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晓方

摘 要: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央对农村制定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也在悄悄变化,农村的信贷市场日益活跃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消费信贷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农村消费信贷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思考。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消费信贷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40-03

一、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逐年在减少

农村信贷提供者以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的中国农业银行和合作性的农村信用社为主,其中,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其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的储备、收购和加工以及大型农田基建项目贷款等,在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上,根本无法直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

农业银行是我国涉农贷款投放规模最大,也是服务面最宽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是以盈利为目的。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所发挥的作用亦是日益下降的。

合作性的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力军,也难以满足农民的消费信贷需求。无论是银行、信用社还是金融企业,几乎都是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管理目标的,而农民消费信贷一般都具有金额少、操作成本高、预期收益低且风险不确定等特点,因此,农民很难申请到个人消费贷款。

随着各大商业银行金融改革的不断发展,他们纷纷撤离了设立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区域的机构网点,从而使得农村区域的金融分支机构越来越少,导致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越来越少。

(二)农村消费信贷的种类与农民实际需求矛盾

农村消费信贷的种类主要有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旅游消费贷款以及信用卡贷款等。但这些消费信贷在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并不高,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一致。据统计,农民对交通、通信、医疗保健以及文教娱乐用品与服务消费支出需求比较大,已经逐步成为农民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对此方面的消费信贷品种却寥寥无几,效益自然也是比较低。这种消费信贷品种的空缺不仅放缓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抑制了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所以要充分发挥农村消费信贷的作用,就必须积极开发与农民实时需求相关的农村消费信贷的品种。

(三)农村消费信贷的成本较高,风险大

农村消费信贷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的消费能力有限,能够带给各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较为狭小,所以农村区域各金融分支机构相对也比较稀少,大部分银行在许多乡镇都只设有一家分支机构,从而造成了很多机构门前非常严重的排队现象,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们进行金融交易的时间成本。也正是因为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较少,相对市场竞争力较小,从而导致各项消费信贷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是泛指由于金融机构促成交易的成本增加而致使农民贷款成本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不仅包括贷前农民信息的搜集、审核、谈判和决策等成本,还包括贷后的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等。为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金融机构一方面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进行贷后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还要要求农民提供一定有效的抵押品,这样如果农民发生违约情况,金融机构就能用处理抵押品的收入来弥补贷款上出现的损失。但事实上,由于一些原因致使抵押品的处置成本较高,因此很难完全弥补贷款的损失。金融机构为了保障经营的安全性与盈利性,不得不将农村消费信贷的利率或相关费用提高,从而导致农民的贷款成本提高。

虽然相对于其他工商企业贷款而言,农村消费信贷的金额小、对象分散,所以相对风险较小,不至于产生大规模的损失。但是相对于农村信贷而言,其自身的风险也是不可控的。由于农民的还贷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投资收入或工薪收入等,而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投资或者日常工作的时候会存在很多方面的风险,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稳定性,进而影响还贷情况,甚至可能会增加借款人“赖账”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农民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其他的风险,例如家庭成员突生重病或者突然死亡、被裁员下岗等,这些风险因素都会影响到农民的还款情况,从而使农村消费信贷的风险处于疑云之中,不能确定也无法控制。因此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承受这种风险而减少了农村消费信贷的发放,从而导致了农村“贷款难”的现象。所以想要进一步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就一定要解决风险问题。

(四)农村传统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偏好强烈,消费倾向偏低,习惯于“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方式。农民对于“寅吃卯粮”、“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负债消费方式难以理解,尽管银行连续多次下调利率,人们仍然省吃俭用,将余钱存入银行,然后再购置大件商品。若要农民贷款来购置商品,由存款户变为贷款户去“超前享受”,让人难以理解,更难接受。

(五)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

农民信贷的成本高不仅仅是因为利润空间小、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少、相对市场竞争力较小等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农村消费信贷无疑是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给农民用于弥补消费方面支出的信用贷款,但是由于贷款的对象比较分散,所以金融机构对农民资质的审查、个人信用的评估以及对农民活动的监督都比较困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贷款的成本。

