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婷 杨文秀 刘艳洁 邓超男 成元华 章俊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课程,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疾病发展过程和结局转归,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科。学好病理学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构建,因此,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病理学的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对疾病进行认识和判断时,需要对病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追溯根源。系统性掌握好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病理学本科教学具有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主动思考,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在“互联网+”的时代,在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亟待改革创新,病理学教学团队应紧抓改革发展机遇,结合各种智慧教学工具,将它们因地制宜的运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工作中,创新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质量,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

1 病理学本科教学特点

1.1 病理学的构成

病理学分为两个部分:总论主要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病理变化特点,涉及理论知识点众多,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过于抽象繁杂,难以理解和掌握;各论部分是按各个系统讲解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学生觉得各论部分知识偏细节化,知识点零散,无法很好的融会贯通。其实病理学总论与各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总论是对疾病基本规律的总结阐述,而各论是对总论知识的印证和应用。但是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只重视一章一章的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往往忽略了章节与章节之间、总论与各论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碎片化,书本前后联系脱节,增加了学生消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负担。

1.2 病理学桥梁学科的尴尬地位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本科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年学习,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但尚未接触临床医学相关学科,对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认识。在病理学课上,学生们面对一系列数量众多、涉及机体多个系统的疾病,学生会显得新奇却也手足无措。病理学授课时先强调疾病导致相关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再推演出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从本质上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学生往往会被临床现象吸引,而病理变化却成为难点。这就提示教师能否从临床症状出发,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推理出病理变化,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1.3 病理学学时压缩严重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校病理学课程学时多次删减,尤其是理论课学时,从最初90 学时减少到72 学时,进一步降低为54 学时,导致理论课上能讲授的知识点大面积缩水,并且主要裁剪为各论部分的内容,很多疾病只能安排学生自学。对于自学的要求,学生缺乏主动性,若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又难有机会与老师沟通。最终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后,部分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学内容变成知识盲区。

基于以上这些特点,病理学本科教学亟待改革创新,我们引入了多种智慧教学工具,用以督促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构建临床思维的能力,以求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馈。

2 常用的智慧教学工具

2.1 “微课”及“慕课”

微课最早的雏形是1993 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教授提出的“60 秒有机化学课程”[3]。微课可以理解为短小精干的教学视频,其主要特点是既要保证选题精准、主题突出、代表性强,又要体现时间短、容量小的特点[4]。慕课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5]。慕课这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近年来在高校教育中迅猛推广,有利于增进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6]。

2.1.1 优势

相比一个学时45 min 的理论课,慕课去掉了课堂上寒暄的时间,一个章节的内容主要由两到三个微型视频组成,每个视频时长10~15 min,涵盖一到两个知识点。把章节的内容分段细化处理,做到重点清晰,难点明确。视频的时长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高效专注的学习,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并且视频在一定的时效内能反复观看,相较于课堂上一次性的填鸭式教育,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1.2 缺陷

切割了原有的章节,导致知识点碎片化,学生知识点横向和纵向联系会出现一定的困难。最终仍然需要老师的总结和归纳。

2.2 雨课堂、人卫教学助手等教学平台

2.2.1 优势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及其旗下的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通过使用PPT 及微信,实现教师推送教学内容到学生手机端,实现学生实时答题,与学生多屏互动等功能,将学生课前—教师课上—学生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了全新的体验,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7]。

人卫教学助手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研发的综合性教学平台,专门面向医学院校,整合了人卫版医学全套教材的教学资源及中国医学教育试题库,并提供大量优质的数字化资源(电子教材、配套PPT 课件、彩色插图和医学动画等)[8]。

无论是雨课堂还是人卫教学助手都能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反馈信息,进行可视化数据图表分析,教师可有据可行的对课堂进行精准教学和对学生学习个性化指导。此外,可实现不同班级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独立控制,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个性化授课需求[9]。这两种教学工具的使用为师生间交流互动提供了高效、智能、持续的平台保障。

2.2.2 缺陷

雨课堂及人卫教学助手的运行需要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及网络的支持,对网速的依耐性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课件上传卡顿、收不到信息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出现网络不稳定还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学生配备基础移动设备并拥有良好的网络环境。

2.3 PBL 和CPC 教学方式运用在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翻转传统教学模式,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取而代之或加以辅助;二是翻转学生,从传统被动学习角色和以教师为中心角色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惑释疑或个性化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0]。

2.3.1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ning,PBL)

