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制度框架和经济发展新的阶段,非公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新的企业家阶层的成长。为探讨非公企业主与企业发展关系,通过对扬州非公企业主的调查,从精神和品格、经济、社会和生活三维角度探讨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认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又运用回归和交互分析方法发现非公经济人士的来源和学习状况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可见,非公企业发展需培养引导继任者、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做大”企业向“做强”企业转变。

关键词:非公经济 价值认知 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081-03

价值观是建立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之上,反映了人们的认识和需求状况,它一旦确定又成为人的动机与行为模式的统帅。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认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关键阶段是起飞。这一阶段新的企业家阶层成长是重要的特征,正是扩大的企业家阶层将扩大的投资引导到私人部门,实现经济的起飞。新的制度框架和经济发展新的阶段,企业家的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他们的行为决定了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取向。本文基于300位非公企业主的调查,结合访谈,从精神和品格、经济、社会和生活三维角度,运用交互分析方法,探讨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认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以期形成社会的共识,并加强对企业家价值观的引领和强化对企业家的培养。

一、非公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从区域经济上属于苏中地区,从经济联系上属于宁镇扬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苏省均居第6-8位,属中等水平。目前,扬州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已超过全市GDP的50%、税收的60%、科技创新的70%、从业人员的80%、企业总数的90%以上。因此选择扬州市非公经济进行研究对江苏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可给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也称私有制经济,主要指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指导思想演变过程中,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级各类政策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非公经济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非公经济中,个体经济主体数量多,但经济体量小;外资经济主体数量少,影响力相对不大。因此,选择主体数量相对较多,经济比重最高的私营企业来研究业主个体特征与价值认知,对研究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采用留置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受调查企业13大类300家,涵盖了扬州企业经济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样本基本反映了企业经济结构的状况。其中居前三位的是,扬州传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152家,占50.67%;传统产业和国内有影响的产业——纺织、服装鞋帽生产加工业37家,占12.33%;采掘、冶金和金属制品业25家,占8.33%。

表1是样本企业用人状况。近年来招商引资和少数本地企业在竞争中快速成长。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市场、产品等诸方面因素,扬州企业规模总体不大,“三新企业”处于初创和成长之中,传统企业由于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发展较慢。

中国非公经济对经济社会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非公经济人士在他们自身创业的过程中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访谈中他们多数以这一点而自豪。他们深感国家城镇就业、学生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从最初的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到面向社会招聘各类人才,这在“二代”企业主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随着企业用人观的改变,企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社会化程度相应提高。

企业的规模还可以从销售规模来认识,表2显示扬州私营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市场主导者和挑战者、具有带动作用企业不多。

从企业销售额占比来看,扬州企业基本呈正态分布,但中位数偏低。究其原因,访谈中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企业主们对问题的认识还是较为深刻的。一是企业产品依然以传统产品、低附加值为主,引发企业产品同构,市场重叠,竞争加剧,提高销售额难度较大;二是向其他行业扩展较为谨慎,既有文化影响之下的“知足常乐”,也有沉没成本过大难以调整,还有能力和素质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符又不愿聘请职业经理的缘故。

二、业主的个体特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从个体经济到私营企业的发展,一部分创业业主逐步退出经济主战场,二代开始经营管理。与此同时,在政策感召下,另一部分新生代开始创业。本次调查的业主中,新老创业者224人,继任者76人。由于非公企业固有的特性,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与业主个体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调查设计选项对非公经济业主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加深对非公企业目前状况的了解,并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1.年龄。调查样本中,虽然25岁以下占有一定比例,但创办企业需要一定的经验、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等,总体上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和资源;56岁以上有一定比例,是因为身心许可,加之企业家情结,他们还没有退职(如表3,见下页)。

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扬州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经济是主体,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调整,业主的现代经济意识不断提升,一部分个体业主开始创办公司,私营企业占比加重。从时间上判断,中年人应该是企业的主体,调查也进行验证,25-55岁是私营企业主的中坚(87.67%)。

