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红,吴玉冉,黄亚娟,毛瑞芬,段志英,李际君

(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手术室,石家庄 050031;2.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石家庄 050031;3.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石家庄 050031;4.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 061000)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顽固性疾病之一,其发生受多重因素影响,心理状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恶性肿瘤是一种身心疾病已成为共识,恶性肿瘤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焦虑不安、自我评价低及不愿与人交流等不良心理状态,这些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不配合治疗及失眠等症状[1],本文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探讨心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45~70岁;78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39例,男27例,女12例,平均(54.9±3.7)岁,非干预组39例,男25例,女14例,平均(52.7±3.2)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临床和病理切片检查确断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年龄40~65岁;(2)患者文化程度分别为小学17例,初中38例,高中15例,大学8例;(3)患者本人知晓患病时间1个月以内,只进行常规检查和用药并未接受化疗;(4)患者知情并愿意参加心理干预试验,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和严重的抑郁焦虑症状;(5)患者除肿瘤患病部位外无严重其他疾病或合并肿瘤。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其他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干预措施 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治疗和化疗方法,干预组在非干预组基础上同期采取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进行必要的交流,疏导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指导患者及家属合理的饮食和康复训练,必要时可使用多虑平等药物,平复患者恐惧和焦虑情绪[3]。所有患者治疗和心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

1.2.2 调查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从感觉、情感、意识、行为、饮食睡眠等10个因子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价,每个因子均采取1~5级评分,各细项评分相加为SCL-90总分,得分越高被测试者心理健康状态越差[4];(2)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该问卷分别从外倾性(E)、精神质(P)及神经质3个方面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态越差;(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从10个项目对患者进行评价,10个项目评分相加为社会支持总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得到社会支持越少[5];(4)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医疗费用等一般资料也对患者心理状态有影响,本文也进行相应了解。

1.2.3 调查方法 该院安排专人对每位患者发放各类评价量表问卷,并详细讲解调查内容及填写方法。本次共发放各类问卷78份,所有问卷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SCL-90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评价对比,干预组心理干预前SCL-90总分为(165.14±37.39)分,干预后SCL-90165总分为(131.87±24.09)分,量表中所有10个评价因子和评价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4,P=0.015);非干预组治疗前SCL-90总分为(160.92±35.74)分,治疗后总分为(161.77±36.55)分,量表中所有10个评价因子和评价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80),见表1。

2.2 两组EPQ评价对比 两组患者EPQ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E、P及神经质(N)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2.3 两组社会支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评分从表3中可见,干预组治疗前后的主观支持计分为(18.37±3.43)分和(26.27±4.11)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43±2.38)分和(8.71±1.96)分,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32.64±5.29)分和(45.06±4.65)分,治疗前后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干预组治疗前后社会支持总分分别为(32.25±5.77)分和(32.61±4.82)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CL-90评价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CL-90评价比较(分,)

干预组(n=39)非干预组(n=39)项目t P t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化 1.72±0.22 1.36±0.14 4.72 0.019 1.81±0.24 1.69±0.27 0.72 0.075人际关系 1.96±0.44 1.53±0.31 5.13 0.009 1.92±0.47 1.94±0.33 0.37 0.088强迫 1.97±0.50 1.42±0.37 5.31 0.003 1.93±0.33 1.88±0.61 0.49 0.082焦虑 1.95±0.49 1.41±0.44 5.42 0.002 1.94±0.51 1.91±0.45 0.42 0.085敌对 1.94±0.47 1.58±0.56 4.86 0.012 1.95±0.69 1.86±0.34 0.82 0.068恐惧 1.86±0.42 1.31±0.45 3.76 0.035 1.31±0.45 1.90±0.38 0.71 0.079抑郁 1.95±0.56 1.34±0.32 5.32 0.004 1.71±0.32 1.87±0.43 0.34 0.092偏执 1.87±0.61 1.39±0.28 3.89 0.028 1.97±0.25 1.81±0.52 0.85 0.064精神病性 1.84±0.34 1.50±0.17 3.77 0.034 1.91±0.17 1.87±0.41 0.79 0.073总分 165.14±37.39131.87±24.09 5.22 0.006160.92±35.74161.77±36.55 0.36 0.089

表2 EPQ评价指标对比(分,,n=39)

表2 EPQ评价指标对比(分,,n=39)

