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红

(湖北省巴东明德外国语学校,湖北 巴东 444324)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课堂教育也在悄悄发生改变,教学模式上从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学变为学习交流平台,不再是单一输出。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获得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复杂多变,如果不能牢固掌握数学基础,难以真正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逐渐改变教学理念,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学生培养重点,改变传统教学结构,教师要采用丰富的授课方式,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新课标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概述

(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动性

课堂教学受传统应试教学影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只注重“教”与“学”,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传统授课模式通常存在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活力的问题;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学习;一讲一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如果任由这种教学模式持续发展,无疑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思维的扼杀,最终难免产生抵触学习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此,教师应反思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将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预留充足时间,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需求。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对学习的看法。第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数学学习的重点在思维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开动手脑口,提升思维能力。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要主动参与其中,还要跟其他人进行互动,不断强化大脑的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效果。

(二)多角度培养数学思维,提升综合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包含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多种能力并用,才能真正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效率,即在常规学习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听”是数学学习的首要必备能力,只有学生在听懂之后,才能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并做出反馈,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保证每个学生在课上都能够听懂。“说”是对学习理解后的一种输出,在学习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对数学概念进行解读,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如果遇到不懂的内容可以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别人听到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读”是学生读懂文字表述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说”的先行条件,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写”则表现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能力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技能。

例如,数学证明题,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了解题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证明方法,但无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写”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写的能力,但由于知识点逻辑层次不清,推理过程不够严密,还是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以上的问题给很多学生带来困扰,在考试中失分。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薄弱点,重点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牢牢掌握数学方法,真正读懂数学知识,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写”的问题,学会利用数学思维表达。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掌握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遵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传统教育往往不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因此新课标在素质教育中给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和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法,审美价值等都有很大区别,也因此才能形成丰富多样化的社会,个性主要是人的先天气质有所决定,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此,注重个性发展,能够避免传统教育一刀切的教学标准,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再只强调学科和分数的差别,而是更尊重学生个体,摆脱落后的教育形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数学学习中,同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人这一本体发展。“关注”可以表示出对人的关心和尊重,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因此,注重师生和谐关系,为学生营造拥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是新课标的另一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是活灵活现的,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数学知识,体验新型授课方式,教师应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自信,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让数学教学成为人生重要的体验课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提升道德品质。

二、新课标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一)导学案教学,提高预习效果

目前,根据教学需求在课前形成导学案教学方式,综合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案。初中数学不再以计算为主,学习难度明显提升,学生仅通过教材进行预习,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导学案”能够有效改善学生预习效果,弥补传统预习方式的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导学案能够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脉络,从中了解学习目的和方向,让学生能够逐步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导学案中会明确学习目标,如: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这样,学生学习就有了方向,自主结合该目标进行学习。为了提升预习效果,学生可以开展习题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预习,学生会遇到困难,在课堂中学生可以进行听讲并提问,获得相应问题的解答。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过程,了解预习情况。如果学生能够明确讲述自己的预习过程,可以说明学生已经预习,提出个人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可以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已有初步认识。通过分享也可以反映学生知识构建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讲解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导学案模式可以做到“以学定教”,让教学更具有成效。

(二)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点,初中数学教师要主动承担教学引导工作,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引导工作如何开展呢?这就需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一定是被动安排的状态,所学最终效果也比较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并未建立起抽象思维,相应的知识内容学习有一定困难,兴趣不够浓厚。鉴于这一点,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引入情景教学模式,丰富的情景可以提升知识内容的针对性,从多个角度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点。例如,“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方法,播放与圆有关的常见物品,以此引导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对圆的认知,为开展新的教学内容作铺垫。

(三)引导学生数学体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能够解决很多生活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特点,是教师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传统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都是按照教材讲解,虽然教师尽可能详尽讲解书本知识,但是其教学效果很难改善。虽然,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但也需要教师分辨,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教师需要吃透教材,各种数学知识点熟稔于心,寻求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时可发现,很多数学知识概括性较强,学生想要深入理解,就需要通过创设体验活动体现,分析数学现象,透过表象抓住数学本质,发现数学知识、探索数学知识,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掌握数学基本原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价值,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手脑协调运用能力,充分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组织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画圆,并移动直尺,观察直线和圆位置关系,通过自行操作,学生直观感受到两者的变换关系,从感性直观的材料中,学会建立抽象思维,总结物体运动的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提升数学体验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改善数学学习质量。

(四)组织实践活动,增强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就是帮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提升知识运用的灵活度,自主解决各种数学难题。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大部分基于现实生活,因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所以数学是生活重要的工具,能够为生活提供服务。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把握数学知识的生活特性,利用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思考和学习,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升数学的实用性,灵活掌握数学应用特点。例如,学习“统计与调查”时,可以先组织活动再进行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调查任务,了解本班级内各种学习情况和学生组成情况,如“调查班内男女同学数量”“调查班内学生身高和体重”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调查内容,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调查。通过这样一场实践活动,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充分体验数学教学乐趣,增强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生对这种活动充满了参与兴趣,更愿意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再比如,“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这节课中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学会测量旗杆影子的长度,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旗杆的高度并进行证明。这节课程考查学生对近似三角形的应用能力,通过近似三角形的原理,求得旗杆的真实高度。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测量标杆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然后根据测量的实际数据进行计算。其中标杆可以是学生本身,也可以是一根竹竿,应先测量其高度。通过这节实践课,学生学会了测量,也学会了如何应用相似三角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数学运用意识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了解近似三角形求解的必要条件,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理解能力。

(五)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中的另一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思想和实践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才能增长、素质提升,因此,创新是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方法两方面提出的要求,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找到突破口,利用教学情景激发潜能,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严谨、实用和逻辑性较强等特点,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应按照新课标指示,抓住数学特点,分析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知识要点完整体系,以生活为基础找到数学学习突破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潜力。

其次,抓住问题关键点,培养数学发散思维。在初中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丰富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独立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等特点。数学题目,往往拥有多种解题方法,同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多个考查角度,知识点之间还可以建立联系,形成综合题,以提升数学解题难度,重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足够的数学思维,才能游刃有余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更要求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按照新课标指示,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感,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加学生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