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一、前言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中小学预算管理正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革契机。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然无法完全适应中小学日渐复杂的财务需求,预算管理一体化遂成为引领中小学财务管理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预算管理一体化旨在将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和评估等环节深度融合,以实现预算管理的全方位、立体化和高效能运作,不仅能有效提升预算管理的精度和效率,还能助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均衡、可持续发展。同时,预算管理一体化能够增进预算管理的透明与公开,有力提升学校财务管理的社会公信力。深入探究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中小学尤其是中小学层面的实践应用,对于提升中小学预算管理效能、助推学校财务管理现代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当前中小学预算管理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小学预算管理正面临多维度挑战。首先,部分中小学预算编制环节存在不合理性,表现为未能对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与精准预测,导致预算规划与实际支出间的显着偏离[1]。其次,部分中小学预算执行过程的不严谨与不规范问题凸显,诸如资金违规使用、超预算开支等情况频现,严重削弱了预算的权威性和实效性。最后,部分中小学预算监督与评估机制缺失或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监管与反馈机制,难以做到对预算管理中各类问题的及时识别与修正。以上挑战既阻碍了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高效运作,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故此,强化中小学预算管理,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进程,成为当前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通过构建科学合理且一体化的预算管理模式,有望实现预算编制的规范化、预算执行的刚性强化以及预算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完善,从而全面提升中小学预算管理的质量。

三、中小学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一)中小学预算管理体系概述

中小学预算管理体系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构成部分,涉及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及评估等诸多环节的精密衔接。在预算编制初期,学校须紧密结合教育事业的战略布局与实际运营需求,运用科学方法确立预算目标,合理调配财力资源。进入预算执行阶段,则强调学校必须严格遵循预设预算方案,确保资金流动的合法性与效用最大化[2]。贯穿预算全过程的是严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通过周期性的审查与评估预算执行状态,能敏锐捕捉并迅速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预算管理。健全的中小学预算管理体系,对于提升学校财务管理的标准化与效能,推动教育资源的精确配置与高效利用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

部分中小学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其问题表现多样且严重影响预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首先,预算编制过程中,因缺乏扎实的市场调查和详尽的需求分析,致使预算目标与学校实际运营需求产生割裂,进而导致资金分配结构失当、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预算编制环节尚未建立完善的前瞻性预测与严谨的评估机制,无法精准预见未来的资金需求及支出走势,由此制定出的预算计划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和实践指导性。此外,预算编制活动易受主观判断、经验主义等因素干扰,导致预算方案的制定欠缺足够的客观公正和透明度,易产生决策偏差。

2.预算执行不严格、不规范

部分中小学预算管理过程中,预算执行环节不严格、不规范问题尤为值得关注。一方面,部分学校在执行预算过程中,缺乏清晰的实施方案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导致预算资金运用呈现较大程度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预算执行过程监督机制的缺位,个别学校出现超支、挪用预算资金等违规行为,违背了预算管理的基本规范与原则。除此之外,预算执行不严谨还体现在预算调整的滞后和不合理。面对学校运营环境的变化,若未能适时依据实际情况对预算作出灵活调整,将会导致预算规划与实际需求相背离,从而影响预算执行的成效。

3.预算监督与评估机制不健全

监督机制缺位使得预算执行的全貌与精确度难以得到有效反馈。部分学校内部并未设立专门负责预算监督的部门或人员,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动态跟踪与严密监控的能力,从而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揭示和矫正。评估机制缺陷使得预算管理效果的量化评价无从着手,现行评估体系中缺乏科学、明确的评估指标和方法论,使得预算管理的实际绩效难以量化衡量,从而无法为预算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科学导向。此外,预算监督与评估的独立性不强,易受制于内部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络,可能导致监督结果和评估结论失真,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出预算管理的真实状态和运行效率。

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

1.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定义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一种集约化管理模式,主张将预算管理链条上的各个组成环节和核心要素进行无缝对接和协同整合,形成连续统一、协调联动的管理系统。该体系覆盖了预算编制、执行、监控以及评估四大核心步骤,旨在达成预算管理的高度完整性、系统性和高效运作[3]。在预算管理一体化框架内,预算编制工作得以科学细化,紧密结合中小学切身需求与长远发展规划,预算执行过程得以严谨有序,确保预算资金得到合理有效运用,预算监控功能得以实时强化,全面、精确地反映预算执行动态,预算评估体系得以客观公正,为预算管理决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和理性分析基础。通过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中小学能够实现对预算管理全程的精细化管控和优化升级,显着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品质,为学校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2.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核心要素

