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丁文 刘畅 郑丹萌 陈晔

自1998 年我国设立医学专业学位以来,将医学硕士分为“医学专业学位”和“医学科学学位”2种类型[1]。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教学和科研型人才。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采取为期3 年的全日制学习模式;学习方式采取的是导师制,即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研究和科研课题探索,理论知识、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生培养中的重点。很多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或医疗机构临床基础研究,主要岗位为教师和科研人员[3]。内科学内分泌病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科特点明显,学科性、复杂性和前沿性是代谢内分泌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创新培养方式应多元化[4]。本文就对于内分泌专业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提出解决对策。

1 内分泌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1.1 缺乏科研思维的自我思考

随着内分泌疾病病因学研究不断深入到分子水平,从基因结构到基因表达、调控,许多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断得到阐明,这就要求内分泌学学术型研究生对本专业相关文献进行充分的阅读,随时关注本专业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从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中学习其中的精华。但是很多研究生对于如何正确阅读文献,如何提炼文献精华,如何学习当中的科研思维,缺乏自我思考。对于文章的撰写,缺乏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文章阅读和书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不少学生将其分开学习,这种方式是错误的。阅读文献时仅仅是阅读文献,并没有仔细研读这篇文章是如何构成的,并没有学习到其中的科研思维,只是肤浅的了解到一个新知识点,便就此作罢,不再精读。

大部分医学研究生获取学位是为了以后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所以在研究生科研实验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认真对待,抱着一种的得过且过的心理去学习实验技术,导致其科研实践能力薄弱。再加上大部分实验室的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实验指导员,也造成实验技术的学习缺乏相对正规性。

1.2 科研与临床脱节,缺乏开展与临床相关的科研内容

用临床实践发现临床问题,用科学研究解决临床难题。临床实践是科研工作的前提,脱离临床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不可取的。而临床实践中产生的问题,需要科研来解决,这些问题又是科学研究的目的。有人把临床和科研分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失去科学研究支持的临床工作很难取得进步,尤其是内分泌学科,该学科专业性较强,更应该将科研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研究的角度,解决临床问题。但是很多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对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自己的方向研究,并没有在完全深入了解之后,再进行决定,而是只是粗略浏览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照搬,缺乏对文献本身观点的精读以及对文献中的科研设计和体现出的科研思维缺乏思考。同时,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课题设计开展与临床关系是否相关,能否解决临床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毕竟,任何医学科学研究的落脚点还是在解决临床问题上。了解临床前沿问题与技术,提出自己的设想,然后再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问题。尽管学术型研究生的课题更偏重实验,但基本点仍要落在解决临床问题上来,而不是做出来的科研只停留在纸上得不到应用[5]。很多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低,加上又缺乏典型的临床病例,导致内分泌学科研究生对整个内分泌系统的相关疾病并没有学习到,缺乏基础理论知识,更别提从临床的角度去发现和探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1.3 缺乏临床实践,临床能力不足

由于很多对学术型研究生毕业要求的提高,基本上所有学术性研究生,都会忙于做实验,寻求毕业数据,而几乎没有时间进入临床学习,缺乏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对多数学生而言,选择攻读学术型学位并不是首要目标[6]。对400 多名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做了调查问卷发现,仅有少数学生是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选择就读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主要原因是由于调剂专业型研究生失败,但又不想放弃学习机会,退而选择学术型研究生[7]。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自信,对科学研究热情度较低。对于大部分学术型研究生而言,无论从科研设想来源于临床,还是对于以后的就业担忧,在完成好科研任务的同时,应该增加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能力不足对于内分泌学科研究生来说,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在本科阶段,对于内分泌专业的专业知识学习,采取的是理论讲解授予的方式学习,并且由于内分泌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学科较小,所以在授课的时长和疾病的种类上,出现授课时长短、疾病覆盖面不全的问题。这些也就导致内分泌学科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知识较差,再加上几乎不进入临床学习,不能通过临床实践的方式来提高专业知识,临床能力不足。

2 内分泌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问题解决方法

2018 年11 月,高教司吴岩司长首次提出了“金课”的建设标准:“两性一度”,即创新性、高阶性、挑战度[8-10]。研究生的培养同样需要“金课”,在此背景下,我们对内分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2.1 内分泌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性

