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迪雯

一、引言

若要吸引外国游客前来中国旅游,首先需要使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旅游景点有大体上的了解并产生一定兴趣,才能促使其亲自前往该景点,实际欣赏美景、体验人文气息,进一步使当地旅游业得到发展,国家经济得到增长。为吸引外国游客,旅游文本的翻译成了重点工作内容。笔者以南岳景区旅游文本翻译为例,从目的论视角对其翻译方法作出研究,形成有效翻译策略从而指导南岳全域旅游文本翻译,进一步扩大南岳旅游业的影响力。

二、翻译目的论的基本概念

翻译目的论最早是于20 世纪末期,由德国翻译界的理论家汉斯·约瑟夫·弗米尔提出的,是指将SKOPOS 概念直接运用于实际英语翻译的基本理论,该理论提出了: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目的论研究是现代功能主义派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一大重要分支,创始人汉斯·约瑟夫·弗米尔认为,翻译行为是一种基于原文本身而开展的一种文本翻译应用行为,既然是行为就一定存在其目的,翻译行为的目的就是得到最终译本,而最终译本的目的就是达到与原文本相同的功能。译本的阅读受众最终决定了翻译行为的目的,由于不同的译文受众群体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所以不同领域受众对它的译文内容有着不同的期望和日常交际上的需求。此外,在目的论的视角下,翻译的目的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翻译工作要始终遵循目的原则, 翻译活动往往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基本目的, 如确定译者工作目的、译文的具体交际使用目的等。第二,译文在翻译成目的语时,必须完全符合翻译目的语的基本逻辑和语言表达方式习惯, 遵循翻译活动的第二基本原则——连贯性的原则。译者在正式开展翻译工作前应首先明确翻译目的[1],为达到该翻译目的,可以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例如直译、意译与二者结合等方式。第三,最终译文的内容应遵循原文,但可以结合译文目的和译者理解等因素,在形式和程度上对原文进行改动,即翻译活动的第三原则——忠实原则。由于“既然是行为就一定存在其目的”的思想引导翻译目的论,因此译者在实际翻译中,可以跟随翻译目的的引导,选择自身认为最恰当的翻译技巧和策略,使最终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达成一致。

三、翻译目的论对旅游翻译的适用性

20 世纪70 年代前后,德国学者对于翻译理论有许多不同见解,但绝大部分学者都对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呈赞同态度,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首先研究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并且产生了一定的个人成绩。随后,汉斯·约瑟夫·弗米尔将赖斯的翻译理论体系继承并发展了下来,在《普通翻译理论基础》中初次明确提出了现代功能主义翻译研究目的论[2]。他同时提出,翻译目的论必须有三项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后可以发现,这三项基本原则的内在含义与我国清末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基本相符合。翻译目的论对译者的翻译工作提出了要求,译者在翻译方法和策略上的选择必须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旅游翻译的目的是希望使外国游客对景点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使外国游客更加了解和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翻译目的论适合应用于旅游翻译中。这之后,彼得·纽马克在赖斯的文本体裁分类的基础上,将文本题材重新划分为表现性文本、信息性文本和呼唤性文本,旅游文本翻译是一种典型的呼唤性文本,这与翻译目的论不谋而合[3]。

但是,由于景点导言文本的翻译只是旅游翻译这一大类的一部分,不同的旅游景点的导言文本都是不同的,其文本风格也都跟随景区风格而变化,因此旅游翻译不应被简单定性为呼唤型文本。此外,对我国景区介绍词进行翻译,不仅仅是为了让外国游客简单理解文本内容,而是要使其从介绍词中体会景区的人文气息、历史内涵,因此翻译内容必须牢牢抓住外国游客的心,使其深刻领悟景区的美感。

