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花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新型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的协调发展。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以促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模式;综合实践;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弥补,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片面重视知识讲授、机械性学习等特点,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具有计划性和组织性,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才能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笔者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活化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内在驱动力。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烈以及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对于能够激发他们兴趣并且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充满学习热情。例如,开展“垃圾分类”的主题调查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垃圾分类问题让学生对家庭一天中的垃圾产生及分类状况进行记录,然后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活动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垃圾分类问题进行关注,进而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二、准确定位,合理组织

教师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能否高效开展。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自己在活动中的定位,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班级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最大保障。具体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班风,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和谐的班级环境;其次,强化班级干部队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带头作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到沟通作用;最后,积极创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客观条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例如,可以针对环境问题,开展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主题活动。如“家乡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鼓励学生采用采访调查、拍摄记录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参与,将最后的结果进行报告、讨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对于多种调查方法和技能进行了掌握,还对家乡的生态状况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

三、利用辅助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其实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基础的,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注意对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从多角度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欲望,以促进内在学习动力的形成。例如,在进行“外出活动安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展现户外安全事故,让学生在受到震撼和触动后认识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进而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为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解自己遇见或者听说的外出安全事故,促使学生对于事故原因的反思以及对于家庭因素的考虑。这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切实体验到重大的教育意义,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具有深远影响。

四、巧用天性,寓学于乐

处于小学教学阶段的孩子对于带有娱乐性和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目标寓于实践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例如,在结束数学中“百分数和折扣”相关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设计“购物小帮手”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周末随父母到不同商场进行相同商品打折情况的调查,然后进行比较,比如,商家在周末时对服装进行打折销售,打八折和满100送30,到底哪个方式更加合算呢?学生在没有经过严密计算的情况下,肯定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教师在这时候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了。结论:满送和打折两种方式其实有所不同,满送的折扣是一个不确定值。满100送30的折扣在76.9%到86.9%之间,但是得到76.9%的折扣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商家在满送时多数需要顾客进行额外补钱。那幺,到底如何选择呢?购物的价格在100~120之间,满100送30划算,在120~199之间八折划算。教师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将折扣的知识潜移默化进行了强化,不仅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基础之上,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能动性,以自己的头脑构建了个人的经验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依然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还要注意指导方法的正确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