2.1.1 导师选拔的创新性

导师是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引导者,导师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至关重要。导师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研究课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有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够为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提供更加广阔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是导师的选拔不能仅以科研能力来评定。许多大学对于内分泌科学学位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课程并没有设置,专业知识仅仅停留在本科阶段,因此导师应该具有渊博的内分泌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同时,导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向研究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识,在研究生在读期间以及以后的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拒绝弄虚作假[11-12]。

2.1.2 科研思维培养的创新性

在科学学位研究生入学开始,导师按照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确定选修课程。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而不是由导师直接定好研究方向。文献的阅读在于精读,仔细学习文章间的联系性,进行科学的对比,从而进行自己的思考和科学性的探讨。通过专业学习与阅读大量专业文献,使其掌握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研究生从文献中了解到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学会分析,逐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设计自己的研究实验。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的软件应用,不断提高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做好笔记和分类标记整理,并且学会归纳提炼,这样才能将他人的文献装进自己的大脑当中,增大文献的利用效率。导师团队每周举办内分泌专业领域内的文献讲解,接受课题组成员的提问,不断提高文献阅读的能力[13]。

2.2 内分泌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高阶性

2.2.1 增加学术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中,学术之间的交流不可或缺。导师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校内和校外的学术研究大会,主动学习探究新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积极同实验室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别人的科研方法,相互促进。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分歧与冲突,而这些冲突是学生思想碰撞的源泉,能够激发学生在科研方面的灵感,涌现创新的想法与新的推测,实现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进步;鼓励研究生参加不同学科的交流和讲座也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14-15]。毕竟,内分泌学科的特点具有多学科性,参加不同学科的讲座学习,对自身的专业学习也有帮助。

2.2.2 科研与临床协同发展

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内分泌疾病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又与其他临床二级学科专业息息相关。内分泌失调又常常作为许多疾病的发病机理。所以内分泌学研究生在日常学习中应当打好基础,加强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多学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课程,但是绝大多数科学学位研究生并不是完全与临床绝缘,或多或少都会进入本科室临床学习一段时间[15]。但是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相比,临床学习的时间远远低于科研时间。因此,作为内分泌学科研究生,参加内分泌科每周一次的临床疑难病例学习;跟随导师出门诊,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导师团队通过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让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参与内分泌领域相关疾病的诊治过程,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善内分泌的知识体系,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科研来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内分泌科学学位研究生将他们的科研思维运用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用实践者的身份和研究者的眼光发现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科研工作。

2.2.3 加强思政教育,实现知识能力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合

当今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不仅限于优良的专业技术水平,更注重的是对基本道德修养的需求。有的科学学位的研究生责任意识薄弱,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任务。高校研究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关系到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6]。科学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力量是老师。在学位课程学习期间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进行全校性的直接教学引导。在科研实践的环节,课程思政的任务逐渐转移到导师团队,这就要求导师在专业科研指导上能够有足够的德育意识。导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交流中,对科学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要以研究型教学为导向,既可以提升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同时也可以强化信仰,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大多是一些慢性疾病,可以在CBL 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不仅了解疾病的治疗,也明确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通过介绍国家相关政策,进行科普宣传,提升健康素养。

2.3 内分泌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挑战度

2.3.1 内分泌学科建设

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高水平学科建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层次合理的梯队、团结奋进、富有创新、方向稳定的团队是内分泌学科建设不可缺少的。为培养适应新需求、新形势的高水平人才,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充分体现“两性一度”,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努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也可以促进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导师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应当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新指南、新理念,把握本研究领域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研究生的学习提供宽广的平台;研究生需要跟随导师的步伐,不断查阅新文献,学习新知识。这些对导师以及研究生都是一种挑战。

2.3.2 团队培养

科学研究具有整体协调性,很多研究需要多人协作,研究生需要有团队意识,遇到问题一起讨论,找出合理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团队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导师的配合与引导。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研究生的协作精神。

2.3.3 优化科研平台

学校除了配置相关的常规实验仪器,可以增加高精尖实验设配配置,研究生可以学习先进的实验技术;增设多种实验技术选修课,让基础薄弱的研究生可以在技能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下,快速掌握实验技术的标准性操作,减少因实验技术操作带来的失败;也可以线上线下定期举办实验技术相关培训,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科研交流,帮助学生解答难题,加深科研兴趣的培养。

3 结语

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长周期的培养模式。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术型研究生,不仅仅与科研学习能力相关,更关键的是对科研的兴趣和坚持。想要拥有成熟的科研实践技术和严谨的科研思维,需要长期的培养和锻炼。高素质的内分泌学研究生,是内分泌专业的后备军,应当加强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学习,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