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薇,王 青,匡珊珊,姚 宁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 400042)

·调查报告·

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接种率现状及其监护人预防接种知信行研究*

徐佳薇,王 青,匡珊珊,姚 宁△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 400042)

目的 了解重庆农村地区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知识需求情况,探索相应干预模式。方法对3个项目县的1岁组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查验儿童接种证获取信息,完成有效问卷1 441份。结果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与预防接种行为依从性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村医对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开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结论建议引入同伴教育的宣传方式深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开展宣传教育;针对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干预工作的重点是调动村级预防接种人员积极性,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投入与关心。

预防接种;留守儿童;监护人;知信行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各地劳务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中国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渐渐地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农村留守儿童。目前,许多专家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生长发育、营养不良性疾病等问题给予高度关注[1-5],而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则少有提及。本研究通过了解目前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监护人预防知识需求情况,探索相应的干预对策,为下一步制定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留守儿童较多的3个县作为本次调查项目县,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1岁组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各90名进行问卷调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方务工或经商,留在农村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且分开时间超过6个月的,由其他看护人长期看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3]。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验儿童预防接种卡、证,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接种率现状,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照研究。通过入户问卷《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及儿童接种率调查问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预防接种知识需求情况,并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对照研究。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质量,调查开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熟悉方案、入户登记、问卷调查、质量控制。每份问卷完成后,调查人员及时对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进行现场核对。问卷由双人录入,并经过一致性检验。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问卷使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分析使用SAS9.13软件完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 441份,其中,留守儿童问卷719份,非留守儿童问卷722份。

2.1 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监护人为祖父母的比例是70.38%(506/719),而非留守儿童监护人主要为双亲,比例为86.70%(626/722)。儿童性别比为男∶女=1.09∶1.00(751/690)。儿童出生地以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最多,分别占59.75%(861/1 441)和35.25%(508/1 441)。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59.47%(427/719);而非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以初中为主,占53.46%(386/72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只占32.55%。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78.90%(1 137/1 441)。本地户口者有1 409名,占97.78%。被调查儿童有预防接种证的1 433名,占99.44%,其中59人的接种证不在现场。

表1 留守/非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率比较

续表1 留守/非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率比较

2.2 接种率 1 441名调查儿童中,全程接种完基础免疫疫苗的共1 043名,占72.38%。其中非留守儿童全程接种疫苗的有658名,占91.14%,留守儿童全程接种疫苗的为385名,占53.55%。非留守儿童全程接种率高于留守儿童(χ2=254.62,P<0.01)。2岁内应完成的各剂次基础类疫苗,除卡介苗、乙肝前2剂外,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接种率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基础免疫类疫苗中麻疹、流脑、乙脑接种率未达到90%,其中A群流脑第2针、乙脑第1针分别为 67.45%、78.03%,较非留守儿童低27.43%和19.75%(表1)。

2.3 预防接种知识与态度 所有被调查儿童监护人对问卷设计的预防接种知识有较好的认识,在常识性问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好的方法;预防接种的作用和关于儿童开始接种疫苗的时间,出生时接种的2种疫苗)回答方面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认知正确率高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P<0.05)。而政策性问题(新生儿乙肝第1针接种时间,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时间,办理接种证的地点及保存时间)回答方面非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回答正确率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8.61%的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持正面态度,高于留守儿童监护人(96.80%),见表2。

2.4 预防接种行为 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儿童接种疫苗的依从性高于留守儿童监护人,愿意孩子获取预防接种服务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监护人平时接种疫苗遇到的困难比例普遍高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对接种时间和接种地点的认识存在差异(P<0.05)。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希望获取疫苗接种禁忌证信息的比例显着高于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免费疫苗种类、疫苗可预防疾病和接种疫苗对儿童身体的影响知识获取希望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情况比较[n(%)]

续表2 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情况比较[n(%)]

表3 留守/非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行为和需求比较[n(%)]

预防接种知识的获取渠道主要为乡村医生的宣传讲解,占59.89%(863/1 441),其次为广播/电视占22.62%(326/1 441)和宣传海报、宣传单占15.61%(225/1 441)。接种方式为接种点的医生预约下次接种时间的方式为主,占94.66%(1 364/1 441)。

