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振红+杨华松+汤晓倩

摘 要:高校推行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高校学分制管理体系中,如果按以往统一标准收取学费,就有悖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文章调查总结了国内部分高校的收费模式,提出目前收费模式存在的收费标准制定不合理、管理复杂、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学分制收费 收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4;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08-02

一、高校学分制的起源与收费管理制度的发展

学分制这一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1894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20世纪初,美国大部分高校都施行了学分制。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首先实行选课制,到1978年国内部分高校陆续开始试行学分制,目前国内高校学分制改革已全面推开。学分制的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这是我国教育改革大势所趋,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管理体系,这就需要各个部门积极配合,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高校财务部门,高校在实行学分制改革以后,课程成为一种商品,学生按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并交纳一定的费用,每一个学分就意味着占用一定的教学资源,按学分收费也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但是由于学分制收费相关政策不完善、管理复杂、预算编制难度大等问题,目前多数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高校仍然采用学年制收费制度,学分制相配套的收费制度改革进展缓慢。高校在学分制下如何合理收费,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二、国内外高校收费结算模式

我国目前大多数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高校仍然按学年收取学费,部分高校开始探索学分制收费方式。学分收费又分为一次结算模式和多次结算模式,比较这两种模式,即学费一般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学生正常完成规定学业所缴纳学费总额不高于学年制学费总额,其中,一次结算模式是学生在每学年开学时按学年制收费标准预缴学费,待毕业时进行一次性清算,多退少补;而多次结算模式则是新生入学第一年可按所学专业学年学费预缴,在下一学年开学时根据上一学年实际所修的学分进行结算,多退少补。学分的定价主要是依据政府颁布的学费调控价和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确定总学分折算成单位学分价格。

国外高校收费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学分制收费方式,即学生选修专业的学分数量×每个学分的学费价格=总学费,其典型代表是美国高校;另一种是学年制收费方式,即每年都按照固定的标准一次缴纳或分期缴纳学费,其典型代表是英国高校。结合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我们重点讨论一下美国大学的收费方式:首先,美国高校学分单价的确定因学校性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别,私立大学学费较贵,公立大学较便宜,如哈佛大学每个学分1500美元,四年修满125学分费用大约18.75万美元。相比之下一些公立大学则相对便宜很多,例如加州州立大学,每学分500美元,四年学费合计6.25万美元。其次,根据教学成本的不同,美国大学理工类学科以及其他需要做试验的课程收费较高;人文类、社科类专业课程收费较低。另外,美国公立大学在收费方面有许多政策,例如针对本州学生的学分优惠政策,针对转校生的学分减免政策等。

三、高校学分制收费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分制收费作为高校学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相关政策不完善、收费管理的复杂性,以及收费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学分制收费工作顺利开展。

1.高校学分制管理下收费繁琐。高校学分制改革后,由于学生的学制可以在三至六年内浮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分阶段完成学业,因此,学生只要及时办理休学、复学相关手续就可以自由安排学习进度,学生的流动性增大,因此收费人数相对于学年制更具波动性;另外,收费方式由过去的学年制收费改为学分制收费,学生在选课后才能确定具体学费金额,因此费用标准更加个体化,但同时也产生了不确定性,这使收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另外,如果学生延长或缩短修业年限,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学校教学资源和配套生活设施,而修业延长期内财政将不会再对该学生拨款,这样学校的负担就会加重,如何核算和分摊增加的这部分费用,是否应该提高延长修业年限学生的收费额度,目前物价部门和高校都还没有相应的对策。

2.单位学分收费标准难制定。目前,我国高校收费标准并没完全按照各学科领域实际产生的教学成本来测算,而是根据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统一收费标准来折算,这样折算出来的单位学分收费标准不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实际教育成本的支出。此外,各省区在自行制定修业总学分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不同省区之间同一个专业修业总学分差异巨大。因此,如何准确地测算教育成本,制定统一完善的修业学分计算方法,确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是各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农林师范类国家重点扶持学科是不是该有单独的学分管理制度、收费标准,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预算编制难度增加。在现行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下,财政部门以在校生人数作为高校拨款的依据,在学年制收费管理条件下,这较为符合学校的实际;但是学分制管理下,在校生人数是个动态数据,在校生人数在任何时点都有可能发生变化,都不适合作为财政部门拨款的依据,因此,财政部门的拨款方式应结合学校实际管理情况,并随之更新。

