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梁启超不仅自身成绩斐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悉心的培养和教育九个子女,让他们个个成才报国。这与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对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分析,从而对当今家庭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梁启超 爱国主义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F016.3;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221-02

梁启超活跃在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同时也是成就非凡的学者,称得上是百科全书式的学术泰斗。他将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学术活动中,并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他不仅自身成绩斐然,更难能可贵的是,悉心的培养和教育九个子女,演绎了满门俊秀的家教传奇。他的三个儿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分别被评选为中科院院士,是建筑、考古和火箭制造方面的专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少之又少。其余的六个孩子也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图书馆管理专家、经济学家、军事家等。

梁启超的子女不仅个个成才,他们一家还是爱国之家,他们的爱国情怀热烈、爱国热情真诚而直接,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处处都表现着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人们都知道梁启超为了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鞠躬尽瘁,他的报国之路走得异常的艰辛,一生经历了很多的变故,而爱国之心却始终如一。他的儿女们得到父亲的真传,常怀爱国之心,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学术领域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所有。他们在祖国危难之时与祖国共患难,在历史的各次运动中虽受到无情的打击和迫害,承受着政治、精神各方面的压力,但仍然心系祖国。他们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来源于梁启超独特的家庭教育。

一、梁启超毕生爱国,孩子们耳濡目染

爱国主义是个体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积极的认同态度和行为。表现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灿烂文化,民族传统的热爱以及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烈愿望以及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愿意贡献自己力量的强烈的责任感。

爱国是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他身体力行感染着子女,培养子女的爱国精神。因为爱国,他将个人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曾与康有为为维新变法奔走呼号,为挽救民族危亡殚精竭虑,却成了清政府追捕的“政治犯”;因为爱国,他尽最大的努力筹办学校,发行报刊,开展了颇有成效的教育宣传活动,从而开风气之先,影响了大批的爱国青年;因为爱国,他从联袁被无情出卖,与袁握手合作,转而挥泪反袁;因为爱国,在康有为参与张勋复辟,逆时代潮流而动时,他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站在了恩师的对立面;因为爱国,早年他主张君主立宪,而辛亥革命后,他又与时俱进的坚持民主共和;因为爱国,他一分一秒都不停歇地着书立说,游历讲学,以学术报国。爱国思想在梁启超心中根深蒂固,他以自己的行动时刻影响和培养着子女的爱国精神,孩子们也得其真传,始终以父亲为榜样。梁思礼更是在回忆中说,父亲的爱国主义情怀让他终身爱益。

梁启超通过身体力行,他为子女创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环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时践行自身所坚守的价值观,他一生爱国,为了救国于危难,奔走呼号,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女常抱爱国之心,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铸造爱国家风

梁启超一生善变、多变,但爱国之心始终没有改变,他常说“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一生的中心思想是爱国,一贯的主张是救国。”梁启超的好友徐佛苏曾在《梁启超先生逸事注》中写到:“梁先生四十年之中,脑中绝未忘一‘国’……”。爱国主义是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其家庭教育思想的灵魂。为了铸造爱国家风,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梁启超就会给孩子们讲很多中国历史上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的故事,其中包括爱国诗人屈原、南宋名将岳飞的事迹。这些都让孩子们的印象深刻,对培养孩子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政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

在孩子们长大后,各自出国留学,梁启超虽然在国内,但他并没有放松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他经常给孩子们写信,信中内容很多都是关于世界局势,国内时政的内容,通过与孩子们的讨论,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政治敏感性与时代责任感。1913年7月30日信中提到:“军事上因此乐观,政治前途希望实为零点,奈何。”1927年1月27日给梁启超对孩子们说:“中国病太深了,症候天天变,每变一症,病深一度,将来能否在我们手上救活转来,真不敢说。但国家生命民族生命总是永久的,我们总是做我们责任内的事,成效如何,自己能否看见,都不必管。”1927年3月29日,他给孩子们报告说:“北京正是满地火药,待时而发,一旦爆裂,也许比南京更惨。”关于这样的言论在他的书信中还有很多,孩子们虽然在外求学,但一刻也不曾忘却祖国。梁启超就通过这一封封家书让孩子们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三)告诫子女们成才报国

