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 元

(沈阳大学商学院 辽宁·沈阳)

[提要]高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无形资产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已逐渐成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的无形资产,如科研成果、校名校誉、师生学术科研水平、专利权等。从一定程度上看,高校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能反映其在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目前,高校对于资产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方法,但主要针对固定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还亟待加强,这样的管理局面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高校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损失。因此,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深入研究,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促进高校进一步提升管理无形资产的水平。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个主体,分别是高校和高校的师生。一方面高校由于其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属性,受到较强计划体制惯性的影响,目前依旧存在一种“重有形,轻无形”的价值取向。此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重视管理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如高校在使用资金、处置空闲房屋建筑物及仪器仪表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但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如高校域名被不法商贩抢注及一些未经授权的办学机构假借高校名义进行虚假招生的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的师生由于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制度的限制,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仅是通过获得科学成果发表论文,以达到职称晋升和评奖评优的条件,并不关注是否要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应用。由于高校师生未充分意识到科研成果后续转化应用的价值以及科技成果自身较强的时效性,导致大量科研成果价值流失,进而给高校无形资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高校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管理的组织结构多头化。高校没有严格执行国家与无形资产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管理。诚然大多数高校内部都存在很多与无形资产管理相关的部门,但这种管理结构带来的管理效果差强人意。很多高校的科研处负责管理科研成果和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校办负责社会管理类和校誉类无形资产管理的工作,教务处负责管理编写的教材及学生论文的使用权和着作权等,财务处负责处理无形资产核算工作,这种“群龙治水”管理局面,看似众擎易举,实则劳而无功。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且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划,当涉及呈现多种形态的无形资产时,多头化管理格局或将演变为管理者缺位的格局,导致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处理效率低下。

第二,管理制度有待改进。良好的制度对实现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岗位职责的规范化以及提升管理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很多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许多制度上的漏洞,如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会计核算、产权归属、转化应用、处置、信息披露和监督机制等环节都缺乏合理化、系统化的规定,从而造成了无章可循的管理窘状。诚然有部分院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其对制度的执行也多流于表面,未做到全面落到实处。

(三)无形资产流失严重。无形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高校人才的流动。高校的学生,尤其是硕博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掌握了各种技术与科研成果,在其毕业之后,若将所掌握的技术和学术科研成果带到新的单位使用,会造成高校无形资产的流失。高校的教师是高校开展一系列学术科研活动的关键人员。高校为了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会提供人力资源及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撑。但是教师在综合考虑了高校的地理环境、待遇水平以及发展空间等条件后,或将选择跳槽、创业。随着教师的离职,高校损失的不仅是人才资源和资金的投入,还有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成果,进而使得高校的无形资产流失。

其二,无形资产权属不清。近年来,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科研活动数量庞大,研究过程中,学校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企业也会给予相应的资金、场地及设备的帮助,这就很容易产生科研成果权属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在技术类合作中,高校对于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处于弱势,一旦合同相对方企业态度强硬,要求知识产权都归自身所有,作为合同乙方的高校普遍都全盘接受,这在无形中就会导致高校专利权、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的流失。

