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贇 徐敏

(1.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陕西 宝鸡 721000;2.汉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科,陕西 汉中 723000)

研究[1-2]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受艾滋病影响最严重的人群之一,但是由于人群数量相对较少、传统社会结构导致的歧视等因素的影响,男男性行为人群一般处于非公开的隐蔽状态,在调查中比较困难,也是缺乏健康服务的高危人群之一。本文主要分析陕西地区男性人群中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到2021年12月在陕西地区就诊的男男性行为人群4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50岁;病情稳定,知情同意本研究;临床资料完整;具有陕西地区户籍或居住在陕西地区≥1年;依从性良好;调查期间无出现急性艾滋病发作情况。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新冠或有新冠接触史的患者;意识清楚,自愿参与本研究;本次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合并肿瘤患者;合并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艾滋病检测 由陕西地区的哨点、定点负责单位实验室完成对本研究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初筛、复检。在初筛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判定,结果阴性者判为阴性,结果阳性者进行复检。使用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试剂进行复检,两次检测结果均呈阳性时,判定艾滋病抗体阳性。

1.3调查内容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艾滋病防控督导标准问卷对人群进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用统一的指导语向人群详细介绍本调查的目的和问卷填写方法,当人群完成调查后由调查人群进行核对分析,当出现疑问时需要积极进行确定,保证调查过程的规范。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调查回收的有效率为100.0%。

2 结 果

2.1艾滋病发生情况 在480例人群中,判定为艾滋病96例(艾滋病组),占比20.0%,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45.29±15.20)个/μL。

2.2一般资料 艾滋病组职业、年龄、体重指数、婚姻状况等与非艾滋病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3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艾滋病组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非艾滋病组 (χ2=175.486,P<0.05);两组的第一次同性行为年龄、吸毒史、受教育年限等比较差异显着(t=18.922、15.093,χ2=120.836,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等的比较

2.4相关性分析Spearsman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第一次同性行为年龄、吸毒史、受教育年限为与艾滋病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陕西地区男性人群中艾滋病发生的相关性(n=480)

2.5危险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第一次同性行为年龄、吸毒史、受教育年限为导致艾滋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陕西地区男性人群中艾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n=480)

3 讨 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陕西地区的男性艾滋病患病人群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特别是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中有60.0%以上是通过同性性途径传播的[3]。本研究显示,在480例人群中,判定为艾滋病96例(艾滋病组),占比20.0%,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45.29±15.20)个/μL,表明陕西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患病率较高。研究[4]显示,1/2左右的男性青年艾滋病病例的感染途径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其大都处于性活跃期,性伴侣不固定、多性伴侣等特点,均是艾滋病在人群中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5]表明,当个体的艾滋病毒RNA含量持续低于检测下限时,其不具备传播艾滋病的风险,为此在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其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同时也应对男男同性性行为重点人群宣传安全性行为的意义,预防艾滋病在人群中的扩散与传播。同时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大部分存在双性性行为以及复杂多样的性关系,可导致艾滋病从在高危人群中向一般人群进行广泛传播[6]。本研究显示,艾滋病组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非艾滋病组 (P<0.05),两组的第一次同性行为年龄、吸毒史、受教育年限等比较差异显着(P<0.05),可见艾滋病毒感染的男男同性性行为重点人群普遍存在知而不行的情况,在行为改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研究[7]显示,积极的健康教育与咨询等措施可提高男男同性性行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性行为,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及早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高检测发现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提高社会面的安全性,减低风险性[8]。本研究Spearsman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第一次同性行为年龄、吸毒史、受教育年限为与陕西地区男性人群艾滋病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第一次同性行为年龄、吸毒史、受教育年限为导致陕西地区男性人群艾滋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从机制上分析,减少同性肛交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感染的重要保护因素。对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方式需要与时俱进,避免扩大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减少社会大众对艾滋病人群的歧视。借助现代化的网络媒介、同伴支持教育等措施,以更好地为男男性行为人群提供个体化、专业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本研究由于调查的人数比较少,分析指标也比较少,同时艾滋病也存在隐性传播情况,要及时进行对症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