四、目的论的三大原则

(一)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所有翻译活动都应严格遵循的首要和核心基本原则。无论选用直译法、意译法还是增译、省译法,都要由翻译目的而决定,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灵活采取多种不同翻译方法,使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差异降到最小。旅游文本主要有以下目的:第一,对外国游客介绍我国旅游景点的文化和历史,利于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前来我国旅游、投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第二,随着我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外国游客数量更是逐年增加,因此,翻译旅游文本可以宣传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使更多外国游客对中华文明产生浓厚兴趣,在文化输出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第二原则,指的是译文在内容上要衔接顺畅,在语义上要连贯,尤其是语内连贯,使译文具备一定可读性,使阅读者容易理解,并且译文要在该语言的文化背景下具有意义。连贯原则作为目的原则的补充原则,也需要对其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可以被受众群体所连贯地阅读和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对受众群体的语言文化背景进行充分地了解,融入相应的语言文化,提高受众群体对译文的接受度。由于中西方语言在表达上具有一定差异,导致中文、英文旅游文本也具有极大的差异。中文旅游文本中会运用许多修辞,使用大量中国文化特有的成语、诗歌等表达方式。英文旅游文本更注重严谨的语法结构和简明的内容。因此,在翻译中文旅游文本时,要注意应客观描述文本内容,使文本便于目标受众的理解[4]。因此,翻译旅游文本的重点即是译文能否使其受众更易接受并有效传播我国传统文化,。

(三)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又称语际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在语言连贯的基础上,要满足翻译的“信”与“达”。诺德提出,翻译的内容要准确、尽量不要有偏差和遗漏,更不在内容上随意增减,但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原文,可以在文章内容通顺、表达清晰的前提下选用多种翻译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译文忠实于原文的程度可以由译者调整。忠实原则是翻译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翻译旅游译本的目的是向外国游客和读者宣传我国旅游景点,所以翻译者应秉持忠实态度,遵循忠实原则,准确、全面地表达出原文所想要表达的信息,并将其传达给广大读者。

五、南岳旅游文本翻译的具体翻译技巧

(一)增补法

增补法主要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在译文中适时添加一些增补词语, 使其语言表达更好地符合翻译目标语言。增补法在使用过程中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使译文内容更加通顺,增补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结构性补充、语义补充、修辞补充和外部补充[5]。将增补法应用至旅游文本的翻译中,要点则是在译文中添加部分文化背景知识,使读者对该景点的历史背景、朝代、人物、事件等专有名词有更清晰的认识,增补法通常在专有名词出现时使用,在括号中对其给出详细的说明。

例如,在对“它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一句进行翻译时,通常将其翻译为“It gets its name from the blessing of vulcan.It is said that he was a minister of the Xuan Yuan Huangdi, the ancestor of the Chinese nation.”在这个翻译中,专有名词“轩辕黄帝”用了音译的方法, 直接翻译为“Xuan Yuan Huangdi”,但外国游客对于轩辕皇帝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而该词语又是整句话的关键词,因此在括号中对其做出了详细解释。

(二)删减法

删减法指的是将原文中对于译文内容的理解没有用处的繁杂信息直接删去,使译文阅读起来简洁明了。但在使用删减法过程中,务必要注意的一点是保证删去的内容不影响原文信息的表达。

例如,在对“‘南岳四绝’之藏经殿之秀......丛林中一颗秀丽的明珠。”进行翻译时,通常会省略其历史背景、佛教专有名词、历史人物等的翻译,若逐字逐句地对其进行翻译,则会使译文杂乱冗长,且不利于外国游客的阅读和理解。

(三)改写法

改写法指的是在保证原文主要信息内容都表达出来的前提下,将部分与原文关联性不高的信息或理解难度较高的信息进行改写调整的方法。由于中文旅游文本普遍追求文字感染力和文采,所以写作中往往运用大量华丽修辞和复杂句式。在这种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选择性地对文本进行改写,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本所想表达的内容。

例如,梵音谷景点的介绍“人在溪边走,好似画中游”,此句对仗工整、用词优美、对景点的描绘生动形象。但若将其逐字翻译成英文,则会导致译文结构混乱、内容拖沓繁杂,不知所云。所以译者应仔细研究原文本,分析出文本所描写的内容,主要为梵音谷两侧的山峰、泉水、瀑布、断崖和小溪,所以可以在不改变句子内容的前提下,将其改写为便于理解的短句。如“Walking along the stream is like walking in a picture of nature.”

六、结束语

当前,广大翻译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如何将中国文化合理翻译表述出来,在全球经济文化密切交流的情况下,有效输出我国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准确地将其完美翻译出来,并传达给更多外国游客,进而带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助力。因此,翻译工作者在对旅游文本翻译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目的论三大原则,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析,再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使旅游文本翻译不再生硬,从而使对外文化传播效果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