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习作教学应该注重观察训练,尤其是起始阶段,不应该让学生写记忆性的命题习作;要把周围现实的画面印入儿童的意识里去,让他们形成周围世界的表象,产生习作的激情。我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应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给予学生细致观察的指导

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的习作主要问题是叙述多描写少,原因主要是学生观察不仔细。第二学段的学生尚未经历系统的观察训练,未掌握观察的基本技能,所以习作无目的、无序、表面、片面是常见的毛病。因此,我把“全面细致观察”作为一个训练点,引导学生运用“六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觉)观察。我运用游戏形式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如“贴鼻子”游戏。将观察活动分成“贴头像”“交代游戏玩法”“指名贴鼻子”“贴鼻子”几个环节。比如,在“指名贴鼻子”环节,我对被指名的学生说:“老师点名让你去贴鼻子,你第一反应是什幺?”我又对其他学生说:“老师点名让他去贴你鼻子,你第一反应是什幺?”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他们自己的内心活动。而在“贴鼻子”环节,我引导所有学生都要留心观察,留心观察哪些方面。游戏开始后,又抓住了三个时机进行观察指导:转三圈后,同学们看他有什幺动作,你们猜他现在的感觉;学生去贴鼻子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被蒙眼睛的学生的动作表情和体会他此时的心理活动。摘下纱巾后,又一次引导观察贴鼻子同学的神态。这样引导将孩子们的观察深入到对象的细微部分,使观察所得趋于精确;也是为了实现第二学段的一个习作目标: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教给学生可应用的习作技巧

学会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写,这就要求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习作技巧。学生习作难在什幺地方,习作技巧的传授就从哪里开始。在第二学段的学生习作中,我发现学生在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时能顺情合理,可是在描写他人的内心世界时往往不能合理表达,所以我把“写好他人的内心活动”作为一个训练点。学生为什幺不能合理表达他人内心世界呢?因为他没有把“真实”作为他习作的对象,写起来就乱想。这时候要教给学生方法。把自己想象成描写对象,在想象的情境中自己的内心活动就是描写对象的内心活动,把它真实地写下来就行了。还有,我们要求学生写具体,如果我们笼统地要求学生“写具体”“写生动”,学生仍然写不好,应该教给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可操作的习作技巧。如在“描写心情或心理活动”时,如果写自己,就直接写;如果写别人,就通过动作表情去猜测。这些技巧学生学得明白,用得顺手。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习作情境

我们应将“作文题”设计成具有一定交流意义的“真实习作任务”,始终让学生沉浸在一种想要表达的情境中。比如,在“贴鼻子游戏”这节观察习作指导课的开始,通过一张校长留言条设置了一个习作情境,这样就有了交流的对象和目的,以此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用心习作的积极性。课中,通过评价始终让学生沉浸在最初的习作情境中。课的结尾仍然是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校长的嘱托。这俨然就是一次“真实任务”。如果学生处于特定情境中去完成一个交际任务,他们的习作兴趣通常会很高。

我想,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观之有物,下笔有法,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语言运用训练,何愁学生不能具体生动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