E P N组别99±4.94 9.62±3.27非干预组 7.57±2.76 7.61±2.44 6.07±2.14 5.92±1.93 12.74±4.23 12.81±3.14 t 0.52 6.74 0.48 6.52 0.61 5.99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治疗前 治疗后干预组 7.42±2.89 9.91±2.02 6.11±1.94 4.20±1.57 1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表3 两组社会支持情况比较(分,,n=39)

表3 两组社会支持情况比较(分,,n=39)

a:P<0.05,与干预组治疗前比较。

组别 主观支持 客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干预组治疗前 18.37±3.437.43±2.386.94±2.5732.64±5.29治疗后 26.27±4.11a10.12±3.05a8.71±1.96a45.06±4.65a非干预组治疗前 17.96±3.757.37±3.526.92±2.1232.25±5.77治疗后18.12±3.347.61±2.756.88±2.4432.61±4.82

3 讨 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一种身心疾病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影响患者康复及配合治疗的态度,常见的不良情绪有逃避,对疾病恐惧、对他人依赖性增强及猜疑心加重等[6-9];这些不良情绪在临床治疗中会表现为拒绝求医或是不配合治疗,如果不良心理状态长期存在,会出现激素失衡性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加速肿瘤恶化、转移或复发,同时会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影响临床疗效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0-11];因此针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成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的又一热门研究领域;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价一般采用SCL-90、EPQ及SSRS量表进行评价,这些评价量表能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具有准确率高、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将以上评价量表应用于临床患者的心理评价中,从实验结果可见,未经心理干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变化不显着,但经心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发生显着性变化。

科学的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干预,对缓解病情、提高疗效及促进康复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12-13];当前心理干预措施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治疗前心理干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高病死率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进而选择逃避治疗或是不配合治疗,患者此时极其渴望得到医疗人员、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及时的心理干预会降低患者对生活的悲观失望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14];治疗中心理干预,化疗的不良反应不可避免,如心理准备不足易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同时由于担心医疗费用和家属的态度等,均会使患者难以继续坚持治疗,心理干预能消除患者的怀疑和改善不良情绪,故而能提高对化疗不良反应的耐受性和减小外在因素的影响[15];治疗后心理干预,治疗后病情虽有一定缓解,但是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并未能完全消失,医护人员进一步的心理干预,能缓解患者应激情绪和压力,能巩固治愈的信心和加强定期复查的意识,对患者治后康复起到重要影响。

[1]陆彩萍,顾旻,陆秋云.肿瘤康复志愿者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49-751.

[2]郭莉,刘丽华,刘志敏.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98-101.

[3]谢莹珊,沈宜,孙迪,等.重庆市城乡居民预防肿瘤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53-1454,1458.

[4]Schnur JB,David D,Kangas M,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a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and hypnosis intervention 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during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J].J Clin Psychol,2009,65(4):443-455.

[5]蔡淑琼.浅析肿瘤预防中的心理干预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55,3257.

[6]陈丽,刘文容,陆赛男.心理干预在喉癌手术患者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1,37(19):2354-2355.

[7]谭永红,陈洁,向贵平.小组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2):186-189.

[8]秦梅.心理干预对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J].山东医药,2011,51(32):83-84.

[9]Wang MS,Evans CT,Rodriguez T,et al.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nd limitations of markers for severity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y[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3,34(2):127-132.

[10]Treglia G,Giovanella L,Bertagna F,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of malignancy of thyroid incidentalomas detected by(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J].Thyroid,2013,23(1):124-126.

[11]Köksal AS,Kalkan IH,Yildiz H,et al.Direct visualization of an extremely rare malignancy: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J].Am J Gastroenterol,2013,108(1):149-150.

[12]Busch DR,Choe R,Rosen MA,et al.Optical malignancy parameters for monitoring progression of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Biomed Opt Express,2013,4(1):105-121.

[13]Srivastava KC,Austin RD,Shrivastava D,et al.A case control study to evaluate oxidative stress in plasma samples of oral malignancy [J].Contemp Clin Dent,2012,3(3):271-276.

[14]Butow PN,Bell ML,Smith AB,et al.Conquer fear:protocol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reduce 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J].BMC Cancer,2013,13(1):201-203.

[15]Hutson JM,Li R,Southwell BR,et al.Germ cell development in the postnatal testis:the key to prevent malignancy in cryptorchidism[J].Front Endocrinol(Lausanne),2012,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