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可如今,队员们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居多,再加上部分家长过分看重分数,忽视了文明礼仪教育。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机。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仅是形成队员健康人格的基础,对他们将来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文明校园,感染你我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因此,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中充分挖掘队员们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让队员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为培养队员们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电子滚动屏、班级黑板报等,引导队员们熟悉、理解“八礼四仪”的基本内容。学校可以让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比如,在教室里开辟一个“文明礼仪”主题墙,队员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有关“八礼四仪”的故事、古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这里,与同学们共学、共享。制作“文明礼仪专题”板块让队员们把有关“八礼四仪”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绘画、剪纸等形式表现出来,提醒他们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礼仪规范。在楼道口布置“文明得体,从我做起”等文明礼仪宣传标语。通过美化校园,让队员们在整洁、优美、文明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净化心灵,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二、言传身教,感动你我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队员们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凡是要求队员们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比如,看到校园里的果皮纸屑时,教师自己带头捡起,比训斥队员们“看见纸屑为什幺不捡”要好得多。某些队员不注重仪表之礼,衣服脏了不换,指甲长了不剪,老师反复劝说也不见效果。老师应亲自帮助孩子剪剪指甲、洗洗脸、理理发,让队员看到仪表整洁后的美好形象,也让其他队员看到仪表改观以后的变化。用教师的爱心、同伴的夸奖督促队员注重仪表之礼。这样的细节,体现了对队员们的尊重,让队员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开展活动,感化你我

在班级里,教师可以带领队员们逐条对照“八礼四仪”的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为公约,大家集体承诺,共同践行。除此之外,学校根据年段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低年级的“文明礼仪”漫画创作活动,队员们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周围文明的人和事,再结合丰富的想象力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向他人传递文明礼仪的种子,这不仅使“八礼四仪”深入队员们的内心,更是把文明之花献给了孩子们身边的人。中年级的“成长礼”活动中,队员们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不仅体验了庄严的仪式之礼,也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孝”有了自己深刻的感悟。高年级的“讲礼仪故事”活动、“身边的礼仪”演讲活动和“文明礼仪习作比赛”等更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作品呈现都在提醒着大家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礼仪规范。

活动的开展,使每位队员感受到身边处处皆榜样,让“八礼四仪”的内容牢记于心,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加深对礼仪规范的认识。

四、家校互动,巩固成果

英国教育家洛克有一句名言:“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

在营造校园环境、言传身教、开展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抓好家校互动。学校在对本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利用家长QQ群、微信群等要求家长身体力行,教育孩子从小遵守文明规范,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实际表现。同时广泛听取队员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介绍“八礼四仪”,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另外,各班级以“家长讲师进课堂”为契机,邀请家长参加队员们以“八礼四仪”为主要内容开展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共同体验中受到教育。

五、深入社区,扩大成果

除了学校,社区也是与队员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教育基地。社区成为引导青少年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践行“八礼四仪”最接地气的平台。队员们在社区通过绘制海报、宣传画,并在橱窗张贴的方式,使“八礼四仪”深入人心。另外,队员们将自己在学习“八礼四仪”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及感悟讲给社区群众听。不知不觉中组建了一支“八礼四仪”宣传队,把成果拓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礼仪,并带动身边人做文明人。

综上所述,在积极开展“八礼四仪”的活动中,强化礼仪教育,开展礼仪活动,促进了队员们了解、践行礼仪知识,培养讲文明、讲礼仪的习惯,最终促进队员健康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晶.浅谈“榜样示范”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6(14).

[2]陆丽娟.和谐的班级 爱心的家园[J].新课程(中),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