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东

(甘肃省永登县龙泉寺镇初级中学,甘肃 永登 730302)

随着我国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双减”已然成为了当下初中教学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双减”的目标,一是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要减轻学生在校外的学习负担。而在此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也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是有效落实“双减”政策,降低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学习压力;二是需要在此背景下开展教学、作业等教育活动,实现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

初中化学主要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基础上进行物质性质的研究,并对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初中化学主要从微观入手认识物质,这就导致初中化学相对抽象,而且内容分布上感觉知识点比较散乱,导致初中学生对初中化学课程学习有较大的困难,也导致化学学困生相对其他科目而言比例较大。另外,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学优生关注较多,对于学困生相对关注度不够,也很少去思考学生好差的原因,导致学困生成了课堂上名副其实的“听众”,课堂学习效率非常低下。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的界定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是否达到教学的基本标准,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作为统一起跑线对学困生进行界定,具有一定的不现实性;二是通过智力测试来界定,这种方法忽视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学习环境等外部条件带来的差异;三是学生是否发挥了自身的潜能,强调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潜力,更加符合当下个性化教育的本质。

(二)化学学困生

化学学困生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化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对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学习效果不佳,对课程的知识内容掌握很浅。

二、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首先,这部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努力程度不够、专注度不够,对于化学课程没有学习积极性。很多化学学困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没有目标,也不期望能够更好地改变,缺乏目标意识,不利于课程的学习。

其次,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他们的学习方法欠妥,学习效率较差。这部分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以完成任务为主,没有体现出作业完成的效果。针对自身在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学习难点和问题点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很少去反思题目做错的原因,也不会主动积极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去思考。最终导致自身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更不能灵活地应用化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

(二)外部因素

一是家庭原因导致。家庭不和谐或者家庭不健全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普遍存在一定的不理想情况。首先这部分家庭学生的心理相对自卑或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出现部分过激行为,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农村家庭,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学生和老人一起生活。老人在学习上关注度不够,指导几乎为零,也就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较差。农村家庭父母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加上家长自身教育能力不足,对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上帮助极少。

二是教师原因导致。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学生,但是教学的示范主要在于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学方法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较大。教师在教学素养和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人格养成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农村化学教师相对而言,在业务水平和自身教学素养方面一般,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是学校原因导致。农村学校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营造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目标和管理模式方面相比城市而言也会有所弱势。初中化学课程学习更需要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的投入,比如化学实验、化学探究等活动,相比而言农村学校的资源较少,也就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整体有所影响,加剧了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问题。

四是社会原因导致。农村初中学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健康场所的影响、不良社会青年的影响(农村初中升学率不高,也就导致同龄的不良社会青年较多,影响了在校学生的学习)、不良的文化传播等。

三、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路径策略

(一)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

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化学课程学习方法不好,尤其是在化学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化学课程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化学思维的形成方面。基于此,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的首选路径就是针对不同特点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措施来教会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是针对不能形成系统知识概念的学困生。初中化学对于实验教学非常关注,涉及到对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解释,不同化学知识点之间的相关关联等。再加上,初中化学知识点相对较多,且各知识点相对分散,不够集中,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融合,而且要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系统的化学体系,实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融合。教师需要通过开展单元化的教学或者结合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提升学困生的知识系统概念,实现对学困生的逐步转化。

二是针对抓不住学习重点的学困生。学生要想学好化学一定要抓住化学学习的重点,这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向。对于不能抓住学习重点的学生,可以从如下方面开展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初中化学而言,学生的兴趣培养同样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入初中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元素,从趣味化和实践性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实践活动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提升学习兴趣。

2.巩固重点化学知识。对重要的化学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多巩固,充分联系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学以致用,将化学知识生活化、应用化,进而实现学生对化学重点知识的深入理解。

3.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形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形成相对有效的学习团队,引导团队之间互相主动学习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三是针对学习规律不科学的学生。首先注重预习,通过预习发现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重难点。在“双减”背景下,不能过分地将预习任务加重,可以考虑在课前运用预习的方式,高效地发现课堂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和问题点,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听课,要带着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听课,尽量将问题在课堂上解决。同时,多加练习巩固。“双减”背景下,教师不能以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巩固效果,应该分层分组开展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诉求,提升学习效果。最后,要主动开展复习课程,学生要做到把刚学的知识及时复习:重难点知识分散复习。复习也要注重复习效率,避免题海战术,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分类,按照分层进行复习,如此能够大大提升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现在初中学困生的心理状况来看,学生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包括父母的过高期望导致的压力、学校过多监督导致的压力以及自身学困生的自卑压力。教师要想转化初中化学学困生首先要从心理上让其走出,战胜学习困难,建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学生的自卑问题。通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想办法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力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带动那些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逐渐融入其中。此外,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学困生的评价。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发现学困生的进步,通过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就能逐渐淡化其自卑心理。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初中化学学困生进行个别交流,单独辅导,一对一的教学能够让学困生更好地树立学习自信,同时有助于发现不同学困生的学习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升和帮助。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双减”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是上课要少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很多学困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教师的初中化学知识的课程教学也不专心听讲,经常会学习一知半解或回答问题答非所问。

首先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能因为学生过久的学习时间,打断学生学习,导致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同时,教师要帮助学困生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目标不宜过高,过高的学习目标容易导致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失去学习动力。要制定学困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逐渐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在“双减”背景下,需要教师科学设计化学课程作业,避免作业量过大,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作业、抄作业等问题的出现。开展化学课外作业课内化的尝试,这样能够极大地提升作业的有效性,避免作业抄袭现象。针对学困生应该有科学的分层作业设计,充分结合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特点进行作业布置,引导农村学困生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实现作业的学习目标。

此外,需要培养学生对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结合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成长生活环境和个人特点,挖掘化学课程的生活化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在家中完成化学实验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和提升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四)优化初中化学评价体系

一是要优化初中化学评价的个性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初中化学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如果将个体的学生作为无差异化的评价对象,错误地将学生学习情况等同为学生的评价,会造成对学生的隐性伤害。“双减”背景下,对农村初中化学课程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促进富有个性化差异的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二是优化初中化学评价内容全面化。传统以化学成绩为结果的评价存在局限性,由于对评价内容狭隘单一,强调课本理解和考试成绩,其他则考虑甚微。应该注重学困生的学习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情况、化学实验和化学实践活动情况等,然而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初中化学评价主体多元化。唯分数的评价对学生的学科成绩评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对学生的化学素养评价不应该脱离学校、家庭、社会。因此为了获得更加立体和全面的评价结果,评价需要从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庭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如此才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才会更客观准确。唯有客观准确的评价,才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开展有目的的个性化教育。

(五)教育策略更加人性化

农村学校中留守儿童比较多,尤其是学困生,父母对自己子女的关心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化学课程学习和提升。因此,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帮助和关心,满足学生在化学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此外,家长不要因为家里的琐事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多与化学教师沟通,积极开展家校协同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需要优化社会教育环境,避免因社会活动、网络等不正确的舆论导向给学生带来负面效应。应优化学生的社会教育环境,改善接触渠道和接触面,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内在和外在原因,涉及的因素也是千差万别。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不同学困生的不同形成原因,针对原因联合学校、家庭开展针对性的转化路径设计。注重与学生的积极沟通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化学学习自信,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逐步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转化需要的转化路径,帮扶学生实现化学学困生到学优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