对部分急诊心梗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其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2017 年10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45 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5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3 例,男13 例,女10 例;年龄42~71 岁,平均(52.81±5.6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0 min~11 h,平均(2.61±1.27)h。对照组:22 例,男14 例,女8 例;年龄41~70 岁,平均(52.53±5.1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5 min~10 h,平均(2.58±1.31)h。两组相比,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22 例患者选择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其主要措施为: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及时为其开放绿色通道,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做好急救室准备,并全力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协助和配合医生进行急诊手术和各类抢救,术后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导管室,同时加强病情监测,给予患者必要的生活指导与护理。实验组23例患者选择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其主要措施有:(1)院前抢救与转运流程:时间是抢救的关键因素,当120 救护车人员接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救护人员在车上指导患者保持较为平稳的呼吸,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的情绪,通过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脏负担,减少负面情绪给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2]。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急诊科(胸痛中心),为即将到来的患者开发绿色通道[3]。(2)接诊流程:患者入院后,接诊护士立即开放绿色通道,并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安全送至抢救室(胸痛中心),由分诊护士第一时间自动挂号。(3)抢救流程: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室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10 min 内完成18 导心电图检测及血标本采集,同时进行心肌标志物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明确AMI 诊断[4]。明确诊断后10 min 内正确知道患者服用“双抗药物”。床旁放置除颤仪,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防止发生病情变化。在患者抢救期间,分管护士要主动关心与询问家属,安排专门人员协助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安抚家属的情绪[5-6]。(4)转运交接流程:若患者需要进行PCI 治疗,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做好各项转运工作,认真填写转运交接表格,由专业的转运护士负责,转运前准备好相关的器械与物品,与医生共同完成患者的转运[7]。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选用(±s)表示,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选用(%)表示,给予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时间比较

实验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抢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抢救时间比较,组间存差异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实验组ST 断回落、心肌酶谱回落、胸痛缓解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抢救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梗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与暴饮暴食、过劳、便秘、过于激动、吸烟、酗酒等因素有关,该病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8]。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心梗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需引起重视。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急性心梗在发病后1 h 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可降低死亡率1.2%[9]。

在急诊心梗救治过程中,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有利于改善预后。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中,护理人员通常只是单纯地根据医生的各项指示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护理目标,容易在抢救、转运等护理流程中消耗大量的准备时间,耽误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因此难以达到理想的救治效果[10-11]。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繁杂的急诊护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不仅规范了急诊的各项护理流程,而且明确了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与目标[12-13]。相比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更加有条理、更加合理、更加规范化的急诊护理分工模式,其不仅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防止护理工作交接的漏洞,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对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文红等[14]在临床试验中,将128 例急性心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发现,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所需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急性心梗复发率及再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将45 例急性心梗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显示,实验组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抢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时间与刘文红等[14]报道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实验组患者ST 断回落、心肌酶谱回落、胸痛缓解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除了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外,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有着积极性的影响。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抢救时间比较(±s)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抢救时间比较(±s)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抢救效果比较 [例(%)]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使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流程更加规范化,使护士在急救护理中有章可依,使急救护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有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