3 讨 论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留守儿童问题相当突出。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而他们年龄大、记忆力差、经常忘记带儿童预防接种,各种原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问题较为突出[6-7]。本次调查发现,基础免疫的7种免疫规划疫苗,留守儿童接种率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是适龄儿童接受预防接种服务的一个危险因素[8]。

此外,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知识构成看,留守儿童监护人以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为主,较低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理解以及对预防接种工作的配合程度,有研究表明,儿童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越高,其接受健康知识相关教育的主动性就越高[9],接受性可能也更高。而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在部分预防接种有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带孩子接种疫苗的意愿性方面低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这也和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因此,针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对专业知识理解差的特点,建议引入“同伴教育”的宣传方式,利用亲和力较强、理解力较强的儿童监护人作为同伴教育者,深入留守儿童家庭中开展宣传教育,这种宣传模式投入小、见效快,较常规的医务人员的宣讲和社会层面的宣传教育模式对改变留守儿童监护人预防疾病意识淡薄,影响儿童监护人接种行为有事半功倍的作用[10-11]。

本次研究还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行为的能动性偏低,获得专业的儿童健康知识与计划免疫知识的途径也有局限性,留守儿童监护人存在主观困难也较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多,这些都不同程度影响留守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成为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危害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由于农村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的获取渠道主要为乡村医生的宣传讲解(59.89%),这说明村医在留守儿童的预防接种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发挥村医生对儿童监护人的宣传动员工作。因此,管理好乡村级预防接种人员,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12-13],并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为预防接种服务,主动关心留守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同时改善接种提醒、健康促进等人性化服务意识和能力[14],是今后针对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干预工作的重点。

[1]林细华,沈敏,王琳,等.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2):228-231.

[2]陈珍妮,周泓羽,封平,等.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及相关行为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49-550,559.

[3]申远,颜虹.健康促进项目对西部农村儿童喂养和围产期服务利用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1):7-10.

[4]穆敏,王素芳,万艳梅,等.安徽某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6):829-831.

[5]叶曼,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67-69.

[6]陈庆,花高荣,陈文化.怀远县留守儿童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2):1289-1291.

[7]曾维艳,刘国会,仲伶香,等.彭州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就医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0):795-796.

[8]郑志刚,王华庆,朱徐,等.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预防接种及监护人知识态度行为对照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2):168-170.

[9]刘忠雪,崔文香,金桂花.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相关社会学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8):597-600.

[10]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预防科学院.1999年全国儿童计划免疫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0,6(4):193-197.

[11]徐毅,杨云亮.同伴教育对流动儿童监护人在儿童预防接种方面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27-128.

[12]何庚声,李慧,崔富强,等.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2,8(4):217-219.

[13]方兴,韩悦,刘家松,等.辽宁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2):270-271.

[14]刘爱萍,孙秀梅.济宁市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调查及应对策略探讨[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4(4):276-278.

[15]江震,鞠丽荣,王志峰,等.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儿童基本免疫接种覆盖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4):343-346.

Research of immunization coverag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heir guardians′ immunization knowledge,attitudes and practice in rural areas of Chongqing*

XuJiawei,WangQing,KuangShanshan,YaoNing△

(DepartmentofImmunePlanning,Chongqing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hongqing400042,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ization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custodians of left-behind/non-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of Chongqing and to explore intervening measures.MethodsTotally 1 441 complete questionnaires were obtained by surveying the custodians of 1 year old left-behind/no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3 counties.Immunization records were checked to acquire vaccination information.ResultsCustodian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had poorer education,immunization knowledge and less comply with immunization behaviors than custodians of non-left-behind children.Village doctors were essential to immunization work in rural areas.ConclusionWe suggest pulling peer education i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for families with left-behind children.It is important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village doctors,and pay more attentions to the immunization work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mmunization;left-behind children;guardian;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

10.3969/j.issn.1671-8348.2015.35.028

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2-2-238)。

:徐佳薇(1981-),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免疫规划研究。△

,Tel:13640510526;E-mail:yaoning1@gmail.com。

R186

A

1671-8348(2015)35-4988-04

2015-05-15

201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