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县城关小学 吴秀珠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不只是引导学生了解那些理论知识,就是高效课堂,还要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必须要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开启新一轮的教学研究,选择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不断将课堂往这样的方向进行推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浅谈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高效课堂。

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过去的教学中总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学生只需要被动接受,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教师要适当地放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以《爬山虎的脚》教学为例,这篇文章向学生介绍了爬山虎的生长和特点,同时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于是,教师不再按照惯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学习导案,先对爬山虎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在学习导案中,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地剖析,从而了解关于爬山虎的各方面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既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研究发现,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提醒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以《黄山奇石》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能够对黄山奇石的特点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但是,机械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于是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将黄山奇石的美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对黄山奇石渴望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图文并茂式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文字与直观的画面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实现理解,丰富的资源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离不开阅读,而阅读并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走进学生的生活,启迪学生的人生。以《猴王出世》教学为例,这篇文章节选自《西游记》,旨在引导学生对美猴王的形象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于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西游记》完整地阅读一遍,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安排时间,进行阅读,从中感受我国文学经典的价值。久而久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爱上阅读,从文学世界中接受洗礼。同时,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简单的阅读探讨会,让学生来谈一谈,通过阅读《西游记》收获了怎样的感受,对于美猴王又有怎样的认识,或者从这样的故事当中收获了怎样的启发,帮助学生深化阅读学习的效果,锻炼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既有利于素材积累,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搭建良好的课后学习平台

一个良好的课后学习平台,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在过去的教学中,枯燥的课后作业,很难为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教师必须要搭建良好的课后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取得长远的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育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很多学习所需要的素材。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提前向学生分享预习资料,让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工作,从而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比如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生僻字词不能理解,教师则可以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些简单的程序,来帮助学生学习这些生僻字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课后学习平台,从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真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成为更具竞争力的新时代优秀学生。那幺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核心素养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且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探讨科学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最终取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