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盛正 张冰琦 何羲凝 单雪霞 陈梅 任秀昀

早期成立的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专业基地基本均在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具有很强的临床教学科研水平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教学制度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无论基础设施还是临床教学条件等软硬件比较健全,可以胜任各项住培任务。与此不同的是,新增的专业基地正是由于在软硬件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经过整改才能达到评审要求。尽管获批新增建立住培基地,但在基地建设初期,基地缺乏经验,在硬件、师资、制度、生源等诸多方面均与理想的要求存在一些差距。为了提高基地培训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基地建设,我们基于本专业基地建设实践,并结合其他单位的情况,从硬件、师资、制度、生源等角度总结了基地建设初期容易出现的困难,并就解决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探索,期待快速度过基地建设初期的困难时期,提高年轻超声医师的成才速度和专业水平,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的培养目标[1]。

1 新增超声医学专业基地建设初期面临的常见困难和挑战

1.1 基地硬件设施存在短板

由于新增专业基地多数不是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既往多无系统、专职的教学任务,对教学硬件设施的需求不大,或者面向住培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因此设备更新换代迟滞,相对简单、不齐全,尤其缺少系统、齐全的模拟人操作设备,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超声医学教学需求。由于超声医学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除了扎实的理论学习,合格的超声医师还需要掌握规范熟练的操作手法,具备准确的图像判读能力和鉴别诊断思维。传统的超声技能培训依赖于现实中带教老师指导下的上机操作,既涉及患者隐私及医学伦理问题,又耗费大量时间。超声模拟人技能操作训练系统可以缓解上述矛盾,同时解决住培医师技能培训时间不足的问题,在住培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对于住培第一年的超声医师而言,一旦技能培训和考核缺失,或者强度不够,会延缓其进入超声职业领域的步伐,也会影响基地的培训进度和效果。

1.2 医院层面的科室设置和基地层面的专业设置不完善

新增的专业基地一部分所在的医院为专科医院,即使综合性医院也有一部分存在学科“瘸腿”的现象,部分学科未开设或学科力量较为薄弱,导致一些常见病种缺失,或病例数量不足。以本院为例,由于暂无完备的产科力量,导致基地缺少新生儿相关的超声检查病例。此外,有一部分专业基地的亚专业设置不合理,存在短板、不平衡,如肌骨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造影开展较少,使相关病例的培训力度不够,仅停留在理论水平,不利于住培医师的全面发展。

1.3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制度落实不到位

非教学单位的专业基地在基地建设初期往往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超声医学教学体系,带教师资和管理人员有限,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制度、考核和评价体系。带教老师在繁忙的日常超声诊疗工作中忽略了培训任务,不熟悉培养目标,不了解教学方法,教学岗位胜任力不足。同时,在基地管理层面,对住培政策学习理解不透彻,管理随意性强,容易因为随意改变轮转计划而造成培训流程混乱。住培医师在其他科室轮转时缺少足够的关注,而其他专业的住培医师在超声医学科轮转时管理培训力度打折扣,专业基地与轮转科室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监督机制,过程考核、出科考核流于形式。

1.4 生源整体起点偏低导致培训难度增加

住培招生时,考生更青睐于早期成立的专业基地,报考新增基地的考生数量相对有限,第一志愿意向的考生少,生源质量整体落后,层次不高,基础不扎实,起点相对偏低。住培期间容易出现学习自主能动性不足的问题,加上超声医学专业住培医师在临床科室轮转时间有限,临床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存在短板,临床专业知识薄弱,导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业考试通过率低。新增基地在生源上存在先天不足,培训难度明显高于早期获批的专业基地。此外,住培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难以顺利开展,一些基地也不重视科研素质、教学能力的培养。

2 新增专业基地建设初期的困难解决对策探索

新增的超声医学科专业基地存在很多软件、硬件上的短板,对住培医师的同质化、规范化培训产生不利影响,在基地建设初期面临重大的挑战。本基地在建设探索过程中,学习借鉴成熟的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针对上述常见困难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创新。