其三,无形资产评估难。由于无形资产非实体性的属性,再加上其易受时间、空间变化的影响,对于确定相应的核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现存的评估体系也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准确判断无形资产的价值。例如高校的校名校誉、教学管理模式等无形资产,虽能在潜移默化中使高校获益,但其价值难以得到准确的量化评估,很容易导致评估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产生,进而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四)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充分。由于科技是当代社会发展经济的强大推力,智力成果等无形资产已然成为衡量高校发展水平与潜力的关键因素。高校无形资产信息的全面披露有利于其利益相关者全面审视高校的科研力量、教学水平、文化理念、办学质量与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决策。目前,高校的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缺乏全面性的问题,高校普遍的财务信息披露都集中于披露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的披露。很多院校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只限于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出无形资产的总额,甚至部分高校尚未单独列示无形资产,而将其与其他资产合并列示。诚然有些高校在财报中披露了一些无形资产的信息,如高校所拥有的着作权等知识产权,但未对高校的校名校誉价值、教学科研能力等核心无形资产信息做充分的披露,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鉴于相关无形资产价值不易计量的属性。高校不充分披露无形资产的行为,不利于推动高校知识战略、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内化,也不利于实现竞争优势、科研实力和社会声誉的外扬。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强化对无形资产管理的认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无形资产已然成为高等院校办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因此,高校需要从根本上强化各主体对无形资产管理的认知。首先,国家可以通过宣传、普及与无形资产管理相关的知识与规章制度,使高校的领导转变“重有形轻无形”的老旧思想,进而深刻意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唯有对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高度重视,高校才能有效地管理无形资产。其次,高校可以通过理论知识培训教育、校园广播站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普及涉及无形资产创造、利用、转化应用全过程的知识。高校需要特别注意激发高校师生积极主动转化其科研成果的意识。可通过改进职称评定与评奖评优的制度,将个人或团体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纳入考核体系,促使高校师生主动寻求将束之高阁的期刊论文中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以进一步增加高校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健全管理体制。若要保证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必不可少。一方面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高校应当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兄弟院校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结合本校无形资产管理的现状,研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可操作的,包括无形资产的确认、校名校誉管理、科技成果申请登记与转化应用、版权使用、资产评估与核算、技术保密等实施准则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需不断完善其相关制度建设,确保在遇到不同情况、问题时,能有具有针对性的规章规范遵循,堵塞任何或将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的漏洞,使得其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更规范、更全面。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建设。基于国家发布的有关无形资产管理的规定,高校应再结合本校具体情况,贯彻执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是复杂且系统的,涉及高校的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等方面,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此外,为避免管理部门及岗位形同虚设现象的出现,高校还应赋予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实权并组织一支能力强、绩效优、素质高的管理队伍,从而彻底解决无形资产管理缺位的问题,推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三)加强无形资产过程管理。高校为维护本校权益,防范其无形资产的流失,亟须强化无形资产过程管理。

第一,把控好人才进出的关口。首先,守住人才入口关。高校在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时,需要重视对人才素质的考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试用期,并签署涉及服务年限等内容的合同,违反合同规定的当事方要进行违约赔偿,这能大幅度提升高校聘用有道德的高端人才的概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后期高校无形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其次,高校应把牢人才流出关。高校师生在转入其他单位前,应与高校提出申请,并签署科技成果保密协议。保密协议应规定相关人员在离校后,对归高校所有的核心技术、科技成果等进行保密,若要使用或在外推广需经校方批准,否则按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二,强化知识产权归属管理。首先,高校应完善商标注册保护规定。为了避免出现校名、校标、简称等商标被不法商贩抢注的现象,高校应及时向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登记,严格管控申请使用学校校名、校标的审批程序,对侵犯学校商标权的行为追究相应的责任。其次,为了避免校企合作中出现无形资产权属不明导致无形资产流失的问题,高校应注意知识产权归属的管理,在合作前签署产权归属协议。此外,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履行其职责,在开展校企合作等项目时,需适当地参与商务谈判,以协助师生能够以平等的姿态与企业谈判。高校对于在校企合作中涉及侵犯本校权益行为的企业,应该设置风险壁垒,将其拉入“黑名单”,以避免学校未来无形资产的流失。

第三,加强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管理。首先,为准确评估校名校誉类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高校亟须健全无形资产评估鉴定体系,包括无形资产评估的手段、标准、程序和规范等。当涉及无形资产产权交易的业务工作时,高校可以选用社会评估的方式,例如委派专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提升无形资产评估的公正性与准确性。在日常评估工作中,高校可进行自我评估,这既能合理节约费用,又可以做到动态监控无形资产的情况。其次,高校应增强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研究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能够更有效更科学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以推进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逐步完善。同时,高校应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及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以提升评估结果的真实公正性和科学有效性,避免出现高估或低估无形资产实际价值的情况。

(四)提高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水平。较高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水平,有助于满足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高校信息的需求,维系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升高校无形资产披露的水平是强化无形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首先,高校应该按照已有的披露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进一步丰富无形资产披露的内容,将校名校誉、教学科研能力等不易计量的无形资产纳入披露范畴,让信息需求者能够通过无形资产更好地了解高校。其次,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高校无形资产披露还未形成一个比较权威的体系,我国高校应多开展无形资产披露相关的理论研究,研发出符合我国高校特色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模型,然后在部分高校进行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成效对高校无形资产披露理论模型进行改进,以完善我国高校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水平。

三、总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无形资产占高校国有资产的比例日益增长,良好的无形资产管理已然成为促进高校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无形资产不仅能体现现阶段高校自身的综合实力,也能反映高校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动探索能够实现科学有效管理无形资产的方法,使无形资产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以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