其次,学费收入属非税收入资金的范畴,是根据在校生人数和相应的收费标准测算出来的,在高校实行学分制管理后,因为选课的差异使学费收入测算的难度加大,预算编制时间与学生选课交费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也增加了学费收入测算的难度。如何较为准确的测算出学费收入,合理编制预算收入,也是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4.校际资源共享难实现。学分制管理下,学生似乎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甚至跨校选课,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校教育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同一专业的教育成本也不同,单位学分的收费标准有一定的差异,这给校际之间结算。以及学分互认设置了比较大的障碍,也使得学生跨校选课和校际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如何统一校际收费标准,实现学分互认,充分高效的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是学分制管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5.学生选课顾虑多。学分制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主修辅修制,学生在已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分基础上,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可申请辅修其他专业课程取得相应的学分,或者申请攻读第二学位,学生在辅修和攻读第二学位过程中,比一般的学生占用更多的学校教育资源;同时,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相应的也会获得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收益;另外,高校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也会推出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应该怎样收取学费才能做到既鼓励学生学习热情又兼顾教育公平,是需要探索的问题。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会因为想要提前毕业而选择容易得学分的课程而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部分学生选课经验不足或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往往导致不能按时完成学业,造成延期毕业。这就需要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放任自流。

四、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高校学分制收费体系

1.制定统一的政策规制。2006年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发改委相应也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的通知》,以规范高校收费行为,避免学分制改革后乱收费现象的发生。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具有指导性的、按学分计算的修业条件和学分制定标准、学分收费计价方法以及相应的学费收费监督机制,也没有制定出建立在对各地、各级各类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学分制收费标准。各省自行制定的修业总学分差异很大,因此导致学分制收费标准的地区间差异以及专业间的巨大差距。相关教育部门应根据地区经济以及教育发展的层次性、差异性,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高校学分制收费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检查监督机制。

2.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在普及学分制管理模式后,学校管理运作上,必须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实行学分制管理后,教学计划的强制性减弱,学生修业计划的充分自由会导致在第一学期选课经验不足,因此,针对新生和要开办讲座及咨询会,以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及课程;其次,为了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课程尽由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开设课程,每门课要有2名以上教师同时开课,让学生有充分选择授课教师的自由,教师授课费与听课人数挂钩,使教师也有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第三,每个专业的主要课程要保证每学期开一次,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本专业的核心知识;最后,要重视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及时反馈,不断改革,按需开课,节约教育成本。

3.学分标准制定的探索。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对课程进行定价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学科成本、行业差异、授课教师水平等级差异等方面的因素。目前,比较推崇的是建立以课程为单位的课程细分收费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多个方面的因素:(1)计算单位学分价格,即以简单折算法计算出单位学分的学费价格;(2)授课成本的等级测算,即根据每门课程的授课特点,分别评估测算其授课成本,例如理工科及其他一些需要做实验的课程成本相对较高,人文类的则相对低一些;(3)评估授课教师等级,即从教师的职称级别、教学督导的评估意见、学生评价等方面评估教师的授课价值;(4)核定社会需求等级,即根据社会需求情况,评估预测学生所选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情况,从而测算该专业所涉及的课程的市场权数,例如与经济类专业相比农学类专业市场需求量较小,市场需求等级较低;(5)综合以上因素填制学分收费价格计算表。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兼顾办学成本、教师等级、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极大地方便了优秀教师人才流动和校际间的人才共享,适应高校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市场经济规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4.利用信息技术配合高校收费制度改革。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和收费方式也随之升级,依托校内局域网和互联网,建立一个可以与校内教学管理系统和银行管理系统相联接的学生收费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该系统既要能够满足统计的需要,也要能够提供在校生人数、选课情况等教务管理信息,同时还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生应交学费情况,及欠费情况。既要能够分院系、分专业的明细统计,还要能够与单位财务软件并轨。一旦学生选课结束,收费管理系统就能及时计算出学生应缴纳学费金额,并通过银行管理系统直接扣缴学费,同时将收费情况及时准确反馈到学籍管理系统,使学费管理与学籍管理相结合,敦促学生在无正当理由情况下及时足额完成学费缴纳。

5.以学生为主体制定个性化政策。实行学分制后,按照学分制的收费管理办法,优秀学生如果本学年要多修课程,多得学分,就得多交学费,不论是提前修业还是辅修及攻读第二学位,都会给学生带来经济压力,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激励政策,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相应的收费政策上,可采取按单位学分标准全额交费、比例交费和免交学费等措施,也可实行学分奖励政策,对完成本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学业的学生实行收费与奖励两条线管理,从而减轻学生因勤奋学习带来的交费压力。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发挥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对于因各种原因延长修业时间的学生,只要不辅修和重修,其学费总量也不会增加。而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想要提前完成学业,每学期就要多修课程,每学期的交费额就会超过其他正常修业学生的交费额,但由于修业年限缩短,学生学费总额并没有超过标准学年的交费总额,同时可以使学生早日完成学业,提前就业。

参考文献:

[1] 胡耀宗,刘珂珂.高校学分制收费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科学,2010(4)

[2] 董洁,袁菊娥等.高校学分制收费面临的新情况及对策研究[J].高校财务管理,2012(2)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昆明 650201)(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