首先,整合性是构建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的根本。预算编制、执行、监控与评估等各环节需环环相扣,形成闭合的管理循环,确保预算管理流程的无缝连接与高效运转。其次,标准化则是预算管理一体化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构建统一、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预算管理的各项实践活动得以保持高度的规范性与一致性,从而大幅度提升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标准。再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依赖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实时获取、处理与分析预算数据,促使预算管理具备更高的透明度与追溯能力。最后,协同性作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一大特性不容忽视。预算管理活动牵涉众多部门与个体,只有通过强化协同合作,才能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协调一致、平稳推进。总而言之,整合性、标准化、信息化与协同性四大核心要素共同构筑起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稳固架构,为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力量。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视角下的预算管理一体化

站在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预算管理一体化被视为复杂且有序的集成式管理工程,其核心理念在于将预算管理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重视其间各个环节的内在关联与互动效应。在此系统框架中,预算编制、执行、监控以及评估等各个阶段互为依托、相互制约,形成完整而连贯的预算管理生命周期。系统论视角下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尤为强调全局优化和各环节间的协同协作,通过精细化处理各个环节的连接点与协同方式,旨在全面提升预算管理系统的总体效能。同时,系统论亦看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动态适应性,要求其能够灵活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及内部需求调整,始终保持敏捷响应。秉承系统论原理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有助于破解传统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部门壁垒和信息隔离困境,极大提升预算管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效应,为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务支撑保障。

2.绩效管理理论在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绩效管理理论在预算管理领域的引入,旨在实质性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小学可通过设定明确、量化的预算绩效目标,实现预算资金的精准定向分配和使用,保证教育资源与学校战略愿景的深度融合。同时,绩效管理理论着重强调预算执行的全程监督与成果考核,通过定期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全面核查与综合评估,及时识别并解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如期达成。此外,绩效管理理论倡导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机制,通过合理设置奖励与惩罚措施,激励中小学内部各部门及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增强其在预算管理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如此一来,绩效管理理论的应用使得预算管理不再局限于财务层面的操作,而转化为推动中小学全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和策略工具。

五、中小学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策略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预算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在提升预算管理效率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采用先进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能够实现预算数据的电子化存储与实时更新,从而大幅度提升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与反应速度。此外,信息化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能够让中小学管理层更为直观明了地洞察预算执行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4]。与此同时,信息化建设对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和革新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构建自动化的智能流程体系,可以大幅度削减人工干预,简化冗杂操作,显着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强化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预警并防控财务风险,确保预算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预算管理效率不可或缺的路径,中小学应当积极投入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期为预算管理工作高效顺畅地推进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预算规范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保障预算规范有效执行的核心支柱。通过构建和完善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小学能够在预算管理的各个层面实现标准化、透明化和可追踪化操作,从而确保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高效利用。具体来说,中小学需制定详尽的预算管理操作规程与规范,明晰各部门职能分工和人员权责界限,以此强化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与追溯性。同时,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定期对预算执行状况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估,以便及时查纠问题,有效防止预算资金的滥用和损失。此外,中小学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培训普及与宣传教育,提升全校教职工对内部控制本质与价值的认知,营造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共筑安全屏障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确保预算管理的规范有效执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小学务必持之以恒地强化内部控制建设,为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预算管理创新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推动预算管理创新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科学且适度的激励机制,中小学能够有效地激发预算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管理人员在预算管理领域积极探索新颖的理念与实践方式。与此同时,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对预算管理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力监督与制约,确保预算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得到切实保障[5]。在激励层面,中小学可采取多元化形式,例如设立预算管理创新奖项、评选杰出预算管理人员等,对在预算管理创新工作中取得显着成效的个人及团队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而在约束方面,中小学需建立完备的预算管理责任制度与问责机制,对任何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违规行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形成实质性的约束力与威慑效应。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协调融合,中小学能够塑造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预算管理文化氛围,有力地推动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进步与创新发展。

六、结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作为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革新的核心趋向,对提升预算管理效能、确保预算合理合法执行以及激发预算管理创新活力均具有深远影响。为此,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包括推进信息化建设、优化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机制等,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坚固支撑,进而有力推动中小学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改善与健康发展。

面向未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速和财务管理观念的持续更新,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重要性在中小学财务管理领域将进一步凸显。通过深入实践预算管理一体化模式,持续优化预算管理流程,不断提升预算管理的精细度与效能,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长久繁荣奠定坚实的财务根基。同时,热切期盼广大教育从业者和学术研究者更多关注并投身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携手共创中小学财务管理改革的新篇章。

引用

[1]万颖丽.论预算管理一体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J].财会学习,2023(33):70-72.

[2]王阳阳.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23(22):36-38.

[3]孙文海,徐茂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执行探讨——基于系统实操角度[J].中国农业会计,2023(19):34-36.

[4]段亚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探讨——以预算执行和会计核算模块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5):49-51.

[5]王高峰.关于中央部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2(09):89-90.

作者单位:安庆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韩 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