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论梁启超家风家教的现代价值

宋媛媛 李涤雅 杨云兰摘 要:家庭是教育的根基,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在我国近代史上,梁启超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更是一名成功的父亲,他的诸多教育理念与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仍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在论...

梁启超家教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

摘 要:梁启超不仅自身成绩斐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悉心的培养和教育九个子女,让他们个个成才报国。这与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文章通过对梁启超家庭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进行提...

梁启超“新文体”初探

迟春丽[摘           要]  梁启超先生一生怀抱救亡图存的报国之志,在新旧转换的动荡时代,紧随时代的脚步,将满腔爱国热情化作点点文字激扬人心,熔铸新民,其所创造的“新民体”既是其作为传统士大...

民国时期的史学思想

陈庆阳摘 要:20世纪作为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代,当时不论是中国的社会经济还是政治体制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与近代的文化冲突,中学和西学的融合交织,使得当时学者们既接受了传统的学术训练,又在思想观念上受...

家风,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文:陈林夕 编辑:叮咚一家人能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共同分担,学会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和包容,体谅对方的不容易,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在过去,家风是一整个大家族的传承根本;而在现在,家风是一个小家庭的立足...

想教好孩子,先活好自己

樊登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人生中除了健康、事业之外,最重要的事可能就是教育孩子了。这不仅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十分关注,还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

生活需要多开一扇窗

韩景波有个朋友常和我苦恼地说,他的孩子不听话,一周回家很少看课本,就爱栽花种草。我就问了他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他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第一名,但各科成绩都在前三名里。“那还苦恼什么?”我告诉他,“孩子也...

吴其昌:贡献生命的诚恳

张在军在短短四十年的一生中,为学,他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国学研究遗产,这些成果的范围之广、价值之高令人惊叹;为人,他虽是一介书生,却在九一八事变后,绝食请愿,不惧牺牲,热忱的爱国之心令人感佩;为师,...

孙中山和梁启超交往始末

□ 张家康孙中山梁启超初会于早稻田大学孙中山早就有意与康有为、梁启超合作,当他在广州、澳门活动时,曾专程去万木草堂拜访康有为,有意洽谈合作事宜。可康有为却傲慢地提出,合作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孙中山必须...

善变的引路人

□ 滕征辉梁启超16岁中举,17岁赴京会试,未中回家,途经上海,看到一些西方译著,眼界为之大开。回到广州后的一天,在同学陈千秋的引见下,18岁的梁启超拜访了33岁的康有为。初次见面,两人竟从早上八点聊...

唯淡唯和得其养

□ 梁钦宁 口述 龚丹韵 整理唯淡唯和得其养□ 梁钦宁 口述 龚丹韵 整理梁漱溟梁家的家风是“宽放”,全然信任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不 贪祖父一直对我们讲,人不能贪。“不贪”是很高的要求...

尴尬的纪念馆

□ 蒋 平尴尬的纪念馆□ 蒋 平到梁启超纪念馆参观,一对青年夫妇饶有兴致地在门前张望,但面对十元一张的门票却脚步踯躅:“不就几间旧房子吗,还要掏钱,不看了!”见此情形,纪念馆工作人员立即热情地介绍:“...

百年梁氏:一个家族的时代悲情

龙五梁启超:书生论政,犹是书生梁启超的故事,要从“公车上书”说起。公元1895年,梁启超22岁。这年3月,甲午硝烟尚未散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政府的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中日...

梁启超与五四知识人

王学斌1929年1月19日下午两点,民国著名学人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世长辞,终年56岁。此际恰是中国现代史上影响巨大且深远的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第十个年头。当天尚在返京途中的往昔五四领袖胡适,直至夜里九...

探问家风

2018年初,欣闻李存山先生主编、吴小龙责编、笔者参与撰述的《家风十章》,入选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主办的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不禁十分惊喜。所惊者,这样一本...

《新民说》光影中的梁启超与毛泽东

曹润青清末民国鼎革之际,伴随着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急遽变迁,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风雷激荡的局面,一批批有识之士致力于把西方文明中的现代性元素注入到中国文化之中,希望以此来重建中国的行为规范、价值...

《大同书》呼唤的新世界

曹润青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南海康先生传》一文,其时,康有为尚在人世。梁启超之所以违背常情,为其师生前立传,自有其苦衷所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氏被迫流离海外,清廷虽无力缉捕,然而因倡...

向《梁启超家书》问“三至”

龙红芝“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当下认可的教育理念。陪伴可以有两种,其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切實陪伴;其二则是跨越时空的精神陪伴。无论何种陪伴其核心要义都是交流,是思想的交流,是情感的交流,...

我们是否有超越它的底气

余治平爱模仿,其实是善于学习中国人常说日本人最爱模仿,其实也可以说是日本善于学习。一千多年前,他们学大唐,学成功了;一百多年前,他们学西方,也学成功了。看似偶然的两次成功,偶然之中有必然。现代化发端于...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徐林旗众所周知,《君子》一文,源自梁启超先生1914年11月5日应邀来清华为学校所做之主题演讲,是清华校训的导引,原载于1914年11月10日第20期的《清华周刊》。当年“新文化运动”还没到来,《清华...

读梁启超《中国上古史》为何不感“陈旧”

我有机会在这里写一些话,首先是要对老友商务印书馆丁波先生表示衷心感谢,是丁波先生不久前将新辑成的梁启超《中国上古史》校稿送给我看。我虽然自少年时就接触过梁启超的著作,可是对这些史稿,特别是已经过剪裁整...

互联网时代历史研究与书写

○马勇历史学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比较古老的专业,相对说来也是比较守旧的专业。从相对主义立场看,守旧固然并不全错,许多时候,守旧的意义可能还大于开新。所以,据说到现在,还有相当一些历史学者拒绝电脑,拒绝电子...

写作《梁启超传》的坦白与交代

○解玺璋《梁启超传》,解玺璋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10月版,72.80元。今天回想起来,当初决定要写《梁启超传》,其实有些不自量力。我这么说不是谦虚,是实话。尽管梁启超在我心里装了30年,但以我...

唯一为抗战殉国的教授——姚名达与商务印书馆

○丁 波姚名达姚名达(1905—1942),字达人,号显微,江西兴国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一位为抗战殉国的教授。姚名达的代表作《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等,都是由商...

梁启超为何要写《王荆公》

○解玺璋《王安石传》,梁启超著,解玺璋译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32.00元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封舒国公,后改荆国公,后人也...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