2.性别。传统企业和创业企业中,业主以男性为主。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中,女性业主达到71人,占23.67%。访谈中普遍感觉到女性业主的比例在非公经济中将会呈上升趋势,这与发达国家是一致的。分析原因,发达国家主要得益于民主化进程中,女性地位的提升。而中国则有所不同,更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身子女家庭较多或因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男性不愿接班所致。

3.学历。学历结构呈现出受过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高层次的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占总数的比例为32%,大专层次的占比最多为34%,受过中等教育为32.67%,还有1.33%的仅受过小学教育。

江苏高等教育属于发达地区,扬州亦是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较高的高考录取率(含成人教育)衍生出一个较高的业主高学历比率。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创业的政策,及部分技术产品的可移植性,吸引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加入创业队伍,提高了业主高学历的比率。但应该看到,样本企业中,高中(含)以下的比率仍占34%,调查中得知其原因,他们或是创业情绪不愿退休,或是通过创业实现自主就业,这既是企业规模小的原因之一,也暗示着要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存在着瓶颈。

4.政治面貌。非公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党的政策指引下,非公经济发展中党员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调查发现,样本企业主中党员占比达67.33%,团员为6.33%。他们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着制度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2004年3月,宪法修正案中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称谓定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地位的提升,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党员以多种方式投身于非公经济发展之中,并逐步成为第一位的力量。

三、业主的价值认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非公经济发展中,企业主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业主的价值认知包含了精神认知、经济价值认知、政治价值认知、社会和生活价值认知等方面,依据对业主价值认知的调查,可以加深对企业的认识。

1.精神认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本次设项专门调查了非公经济人士认同的价值观念。一是关于个人的价值选择较为分散,选择最多的是实用主义(45.33%),其次是集体主义(11.33),其他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英雄主义等。二是非公经济人士应该普遍提倡的价值观念依次是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和共同富裕等。三是当前中国社会应该提供的价值依次是诚信、公正、和谐、法治、和平等。四是企业家精神最为主要的依次是诚信、创新、爱国、责任和奋斗等。由此可见,企业主普遍认同现代经济中诚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经济价值认知。经济价值认知方面就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目的,区别于一般职工,非公经济业主的需要层次相对还是较高的,他们以实现个人抱负为第一位的选择47.67%,部分业主具有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理念(17%),但占比达35.33%的业主仍是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为目的。自创办企业以来,30.33%的业主目的没有发生变化;在最初是为了改善生活的业主中,发展至今越来越重视实现个人抱负的比率达到38.67%,而越来越追求奉献社会的达到28%。但是,也有近十位业主,随着企业的发展,现在有些盲目,没有思考为何继续经营企业,抑或不知道如何将企业继续经营下去。

3.政治价值认知。政治价值认知集中体现在参政议政方面,在讨论参政议政是否有利企业发展时有业主认为是有利的,不参政议政没有发言权,参政议政可以为企业创造多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有业主认为是不利的,一旦参政议政,就有了较多的约束,影响企业的效率,且更多体现为形式上的参与;也有中性的观点,有机会可以参与,没有机会也不影响企业发展。样本反映出有71人次担任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主席副主席或常委,说明党和政府是关注非公经济业主参政议政的,通过吸收非公经济业主的参与,提升非公经济业主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也能体现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4.精神价值认知。事业成功和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精神价值认知的体现。表4显示,政策与法律是事业成功和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非公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制度变迁。法律与政策带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以制度安排的方式,整合政府资源,动员社会资源,集聚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向产业成长强、投资回报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集聚,从而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5.社会和生活价值认知。社会和生活价值认知体现于学习态度和状况以及宗教信仰与社会慈善。在学习态度和状况调查中发现现代经济中超过半数的企业主认为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而没有时间很少学习和没有愿望懒于学习的只占9.33%。他们学习的渠道依次是自己看书看报、通过解决工作现实问题学习、参加培训、通过网络手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学习等。调查中得知,若党和政府部门组织他们学习,他们最希望学习的内容前五位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国家重大政策解读、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战略思想以及发展战略。