梁启超明白,真正的爱国不光要有一颗爱国的心,还必须有爱国的本领,有理想,有本领,才能把爱国落在实处。他经常教导孩子们要努力的学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一些成绩,将来有一技之长才能报效祖国。1919年12月2日,梁启超在家书中对思顺说:“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的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在梁启超的教导下,孩子们树立了安身立命的远大志向,培养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立下了强国报国之志。

梁启超九个子女中先后有七个到国外接受过先进的教育或在国外生活工作过,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很有建树,凭借这些他们本可以享受国外优厚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忘记父亲从小的谆谆教导,他们深知学有一身本领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实现自己强国报国的志向。

梁思顺是日文专家,抗战期间北平沦陷后,日伪政府想利用她为他们服务,梁思顺忍受着政治、经济和精神上巨大的压力严词拒绝,没有屈服,保持着高洁的爱国情操。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她筹款赞助北平防痨协会并设立了在西山的青年学生肺病疗养院。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支持共产党的解放事业,她筹集善款通过协和医院向解放区捐赠衣物,而拒绝担任国民党政府的代表。解放战争胜利后,她热心于各种公益活动,热情无私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

梁思成是中国建筑学界泰斗,为我国的建筑科学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是一位功勋卓越的爱国学术权威。抗战期间,他和林徽因都身患疾病,在四川过着艰苦的生活。当时美国一些大学想聘请他去美国工作,他婉言拒绝道:“我的祖国正在危难之中,我不能离开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就这样他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即使在“十年浩劫”中,他受尽了迫害与屈辱,想到的仍是祖国。他说:“如果真是社会主义需要,我情愿被批判,被揪斗,被‘踏上千万只脚’,只要因此我们的国家前进了,我就心甘情愿。到外国去?不!既然连祖国都不需要我了,还有什么生活的愿望?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悲哀的吗?”这足以见得他爱国心之真切。

梁思永是中国的考古专家,一生为考古事业奔波劳累,晚年被疾病缠身,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坚持工作。梁思忠在西点军校毕业后积极参加国民革命,并在十九路军中任炮兵上校,后来患上腹膜炎,可为了工作贻误治疗而英年早逝。梁思庄在经历各种生活的磨难后在燕京大学工作,专心研究图书馆专业,成为图书馆专家,坚持工作直到卧病不起。梁思达和夫人俞雪臻抗战时坚持在四川中国银行工作,过着非常穷苦潦倒的生活,在极其艰苦的日子里他们并肩作战,一直到抗战胜利。解放后,他们留在内地,积极支持新中国的建设。梁思懿和梁思礼上世纪40年代一起出国,由于太平洋战争他们与家人失去联系八年多,但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时,姐弟又结伴回到祖国。梁思宁是梁家最早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加入了新四军,是一名勇敢的女战士。

梁启超的孩子们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所有。他们时刻保持着高尚的爱国情操,时时心系着祖国,表现了可贵的民族情结。

三、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从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学校和社会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它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家庭成员间朝夕相处,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其次,有较强的灵活性,教育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是晚饭后的一次谈话,可以是一起观看一部爱国题材的电视剧或者一本书;最后,有很强的渗透性,父母自身的爱国素养有时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目前家庭教育的通病就是功利性太强,将所有焦点放在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过上好生活上面,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和公共美德,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每个家长都不应该本末倒置,要明确培养健康完整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而爱国主义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成才之前我们每个孩子都得首先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这颗扣子是什么呢?就是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爱国主义的精神。一个没有一点爱国之心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之成功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在世界历史也是少之又少,其家教的内容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对当今家庭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借鉴。

[基金项目:揭阳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度科学研究项目:梁启超家教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2021JYCKY1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炳元.关于爱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1996年(02):117.

[2] 丁宇,刘景云.梁启超教子满门俊秀[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164.

[3] 穆卓.宝贝,你们好吗?梁启超爱的教育·给孩子们的400余封家书[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15.

[4] 林洙编.梁启超家书[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45.

[5] 杜垒.际遇——梁启超家书[M].北京出版社,2008.114.

[6] 林洙.困惑的大匠·梁思成[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134.

(作者单位: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揭阳 522000)

[作者简介:廖俊宇(1987—),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

377050190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