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土地流转政策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大面积推广,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可能。农村的土地能够通过这一政策,流转到最能将其发挥价值的人手中,从而生产出最有价值的农产品,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效率。而在这一政策实施以来,不仅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许多农民的收入也有了显着的提升[1]。而本文也将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这一政策的实施从各个方面给我国农村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

二、土地流转政策可以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规模水平有所提高

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农业的生产方面保持在世界前列,究其本质,与其所实施的土地集中管理政策有着不容小视的关联。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之所以不甚通畅,在本质上与我国所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土地流转过程起到的限制作用有着深刻的关系[1]。土地只有在成规模管理的情况下,才能够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而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作为土地的集中管理提供了可能性。在当前的许多农村地区,有很多农民都选择了外出务工,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土地难免就会流于荒废,无人耕种。但是在土地流转政策得以实施的情况下,这些荒废的土地就可以再次被集中利用起来。而当这些土地得到集中管理的时候,相关人员也能够购置统一的器械,采用统一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土地的耕种与开发。这样一来,不仅生产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而且在生产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得到更为专业化的解决,一举多得[1]。

除此之外,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民可以转变自己的身份,变得“亦农亦商”。也就是说,农民可以自己耕种土地,获得来自农产品的收入,也可以通过土地的流转,获得相应的租金。除此之外,这一政策还可以使得传统的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的打破,让更具有多元化的模式得以形成。这些模式可能是工厂化的模式,也可能是以市场为原型的农民合作社。这样一来,农村的经济就可以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模式的激发下,重新焕发出活力[2]。

三、土地流转政策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改善农民生活

长期以来,受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一直无法获得高度的集中化管理。在具体的生产过程当中,一直呈现出零碎耕作、分散管理的现象,这样的趋势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我国土地的集中化生产,进而导致我国向农业现代化大国迈进的过程异常坎坷[3]。而我国的许多农民也由于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因而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改善生活。这样一来,不仅农村的许多土地资源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我国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也难以改变自己的经济现状,获得生活条件的提升。但是在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之后,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就不再单一化,而是可以变得多元化。他们可以通过对土地的出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渠道。同时,也可以通过和其他农民的合作,来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源,进而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效率,使自己的收入水平能够有所跃进。除此之外,他们也可以通过和投资商的合作,在出让部分产出利益的同时,获得投资方的技术支持,在原有的土地资源的基础之上,获得更为多元化的收入[3]。

四、土地流转政策可以使我国的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结构改革之路之所以困难重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土地政策的限制,使得农村的投资资源一直有限。而在这一土地流转政策全面开放之后,农民不仅可以将自身的土地集中到一起进行统一化的耕作和管理,与此同时,还能够在高度集中化管理的前提下,提高产出量和经济效益,从而吸引到外部的投资。这样一来,农村的经济结构就能够在外部投资的刺激之下重焕新生,而外部投资又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生产支持,让农民能够掌握更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培育出更多元化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如此一来,农村经济发展也能够在这样一个正向的循环当中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更加通畅[3]。

五、结语

随着近年来土地流转政策的全面开放,我国各个农村地区的经济形势也获得了显着的好转。不仅农业结构得到了有效的优化,使得农村地区的投资资源更加丰富,与此同时,也让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得以归乡,重新进行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从而丰富他们的收入结构,改善他们的生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