农村金融机构在向农民发放贷款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贷前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很难完全地掌握申请贷款的农民的相关信息包括信用情况,因此,在风险方面金融机构所掌握的信息远不如农民所了解得多。另一方面是贷后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很难确定农民获得消费信贷后是否真的将此笔贷款用于约定的消费行为,很难对贷后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风险变动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而且金融机构所掌握的农民真实的还款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也远不如农民自身所拥有的信息多。另外,也可能存在农民对消费信贷本身所了解的信息远不如金融机构自己所了解得多,比如市场利率波动情况的及时信息和贷款逾期、展期等相关信息。所以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造成了农民贷款成本高,同时也增加了贷款的风险,是农民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缺乏有效的个人诚信机制

在信息不对称的农村金融市场体制下,金融机构往往会将资金贷给信息相对比较透明或者说所掌握的信息比较多的农民,金融机构要求贷款的违约率越低这种现象就越明显,而这种现象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个人征信机制造成的。建立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是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和保障,而辽宁省农村金融市场目前仍处于封闭状态,市场流通性相对较差,信息流通也处于圈层状态,而圈层与圈层之间的信息基本是相互绝缘的。因此,农村金融机构想要搜集农民相关信用信息实属不易,这也成为了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最大难题,因为贷款人无法完全掌握借款农民的相关信息,无法确定贷款的安全性,甚至难以对贷款进行实施监督和管理,这无疑增加了农村消费信贷的贷后管理成本和放贷风险,从而降低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发放农村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抑制了农村消费信贷在品种和服务上的创新。

不仅如此,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还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道德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农民“赖账”现象应该说是屡见不鲜,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还浪费成本。对于农民而言,并不是不注重自己的信用状况,而是缺少一种评级机制去约束他们,让他们能够清楚并重视自己的信用状况、了解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如若能建立起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那么这一切难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二、解决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

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不足严重限制了农村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要改善农村信贷市场,就必须要加大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首要任务是要继续完善以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主体,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并存、以合作性与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体,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民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其次是鼓励各商业银行调整经营目标,增加设立各个农村区域的金融机构网点,尽量让每个区域的农民都可以享受到各自所需的金融服务。同时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并建设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只有存在良好的竞争,才能更好地加速农村消费信贷的创新和发展。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提供的良好外部环境

由于农民带给金融机构的利润预期相对较低,再加上监管难、风险不确定等因素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农村消费信贷的发放兴趣,同样限制了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因此,政府应该多出台实施一些涉农金融机构的奖补政策,例如金融机构在偏远农村地区加设机构网点给予其一定的资金补贴,或者对发放涉农贷款较多尤其是农民个人消费信贷占比较高的金融机构给与一定的资金奖励等。这样就可以在发放农村消费信贷的意愿上改善供给不足的现象。

(三)降低农村消费信贷的成本

这里所指的降低农村消费信贷的成本主要是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直接决定了农村信贷的资金投放量,如果可以将其降到最低,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增加资金投放量,还可以提高消费信贷的运用效率。降低贷前信息搜集和审核的成本可以采取规范农民个人的信用评估制度,以减少对农民信息搜集等所付出的成本和精力。降低贷后的监督成本,可以适当地缩短贷款的期限,期限越长风险性越大,金融机构所付出的交易成本就越多,所以可以通过适当缩短贷款期限对贷款加以监管。对于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农民的违约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区域金融执法的力度和效率来改善,政府可以相应出台一些管理办法,例如在农民申请贷款时提前按贷款标的的一定比例收取预用诉讼费,若没有违约事件发生再如数返还客民,一方面对一些心存违约之念的人进行威慑,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道德风险发生时的诉讼费用支出。

