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凤

现代社会的发展伴随中老年人数比例逐渐增加,呈现出老龄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老年人口比例加重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中老年群体健康意识的加强与追求,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排舞运动健身运动兴起,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其锻炼内容形式多样并能够达到健身、健美、娱乐身心等效果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尤其受中老年女性群体的喜爱,形成逐渐扩大的中老年女性运动群体。这一运动显示出较强的全民健身与健康环境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这一运动组织存在的基础优势发展中老年女性的体能水平。加强重视中老年女性群体的体能发展,益于增强其健康体质水平并提高日常活动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观察法从理论层面对排舞运动促进中老年女性的体能发展进行探析,目的在于进一步剖析排舞运动的健身功能,提高中老年女性对体能的需求认知,发展排舞运动对中老年女性体能的促进功效,以供参考。

1 名词解释

1.1 排舞运动

排舞是一项既可以集体共舞又可以个人独享有氧健身项目。

1.2 中老年人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60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在中国同样将60周岁以上的公民定义为老年人,而对于中年人尚无具体界定,一般普通人35周岁开始进入中年阶段。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把45周岁以上的普通人界定为中老年人。

1.3 体能

是活动的人在体育运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循序渐进保持运动的能力。

2 排舞运动

2.1 排舞运动活动的形式

关于排舞运动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排舞运动是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非正式性、非营利性活动组织,是一种以集体性为主的舞蹈健身运动,也可以以独舞、双人舞、排舞等形式进行锻炼;从作用和目的上分类属于生活舞蹈,其包含自娱舞蹈、社交舞蹈、体育舞蹈、习俗舞蹈等;从运动角度分类属于有氧运动;从运动功能效果上分类属于健身娱乐类。准确的把握排舞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有助于受众群体有选择性的进行运动锻炼,重视其形式走向与促进健康体能的配合发展。对不同类型动作编排的适应人群进行系统研究。

2.2 排舞运动活动的内容

排舞运动的内容丰富,强调舞蹈与健身功能的结合。排舞运动以丰富的舞蹈内容为主体进行运动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塑造优美体形的效果。对于排舞运动的活动内容普遍有健身健美操、土风舞、民族舞、国际标准舞等运用于排舞运动的开展。从排舞运动的内容起源与发展上显示出各类舞种经过科学合理的加工改编都可以形成独特的广场健身舞蹈,形成区域内风格特点的多样化,深入发展其健身作用。其动作的编排呈现出较强的融合性,是促进中老年女性体能发展的良好空间。但指出,当前排舞运动的开展缺乏专业性指导,多为经验较丰富的人领导运动进行,动作锻炼没有统一的质量规范,使得使得锻炼未能充分发挥其健身的功效。

2.3 排舞运动活动的特点

排舞运动受生产劳动、艺术、体育锻炼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共同推进其发展与创新。具有自娱、动感与富有表演性的特点丰富了运动锻炼过程的体验感,提高了运动健身的致趣与动机。排舞运动运动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却有着健身、健美、放松心情、提高审美等多样目的和功能。以这些目的为出发点,各种形式的创新结合都可以成为排舞运动的发展突破。排舞运动的运动内容主要以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形式进行锻炼,科学合理的安排能够很好地帮助中老年女性的身体健康发展。

2.4 排舞运动的健身作用

促进身体健康是人们自发组织开展排舞运动活动的最初目的。排舞运动作为健身舞蹈,在闲暇时间,通过简单且形式丰富的动作进行有氧锻炼,研究表明,4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使人体的有氧耐力和肌肉力量耐力增强。长期的坚持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呼吸以及心血管功能。久坐是当前人们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久坐习惯会增加心血管病、恶性肿瘤的风险。去参与排舞运动这一动机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静态行为生活方式。排舞运动活动参与形式的便利性使得其健身功能能够更好的实践发挥作用,经常进行排舞运动锻炼有益于增强体力和睡眠质量,其“消食”的功效,激发人们在饭后去参加锻炼的积极性。研究表明:相同的时间和强度下,排舞运动对于提高老年人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情绪的改善方面效果比步行锻炼更为显着。

