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嘉

一、前言

中国的乡村人口占比较大,超过三分之一,因此,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物流业的发展情况能否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影响作用是怎么样的,这对于日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全国31 个省市2005—2019 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了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从三大经济地带来看,物流业对农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次之是东部和中部。基于这一结论,本文认为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大上升空间,政府可以继续完善农村物流业的基础设施,以此进一步实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

国家目前非常重视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在最新“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 年远景目标中,政府称中国应该快速搭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局面,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一个循环,国外一个循环。此外,在该会议中还第一次提及“乡村建设行动”和“全面促进消费”这两个新概念词汇,乡村建设将成为国家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包括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等事项。促进消费的政策已经被国家提倡施行多年,但本次冠以“全面”作为定语,可见其在国家规划中的重要性。结合“全面促进消费”与“乡村建设行动”两个热词,本文从物流设施建设情况,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人均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居民的消费为27438 元。在人均数据中,农村居民的支出为16063 元,城镇居民的支出状况为34033 元,后者是前者的2.12 倍。农村居民消费明显低于全国整体消费支出情况,并且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差甚远。为了较好实现促进城市消费这一目标,各省市不断推出新的战略发展布局。比如,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以及重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国内居民的国际化消费。但是在乡村开展的促进消费战略还有待突破。

2020 年中国乡村人口数量约为50979 万人,占全国居民比例约为36.1%,城镇人口数量约为90199 万人,占全国居民比例约为63.9%,是乡村居民数量的1.77 倍。目前,从已获取的消费水平和人口数据来看,在促进消费这一战略目标上,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农村具备巨大的消费潜力。国家应该除了对促进城市消费予以鼓励,更应该推出政策支持促进农村消费。其中,站在供给侧的角度来关注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

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促进消费添砖加瓦。物流业能够以输入的方式将网络购物商品送到农村居民家中,直接体现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过程,反应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物流业亦可通过输出的方式令农产品出村进城,使农村居民销售收入增加,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间接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论从哪个运输方向来看,物流业发展都能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重要作用。

二、文献综述

部分学者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作为研究对象。张济(2016)以城乡互动流通体系为背景,研究流通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研究发现城乡互动流通对农村消费有着显着的影响。朱佩芬(2021)将中国省市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析了农村现代物流对地区内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现代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西部地区最能体现出这一结论。邓小军(2021)以消费升级视角作为起点,单独研究了流通成本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作用。研究发现降低流通成本有助于促进居民的发展型消费以及享受型消费。

部分学者将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作为研究对象。李琳(2019)运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构建的物流业水平指数,说明了物流业发展和消费金融促进对中国网络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物流业发展和消费金融均明显促进了线上消费水平的上涨,且促进作用的强弱存在地区差距。徐其东(2020)将中国划分为中西部和东部两个区域,研究了物流业对促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中国而言,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情况对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的正向影响比东部地区更加突出。李淑静(2020)等设计物流业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据发现物流业的发展程度在中国东部地区最为发达,剩下第二和第三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居民消费水平由物流业带动作用最强。杨水根(2020)等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流通效率提升与消费扩容升级的关系。结论表示居民的收入状况和购买倾向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流通业进步可以明显使居民消费提量扩容。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以流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叶悦青(2020)研究了居民消费升级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全国范围或者三个区域的观念、模式和业态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均存在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依据整理已有的文献可知,前者探究的问题多为流通与全国居民消费的关系。在少数对流通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中,对于流通产业的衡量或者农村区域划分存在不同角度。较少学者分别从全国整体区域和三大经济地带分区域考察物流业发展与农村消费水平的关系。基于此,本文探究了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择及模型建立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2005—2019 年为时间段的数据,涉及范围包括中国31 个省市(港澳台除外)。所有相关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局、2005—2019 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Wind 数据库。本文采用的所有数据全部进行对数处理。

本文采用的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on)表示。

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共有六个,本文将它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展示物流业的基础条件水平,其中包括农村投递路线(post)、铁路营业里程(rail)、公路里程数(hw)和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cvo),共四个解释变量。第二类展示物流业的规模水平,采用货物周转量(tm)和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dv)进行衡量,包括两个解释变量。

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共有四个,分别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inc)、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ret)、人均GDP(gdp)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fin)。由于国家统计口径问题,控制变量中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可获得2013—2019 年的数据,本文选择以2005—2012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相应变量进行替代。除此之外,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变量在2009 年及其以往年份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被称为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二)模型建立

基于以上变量,本文构建以下模型对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模型如下:

其中,α 和β 为待估计参数,ε 为误差项,i 代表省份个体,t 代表时间维度。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5.0 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将全国31 个省市拆解形成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本文对数据分别进行了混合回归、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根据Hausman 检验等结果,最终选择了固定效应。本文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第一,从全国31 个省市整体分析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由表1 可知,货物周转量对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着,且为负向抑制影响。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对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下显着,且为正向促进影响。铁路营业里程对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显着。在1%的水平下,铁路营业里程产生正向促进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在1%的水平下显着,且为正向促进影响。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着,且为正向促进影响。根据快递业务量和铁路营业里程对消费支出的正面影响可知,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货物周转量的定义是运输货物重量与它的运送路程相乘所得。上述实证结果表明货物周转量对消费支出起到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货物周转量体现的是物流体系中重量和距离两种参数的叠加作用。结合快递业务量和铁路营业里程对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以及货物周转量对消费支出的抑制作用,可知物流业发展对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还需单独完善乡村物流建设。

第二,将全国31 个省市按照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析存在区域差异的情况下,物流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由表1可知,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货物周转量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产生负向的显着影响。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对东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面的显着影响。对于西部地区而言,铁路营业里程对该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在5%的水平下显着,且为正向促进影响。可推断物流业发展对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有显着积极影响。对于中部地区而言,农村投递路线、货物周转量和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显着影响,其中只有农村投递路线产生正向促进的影响。综上所述,物流业发展对于各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物流业发展对于各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使用2005—2019 年中国31 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的实证方法对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物流业发展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能够发挥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从三大经济地带来看,物流业对农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次之是东部和中部。

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两方面启示。

第一,对于全面促进消费,注重物流业发展是重要环节。鉴于本文发现物流业发展对提高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这种结果表明,中国除了大力建设城镇流通基础设施,更要推出专门的措施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以此达到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效果。

第二,本文研究结果中显示,同是体现物流业发展情况的解释变量,物流业的基础条件水平和规模水平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对不同地区的农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出现农村投递路线、铁路营业里程、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货物周转量和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对不同地区的农村消费水平发挥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基于这种现象,政府需要进一步思考,在物流产业发展的各环节中,到底哪些环节的完善和发展能够真正实现促进农村消费的目的。本着因地制宜的态度,各省市还需要开展有区别有重点的物流业发展战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