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隋婧

韩国文化贸易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文/隋婧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辽宁·丹东)

中韩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文化贸易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制度设计和操作模式,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化贸易;金融危机;韩国

收录日期:2016年9月30日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几乎摧垮了所有的实体经济,只有图书成为人们最便宜的休闲方式,美国出版业也因此熬过了危机,同时美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克服危机的措施,使美国至今仍是文化产业与贸易的领头羊,目前在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其GDP的20%左右,是其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确立了“文化立国”的方针,成立了专门的文化发展机构,在政策和财政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与贸易强国。而且,韩国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在经济危机后,其成功经验对我国如何利用文化产业这种反经济周期的特点,化“危”为“机”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借鉴意义。

一、韩国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其成功经验

(一)韩国文化贸易发展状况。韩国在1998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袭击后,重新认识文化产业,并将其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进行培育。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其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均取得了很大突破。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2012年韩国文化产业的出口额分别为6.37亿美元、7.94亿美元、48亿美元。仅此三个数据便可直观的看出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增长速度之快,而且根据韩国政府预测,到2017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将从2012年的48亿美元增长到100亿美元。

(二)韩国发展文化贸易的成功经验

1、总结危机教训,政府明确战略,积极制定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和法律。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经济陷入困境,为重振经济,政府开始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将目光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上。1998年明确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救国方针,将文化产业列为韩国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提出了“韩国文化世界化”的口号,将韩国文化推向全球,以此作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政策方面,韩国于1999年至2001年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前景》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的优先发展地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促进法》、《保护电视电影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设立专门的产业促进机构,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自1998年以来,韩国政府先后设立了“文化产业局”、“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韩国工艺文化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支援中心”。2001年又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扩建为“文化产业振兴院”。由其全面负责文化产业具体扶持工作,同时侧重音乐、动画、漫画和卡通形象产业的发展。政府还投资160亿韩元在釜山等11个地区建立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文化产业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等,推动文化产业在全国均衡发展。这些产业管理与运行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3、加大国家财政投入,为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遭遇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许多部门都在裁减,只有文化部门不减反增,而且文化总预算也在逐年递增。2001年成立的文化产业振兴院,每年可获得高达5,000万美元的政府资助。重点投入到影视、音乐、网络游戏这三大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以网络游戏为例,网络游戏厂商平均每年可以得到1.7亿美元的政府拨款用于新游戏研发。而且,对于出口产品在语言译制上的费用,政府几乎提供全额补助。此外,政府还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实行多种优惠政策。如为重点发展的游戏、动画等风险企业,对进驻文化产业园区的单位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减少甚至免除税务负担。

4、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完善人才管理系统。在韩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设立与影视相关的院系,政府利用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加强专业培训,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选派人员出国研修,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了鼓励优秀的人才投身游戏业,韩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甚至到游戏公司任职或在游戏比赛中得奖均可免服兵役等,为了培养专业游戏人才,政府开办了专门的游戏学校。

5、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文化产业“商业化”运作。韩国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作为目标市场,针对地区特点开发适销对路的名牌文化产品,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产品在别国市场的“文化折扣”。这种商业化运作模式主要分两步:一是文化先行。韩国文化通过影视、音乐等接受度极高的载体进入我们的生活,在赢得人们认同与喜爱的同时,也为韩式消费打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文化输出先于商品输出,通过文化渗透诱导商品消费;二是形成商业链条。对于一部受欢迎的韩剧而言,高收视率得到的收益仅仅是开始,更大的收益则是来自这部韩剧热播之后所衍生出来的巨大的消费市场。这样就可以以影视为开路先锋,带动服饰、餐饮、旅游、美容等行业发展,形成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式的商业链条。

二、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其阻碍因素

跨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在文化贸易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的逆差。文化贸易的主要行业如图书、影视、音像、网络游戏、动漫等都是进多出少,处于明显的劣势,与其他贸易领域的顺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较弱,文化产业规模小,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较弱,可见,积极推进文化贸易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制约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念滞后,重视程度不够。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文化就是文化,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中国人很少想到去卖文化,这跟世界上很多国家有很大差距,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够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文化产品。中国有五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从文化资源转化成高附加值的对外文化贸易产品还有很大的距离。

第二,文化产业尚未开始进行合理的产业化运作,产业规模小,市场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网络之中进行创造、生产、推销的企业或中介机构。在国外文化集团大举进入中国的压力下,面对巨大的市场,我国文化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营销方式和运作模式,缺乏一个国家级的信息平台,而且对世界文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文化发展政策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文化发展政策上,我国政府在鼓励、支持推动文化产品及文化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措施不具体,缺少实质性的支持,尤其对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风险都大大高于普通产品,如何给予扶持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韩国文化贸易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相比较其他经济领域,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点,这在当前经济下行阶段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历史机遇:一是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要求,符合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要求;二是当前形势下国际文化产业分工链条正面临重组,既定的利益格局可能出现重大调整,掀起了新一轮兼并重组浪潮,给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创造了机遇;三是从内需来讲,经济形势特别好的时候,人们过于忙碌而无法潜心消费有内涵的文化产品,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人们从文化中去寻找安慰,促使文化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走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在经营规模方面,积极组成企业集团,改变文化企业规模小并且分散的现状;在体制上,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国有专营文化产品生产“垄断”经营的局面,可以在文化部下建立类似韩国文化产业局的机构,全面负责振兴文化产业,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三)采取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明确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文化贸易发展的立法。国家应该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在财政支持力度、投融资渠道的选择和税收制度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组建产业集团,壮大企业自身的实力;同时,应借鉴韩国在融资方面的经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形成多元有序的融资局面;建立能够协调各方的专门机构,制定文化产业及贸易发展的专门法律,逐步构建与WTO规则相适应,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系统。

(四)明确市场定位,充分利用文化相似性,努力降低“文化折扣”的影响。我国文化企业应该首先瞄准国内市场,争取在国内市场上保持市场主体地位;然后,利用文化亲和力,辐射港台、东南亚华人文化圈,以及韩国、日本等亚洲文化圈,成为区域市场上的强有力竞争者。第三步才是以东亚及东南亚的市场占领为跳板,进军世界主流市场。

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发展彼此紧密相连。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文化贸易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不妨借鉴近邻,这对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懿娴.金融危机下文化贸易应“危”中寻“机”[N].国际商报,2008.12.25.

[2]李丹丹.韩国文化产业贸易成功经验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论文,2013.

[3]赵彦云.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理论参考,2010.20.10.

G1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