3 中老年女性的运动能力特征

3.1 身体生理状态

45周岁以上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呈总体下降趋势。感受器退化、中枢理处信息的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表现为感官功能减弱、记忆力减退;静态和动态的肺功能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肺活量下降;骨骼密度降低,脊椎骨略有压缩,背部和下肢各部的肌肉强度减弱,易造成骨质疏松;心血管功能下降,氧运输和氧摄取的能力下降;最大心率下降;心输出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血液出现高粘滞血症(HVS),血液中脂质水平增高;免疫功能系统、抗氧化功能系统和适应能力降低,抵抗能力减退;体重增加伴有体脂增加和去脂体重下降;女性在此时期会出现绝经现象,绝经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的现象更为普遍,另有相关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身体活动量较高的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较少且能降低死亡率。

3.2 运动系统功能

在身体机能逐渐衰老的过程中,骨骼肌退化,肌肉体积减小,肌肉力量下降,并有研究显示肌肉力量下降的速度与肌肉活动情况有关。肌肉的紧张度降低,不利于身体姿态的保持;骨关节变性会使关节僵硬,关节稳定性与活动性逐渐变差,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使活动能力受到限制,锻炼的安全系数降低。老年人上肢表现为逐渐“蜷缩”的体态特征,下肢小腿发力普遍较高维持行走,小腿肌群发力普遍降低,导致老年人足外在肌群易疲劳,足部出现拖沓、无力、表现为缓慢的步态特征。

3.3 身体素质能力

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中老年时期较青少年时期身体素质能力总体水平下降,中老年女性的素质能力特点为上肢力量发展较强于下肢,但随年龄增长力量耐力下降;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及动作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下降,神经反应速度下降;平衡能力与柔韧素质随年龄增长均呈持续性的下降趋势。表现为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走、跑、跳、攀、爬以及肢体舒张的能力减退。

4 排舞运动运动与中老年女性的体能需求

4.1 身体形态的重视促进运动行为

人们对美的追求,提高了对自我身体形态的要求,从而激发运动锻炼的动机并成为人们坚持进行排舞运动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形体由体格、体形、姿态三方面构成,步入中老年后,面对骨骼萎缩、肌肉松弛、关节硬化等带来的身体变化,改变了体型状态使得体态老化。排舞运动锻炼以各类舞蹈为主,具有美学与健身的价值,集艺术性、健身性、科学性为一体。能够有效地促进肌肉的舒展与放松,更正身体姿态,降低脂肪含量。锻炼者能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运功项目,通过各种不同难度特点的形体动作与造型变化加强对身体的训练。舞蹈动作内容丰富,能够充分动员各关节活动,发挥肌肉活动功能。训练挺拔的胸背达到上身挺拔感,增强身体线条感,端正姿态。通过各种拉伸或延伸性动作舒展肢体长度,长期的坚持锻炼能够改善身体行为姿态。排舞运动健身锻炼能够增加瘦体重、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同时满足人们在健身时所需要的审美需求,发展健康体型,美化健康体形。

4.2 运动内容的选择适应体能发展需要

4.2.1 健身、健美操类

健身、健美操以发展健、力与美为目的,其动作强度和难度相对较低、节奏鲜明、富有动感。较其他其他活动内容而言,能够更好地发展肌肉力量、有氧耐力。与一般舞蹈动作相比,“操化”成套动作复合多变强调力量型,要求肢体幅度与力量的结合。多为关节的同步运动,运用上肢基本动作与下肢步法配合进行力量动作练习亦可提高核心力量的发展,以各种强度的肌肉活动使肌肉纤维变粗,力量练习时产生的运动负荷刺激,可提高练习者的心肺功能,增强机体有氧耐力。亦有助于降低体脂含量、改善身体成分以及其他素质能力发展,从而有效的提高锻炼者的健康体能水平。有氧健身操在人体保证供养充足的情况下进行,不消耗原本身体内的氧气,对增强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4.2.2 民族、民间舞类