(四)增加农村消费信贷的种类

长期以来,消费信贷在农村发展缓慢,与我国农村消费市场不旺有直接关系,这直接抑制了县域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但“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过程中反映的问题恰好为我们顺势而为、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提供了契机。目前,农民有强烈的信贷消费需求,我们应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加强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意识,把生产性的小额信贷扩展到消费领域,启动农村信用消费,将有消费需求的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扩大农民最终消费。

农村消费信贷的增长需要相应的金融产品的创新。不同的地区,应根据当地农村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扩大消费需求,逐步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具体讲,应重点引导具有稳定的中等收入的家庭和个人以及具有较好预期消费倾向的新生消费群体,通过制定相关配套措施着重启动这部分居民的消费信贷。在消费领域的选择上,应根据上述重点消费群体的经济承受能力和主要消费倾向,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此外,住房以及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也都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并且金融租赁业务在农村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机构应作出积极努力扩大农村信贷规模和品种,拓宽消费信贷空间,针对目前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鼓励农民办理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考虑通过扩大集体资产产权抵押贷款范围等手段来拓宽农村小额信贷覆盖面,完善消费贷款担保机制,积极探索授信贷款。并适当简化手续,放宽条件,扩大消费信贷服务范围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

(五)降低农村消费信贷的风险

农村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问题是限制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改善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就必须要降低农村消费信贷的风险,让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将资金贷给农民。降低农村消费信贷的风险应该从三个途径入手:首先,要改善农民的信用状况、降低消费信贷风险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农村的收入水平。因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农民的消费和投资,还可以增加农民的自有资产,这样就可以顺利解决农民贷款的抵押物缺失问题。因此,政府应该继续贯彻发展“三农”政策,进一步增加相关的惠农政策,例如给农民发放一些是补贴、降低农民税收或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等,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稳定农民的经济来源,确保还款的安全性。

其次,应尽快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以降低信用风险。有效的个人信用机制,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由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信用风险,而且能对农民形成一种制约,从而减少道德风险的事件发生。一个金融机构的金融交易能够实现或者能够取得多大规模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贷款人对借款人信用信息的掌握能力,而建立起个人信用体系就是对消费信贷业务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首先要完善个人资信档案的登记机制,充分记录客户的资信情况;同时要建立严密、灵敏的个人信用风险的预警、管理和转嫁系统,加强对贷后风险的监督管理,出现风险问题立刻采取措施或制止;另外还要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并完善信用担保制度,以转嫁银行风险;当然还要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律体系,出台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制度,并加强对消费金融市场的管理,以减少农村金融市场消费信贷的风险。

第三,面对无法掌控的自然风险所造成的信贷风险,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农业保险机制的方式来分散农村消费信贷的风险。因为生活生产条件的限制,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自然风险,因而使农村消费信贷也同样面临着高风险,而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者无法将这种风险转移出去,因此很有必要建立起一个比较有效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以分担农村消费信贷给供给者所承受的贷款风险。具体可以联合农业保险公司或者政府,针对农民所经营的农业产业制定一种贷款保险制度,从贷款费用中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费,当农民因自然灾害导致无法正常还贷时,由保险公司或者政府来进行代偿,从而减少自然风险对农村消费信贷的制约。实际上,农业保险并不能够作为担保抵押品,因为保险的直接受益人是借款人、是农民,而非信贷资金的供给者,即便如此,农业保险依旧可以像担保抵押品一样发挥类似的作用,它可以作为担保抵押品的补充或替代。从而可以减少农民贷款违约的行为,降低农村消费信贷供给者的风险。

(六)加强财政扶持力度,成立信用担保机构

农村消费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地方经济的长期繁荣。因此,地方政府部门应责无旁贷地参与到农村消费信贷体制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入财政扶持和担保机制,对特定类型的消费信贷给予财政援助。例如一些具有公共性质的消费信贷,医疗、养老、助学等消费信贷品种,解决农村消费信贷产品抵押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明发.发展农村消费信贷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农村金融,2014(9)

[2] 李佳佳.农村消费信贷供给与需求约束因素分析.时代金融,2014(4)

[3] 李辉.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商业研究,2005(10)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