对于宗教信仰与社会慈善的调查则显示主要出于家庭环境和民族风俗的影响、宗教文化和道德的独特魅力、寻求心灵平静等原因,企业主中信仰宗教的比例达29.33%,其中认为宗教对自己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的有41人,特别是有少数党团员开始信教,值得进一步研究。作为先富起来的群体,非公企业主开始关注社会慈善,调查中有91.33%的非公企业主认为企业发展与社会慈善不矛盾,作为感恩回馈的重要举措有78个业主已成立慈善基金会或设立专项慈善基金。

四、非公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及政策建议

为分析非公经济业主的个体特征和价值认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我们分别以年销售额Y1和企业员工人数Y2为因变量,以个体特征和社会学特质中的性别X1、是否创业者X2、年龄X3、学历X4、政治面貌X5、个人价值选择X6、创办和经营企业的目的X7、学习状况X8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揭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以年销售额为Y1为因变量,多元回归的相关系数和P值如表5(见下页)。

在显着性水平=0.05的情况下,X2、X5、X8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且是否继任者X2与销售规模为正相关,政治面貌X5和学习状况X8与销售规模为负相关。

2.以年销售额为Y2为因变量,多元回归的相关系数和P值见表6。

在显着性水平=0.05的情况下,X2、X8具有显着的相关性,且是否继任者X2与员工数为正相关,学习状况X8与销售规模为负相关。

3.交互分析。我们对X2、X5、X8与Y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P值表见表7。

交互分析P值均过高,说明这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销售额影响不大。根据表5和表6,性别和价值选择总体上对企业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其他变量对企业的影响方向是确定的,但相关性较强的则创业者还是继任者、学习态度与学习状况,政治面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继任者对企业销售额和员工人数都是正相关,说明非公经济二代或继任者发挥的作用更大,培养、引导二代或继任者,对于非公经济意义重大。二是学习状况与销售额和员工人数负相关。一方面,二代或继任者在教育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学历提高,他们具备很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企业进入新的阶段,组织、技术结构和规模等不断调整,企业逐步改变粗放式用人方式;而产品结构的调整、竞争加剧,企业规模也在谨慎中调整。

为促进非公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首先,重视培养、引导二代或继任者,引导企业向现代企业(公司)演变。非公经济自诞生以来,其企业主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阶层并已被视为一种社会精英, 一种新生的经济精英。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非公企业创始人受传统经验影响会形成路径依赖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自我强化,这种锁定效应使企业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而创新是企业家角色的本质,缺乏创新的非公经济创始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而新生代或继任企业主随着学历提升,以智慧眼光重新审视市场经济,善于把握机遇、归避风险,跟随客观环境、市场和社会关系、企业使命和任务等的变化而变化,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实现企业主向企业家的转型,而实现非公企业向现代公司演变。其次,鼓励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引进人才改变企业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从本质上看,企业的发展就是变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快速识别环境和市场变化并对其做出迅速反应。当前,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都迫使企业家主动探索企业未来发展之路。非公经济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企业发展面临技术、产品、管理等多方面转型升级。其中首先需实现产品和技术层面的转型,开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品质,提高自主设计能力。人力资源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要素,而非公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家庭式管理经营,技术水平低、企业培训、支持员工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企业成功转型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以人才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才能带来非公经济新的增长。第三,引导企业转变观念,从“做大”企业转向“做强”企业。非公企业创立初期,主要采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单纯追求规模迅速扩张。但规模的最大化没有带来利润的最大化,许多企业实现超高速的增长,而超高速增长必须满足企业发展规律,脱离基础的跳跃式发展难以持久。扬州非公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对高速度、跨越式增长的盲目追求往往会导致资金链紧张、管理资源不足等问题,最终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未来,扬州非公经济需改变依靠扩大投资和增加投入的发展方式,致力于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谨慎调整企业规模,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以提升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颖.非公经济人士价值引领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

[2] 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课题组.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和人才发展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非公经济,2013(1)

[3] 王秀阁.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制的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

[4] 徐友龙.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及其外部建构[J].浙江学刊,2014(3)

[5] [英]L.克拉克.张建,张蓝青译.改革.中信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 江苏扬州 225003)

(作者简介:温菊萍,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职业教育。)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