排舞运动中民族、民间舞的活动注重艺术体态和文化内涵与运动的结合发展,要求具有名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能力、舞蹈技巧与表演相结合。民族民间舞的动作特点表现为灵活、敏捷以及舒展的体态造型。因此进行民族、民间物的练习能更好的发展柔韧与灵敏。提高柔韧素质能够扩大动作幅度进而提升动作能力,灵敏素质影响神经系统机能、机体器官、以及其他运动素质,灵敏素质越高则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越强。二者都能够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4.2.3 国际标准交谊舞类

国际标准交谊舞集群体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通常表现为为双人舞的形式,且强度适中,是一项以男、女配合为主的运动项目。运动中强调身体姿态的控制、肢体的协调配合、各个动作的连续以及双方舞者之间以及音乐与动作节拍上的协调力。国际标准舞的练习能够更好的发展协调、平衡与控制能力,充分发挥本体感受在运动中的实践。

4.3 科学合理的锻炼促进身体生理机能水平

排舞运动运动通过全身性有氧锻炼有效影响女性机能健康发展,提高排舞运动运动的科学性,结合运动训练的专业知识加以实践能充分发挥其健身功能,达到增强中老年女性体能的目的。科学合理的有氧运动锻炼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速。提高营养水平与代谢能力;提高心脏代偿功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呼吸系统功能、改善肺部机能退化,使心肺功能得以健康发展;强健肌纤维,增加肌肉力量与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减少体内脂肪,预防与肥胖有关的疾,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能与耐力,延缓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另有研究表明女性经常参加有氧运动训练可提高下肢力量,减少应力性骨折发生的可能。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因此在练习时我们需要注意因人制宜的训练原则避免产生运动损伤,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学习时努力把握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一直按着自己的理解作一些错误或者不到位的动作。

4.4 增加与改善神经与感知觉协调性

4.4.1 神经肌肉协调

协调是综合于身体平衡,空间感知,动作配合,肌肉放松,姿势适应,连续执行,变换动作及反应能力和对节奏的把握能力。较强的协调能力增强了肢体的协同促进肢体动作的发挥,增加了运动锻炼的观赏性,在进行技能时可使动作流畅、准确、节省力量。排舞运动中中,使用变换多种动作的组合练习以加强神经肌肉的配合能力,变换动作组合的练习速度以加强不同部位肌肉群之间的协调能力,可以采用多种道具组合,空间以及训练方式配合来提高神经的反应支配能力,利用排排跳,集体舞的特点来加强协调的运用能力。

4.4.2 感知觉的协调

协调性包括神经、肌肉、感知觉的共同协调作用,各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的变化同时合理配置肌肉力的相互作用。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正确的感觉指引,人体产生的各种感觉都能够帮助肌肉产生正确的感觉。排舞运动能够充分发挥听觉与本体感觉之间相互作用以建立正确的频率与节奏感,发挥位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相互作用以建立正确的空间感知,发挥皮肤感觉与本体感觉之间相互作用以建立动力定型。在练习过程中努力获得正确的肌肉感觉,加强运动条件反射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动作练习所需的感觉机能作用,从而促进身体素质及肢体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4.5 发展中老年女性健康体能的有效途径

健康体能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排舞运动运动起源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排舞运动运动兴起的原因与健康体能的目的一致,排舞运动的社会影响逐渐增大,受众群体日益庞大,是有效发展实践中老年女性健康体能的有效途径。研究二者结合发展的练习方法与手段促进体能发展有助于提高的人们生活行为能力。维持人的器官组织功能正常发挥,维持抵抗疾病的生理机能,保持足够的储蓄能力。排舞运动运动具备健身性、娱乐性、集体性等功能特点深受中老年女性喜爱,激发运动动机,改变生活方式,提高运动能力。同时能够使锻炼者更好的感知身体,了解自身的发展状态身体组成、关注身体运动与生命活力以及生命科学。相互作用促进科学身体运动的普及与实践。

5 排舞运动活动促进中老年女性体能发展建议

(1)充分发挥排舞运动的健身功能作为进行运动锻炼的基础。

(2)增强排舞运动运动内容的选择性与体能锻炼需求的配合意识。

(3)动作的编排与创新与中老年女性体能发展需求结合发展专门性分支项目。

(4)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老年女性体能训练方法指南,保障运动锻炼的质量。

(5)充分利用排舞运动组织活动进行相关体能知识普及。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