PBL 的教育方式理念是由美籍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次提出,20 世纪60 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11]。PBL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医学生通过自学、互相协作和集体讨论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PBL教学已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个新方向[12]。

PBL 教学法通常包括多个步骤[13],首先学生分组分别讨论梳理提出问题;然后思考问题并确定学习内容,查找资料,展开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归纳出总结,得出初步结论;在教师指导下,组内成员根据学习目的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和他人分享;组内学生互相交流学习,针对新问题再次查找资料、讨论。最后,由指导教师总结并评价是否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2.3.2 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al pathology conference,CPC)

CPC 是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共同对临床死亡病例的尸检结果与诊疗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专题学术会议[14]。

CPC 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引导,让医学生围绕病例展开研究讨论,将病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在预先设置问题的前提下,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临床病例,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应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以后建立系统的临床思维打下坚实基础。

2.3.3 优势

PBL 和CPC 有许多共通点,可以尝试将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融合,我们可以将两者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加以整合,针对病理学的教学特点,运用于本科教学中,开启具有病理学教学特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形成病理学特有的一种教学优势。

2.3.4 缺陷

目前,可以直接使用的病理学PBL 和CPC 案例不多,需要任课教师收集典型的病例,但是处于病理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又尚未接触过相应临床课程,对于临床专业术语比较陌生,教师需要对病例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完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案例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如何撰写一份合格的案例就成了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15]。

3 运用智慧教学工具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病理学》本科教学改革体系

本教学团队通过对多种智慧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总结经验,逐渐积累了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改革体系。

3.1 借助雨课堂及人卫教学助手平台建立起完善的授课模式

3.1.1 课前预习课件制作与上传

结合不同专业教学大纲,按章节制作预习课件,授课教师上传并发布雨课堂,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及观看人卫慕课。

3.1.2 课中授课课件添加可以实时互动的课堂讨论题

雨课堂现场授课,按章节建立可以实时互动的课堂讨论题,平台会自动记录并收集相应数据。讨论题以选择题为主,可辅以投票题、填空题,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对当前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根据答题效果灵活机动调整授课节奏。为了控制授课时长,每个学时添加在课件中的题目也不宜过多。

3.1.3 课后雨课堂发布课后讨论题,人卫教学助手发布章节测试题

题目模式主要有两种:

(1)选择题:运用雨课堂及人卫教学助手最新的考试功能,能随机打乱试题和选项的顺序发布测试题,能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便于查缺补漏。

(2)案例讨论题:适当增加临床病例讨论题,充分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增加疾病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的融会贯通能力。

雨课堂使用数据统计见图1、图2。

图1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雨课堂活跃人数统计表

图2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雨课堂平均课堂互动数统计表

3.2 PBL 及CPC 教学模式融入教学过程

在前期的教学改革探索中,课题组已经完善了系统病理学各系统常见疾病的PBL 教学案例,累及了一定的教学经验[16]。并且利用雨课堂、人卫慕课的线上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在病理学各论讲授具体疾病的章节,可以完整的采用PBL 的授课方式,翻转课堂,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3.3 慕课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教研室制作的《病理学》慕课已在人卫慕课教学平台上线。从2019 年底至今,慕课平台已经运行了四期,总计选课人数达6 000 多名,其中2020 年选课人数2 000 多名(图3),获得了一定的运行经验。教学团队一方面继续完善慕课平台资源,进一步添加优化练习题、讨论题,发布有趣的讨论内容等等;另一方面,将慕课内容作为预习和授课资源在雨课堂中进行发布,督促学生使用慕课平台的积极性。

图3 2020 年人卫慕课《病理学》选课人数统计表

在“互联网+”的时代,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新月异、推成出新、各有优势及弊端,在病理学本科教学中,教学团队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及特点,将多种教学手段整合运用,取其精华,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的系统性教学模式。

以雨课堂等教学平台作为技术支持,以PBL 和CPC相结合的方式作为核心教学手段,培养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辅以慕课视频推送,让学生养成在课前—课上—课后随时学习的习惯。最后,学生仍然需要回归课堂,教师的总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在碎片化、独立性的学习后,系统性的梳理和掌握相关知识。

通过多种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了教师课“上不完”的烦恼;解决了学生“记不住”的难题;提升了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线讨论、考试、考勤等手段提升了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17]。

然而授课教师想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18]。教师必须拓宽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横向及纵向间的联系,通过充分备课,对学生可能讨论到的内容进行筛选和预演,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相信,在整个教学过程钟,能感受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收获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病理学本科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并进一步将这些教学手段推广和应用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