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妍

案例教学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闫妍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文章分析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列举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案例教学模式。

审计学 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课程的特殊性

审计学课程在整个会计学专业学科体系中,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主要是由于课程的学习过程把审计学整个知识体系分割成若干条块,这明显区别于与报表或账户为线索的其他会计学课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系统地掌握整个审计流程。其次,审计学课程需要理解的概念和专业术语太多,大量抽象的名词和概念让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有些概念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一次性全部理解。另外,审计学课程当中会涉及大量的审计准则,这些准则大多生涩难懂,则需要用审计专业知识仔细剖析,如果在理解中稍有偏差,就会产生逻辑上的错误。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实务操作对职业判断和审计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而在课程教学中很难从理论上给以学生明确、具体的指导,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只能得到理论上的理解和方向性的认识,不像在其他会计学课程中可以掌握一些可操作的技能。总之,审计学这些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本课程抽象、生涩。

(二)教材的局限性

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采用的审计学教材来看,不管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还是普通高等教育精品课教材,或者是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这些比较成熟的出版教材中都很难看到案例或者例题的影子。厚厚的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理论性质的审计准则和审计语言。对于大量的审计概念和专业术语,教材只是从理论上给以书面解释,像具体的审计实务中重大错报风险如何去判断,审计程序如何去操作,教材上并没有实际的说明。这使得学生在过程中更加觉得审计学深奥、难懂。

二、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对一门课程的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掌握课程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而审计学课程的特殊性和教材的局限性会让初学者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学生一旦没有了学习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于学习效率和能力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在课程中增加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用真实的案例资料吸引学生,让学生以注册会计师的身份进入到实际的案例中,亲身体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能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从事专业工作打好基础。案例教学法可以让看似较为抽象的审计原理和审计程序融入到具体的实际案例当中,让学生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企业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审计实务操作。教师可以从实例审计中指明审计的原则和方法、审计的程序和步骤,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应用能力。

三、案例学教的模式

(一)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运用在某一章节的学习之前,让学生先来了解一个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期待心理,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之前,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几个由于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而导致最终审计失败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明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遵循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即将学习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有所期待,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后续的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二)案例收集

案例收集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安排在某些理论内容讲授完之后,然后让学生收集与课时内容相关的案例资料,从而巩固学习内容,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完成内部控制的课时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一些在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案例,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部控制的理论内容。由于案例收集是布置给学生在课下做的,因此对学生的考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案例资料概述事件经过,再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思考、总结、分析等多种能力。

(三)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适用于课堂讲授的过程中,为了帮助或者考察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可以安排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深入实际的案例去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到应收账款函证、存货监盘等一些重要的审计程序时,为了便于学生对抽象审计程序的理解以及对这些程序的操作,准备一个有关于审计程序实际操作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中对审计程序的描述,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审计程序是否有不合适的地方,或者给出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审计程序。案例讨论的方式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控制在6人左右,让小组成员进行内部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案例讨论的形式主要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地消化掉理论内容,并提升其应用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案例操作

案例操作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在审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些具体审计实务进行模拟操作。通过案例操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很快地掌握实施审计实务的基本方法及技能。例如在学习审计工作底稿时,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是介绍了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格式、要素等理论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感觉到工作底稿只是一张抽象、陌生的书面文件。其实教师在课件中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让学生先有直观的了解,然后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填制,怎么填制等一些细节知识点;最后将复印好的工作底稿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填制,这样做学生就会感到客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审计学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应对课程的特殊性和教材的局限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也列举了案例导入、案例收集、案例讨论、案例操作等四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如何使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适应程度去灵活应用。

[本文是2012年度黄淮学院《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会计学“3+1”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为例项目》、《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1]吴秋生.《审计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3):29-33.

[2]王卿丽.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0(12): 67-69.

[3]王磊,张海晓.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2(11):120-121.

[4]李晓慧.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 (12)

(责编:若佳)

F239.0

A

1004-4914(2014)09-143-02

闫妍,会计学硕士研究生,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河南驻马店4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