2.1 更新、引进、共享培训硬件设施

医院层面和基地层面需要提高住培工作中对教学设备的重视程度,加快硬件的更新补充,引进先进的专业培训设备,满足超声医学技能培训和临床技能培训的需求,同时加强专业基地和轮转科室之间的联动、监督,落实教学设备管理机制,全院下好一盘棋,使临床技能培训设备和超声技能培训设备高效运转。对于超声医学科而言,超声模拟人技能操作训练系统能够有效改进并且丰富超声医学住培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需要充分利用这种新的教学工具,尤其适用于初学者第一年的技能训练与模拟考核,以及经阴道超声、经食道超声、经直肠前列腺超声等操作。AR、VR 可以充分训练眼观超声图像和手操作仪器的能力,利用此类沉浸式虚拟教学设备有助于提高受训人员的超声技能[3]。此外,可通过与其他单位共享资源的方式,充分利用符合培训要求的先进设施,既可以增加住培医师的训练机会,也可以提高设备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2 发挥远程网络优势,共享教学资源,内部挖掘提高亚专业实力

针对专业基地所在医院部分学科未设置或学科力量薄弱带来的病种、病例数量不足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远程医学教育的优点。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医学远程教育的应用发展越来越好,5G 技术的商用促使大数据量、实时动态的超声医学资源能够及时下沉应用,如远程超声会诊、网络线上学习、微课、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等途径[4-6]。利用远程教学,可以使住培医师对基地难以接触到的病例有直观的认识和学习,避免出现专科知识面狭窄的问题。此外,通过与高等医学院校、协同基地、医疗联合体、对口合作单位等基地外资源联合,住培医师能够有效、针对性的扩大病种病例的学习和技能操作范围。举例而言,对于产科力量不足导致的新生儿相关病种缺失等问题,联合妇幼保健医院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也可以以病例讨论、小讲课、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未开设学科相关超声知识的教学,在操作上可以采用模拟教学方法提高产前超声技能水平[7-8]。而对于一些专业基地内部亚专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送基地内有潜力的优秀医师到国内外先进科室学习,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超声医学专家到基地传帮带,以内生的方式强化亚专业的发展。

2.3 加强骨干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队伍整体水平

从带教师资的角度出发,加大骨干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培训,保证带教师资的全员覆盖[9-10]。通过教学激励政策[11],形成教学评比机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12],强化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能力,改变超声医生只能完成医疗工作的角色,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做好360 度评价体系[13],将住培教学工作成效与绩效考评、奖金、评优等挂钩[14]。此外,应当积极汲取国内成熟优秀专业基地的教学经验,可以选送本单位拟参加住培的医师外出参加规范化培训。本基地前期已选派部分住培医师外出培训,在基地之间形成了联动机制,可以随时交流学习,沟通住培新理念、新方法,博采众长。对于带教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通过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加快提升各级医师的职称晋升,提高教学能力,满足住培教学需求,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符合师资条件的中、高级职称人才,以求短期内快速缓解师资力量薄弱的压力。

2.4 正视生源质量问题,强化教学管理,引导、激励自主学习

从住培医师的角度出发,正视生源质量问题。住培医师录取后,应对其进行能力评估,分层递进设立学习目标,引导、激励其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15-16]。在教学管理上,强化日常管理,提高住培医师的思想重视程度,并为其创造学习条件,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重视超声技能操作的培训和常态化考核[17],将日常的工作纳入常规管理,提高工作学习的自律性。对于科研、教学能力的培养同样不能忽视,鼓励、支持住培医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本基地已有多名住培医师在培期间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书写会议摘要,发表学术论文,参与教材着作的编撰工作,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受邀进行中文、外文发言并获奖,这对于年轻的住培医师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和信心的提升,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得到了历练。此外,多名住培医师参加了全国超声医学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其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对规范化操作也有深入的体会。在教学能力培养上,各年级的住培医师均要以带教老师的身份参与实习生带教工作,高年级的住培医师还要参与带教低年级住培医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化个人对知识点的掌握、增强教学责任感。

3 总结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对于年轻超声医师的同质化、规范化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专业基地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对培训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超声医学的专业特殊性,新增专业基地在基地建设初期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从硬件、制度、师资和住培医师等多角度综合考量,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期望通过探索解决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加以优化创新,能够加快基地建设速度,通过全面、严格以及高质量的规范化培训培养合格的青年超声医师,提升超声医师队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