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宪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更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有质量”这三字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只有以生为本,才能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就此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变备课思路,让学生亲历教学过程

传统的备课思路下,教师注重备知识,较少备学生。教师针对新课的知识点,以突破重难点为主,就怕学生学不会,反复讲,直到觉得学生明白了为止。这样一来,就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发生迁移,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施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多考虑学生可能产生的学习结果,少谈自身经验,应将学生的学习经验作为基础。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太少。我们应努力改变这些弊端,从备课开始就要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教学中,课前笔者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问题为:请你用吸管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几根吸管?这些吸管根据长短可以分为几组?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根吸管交叉?笔者在班级群中安排家长配合进行监督协助。上新课时,学生将长方体框架带来,他们对于新课的学习自信满满,因为通过制作长方体框架,他们亲身经历了构建过程。新课伊始,学生参与热情就非常高,不但解决了课前笔者布置的几个问题,学生还知道了“棱”。通过对“棱”的分组,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长方体的“长、宽、高”,不用教师引导学生就会说出长方体棱长总和的求法。就在这丰富的探索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思考逐渐深入,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情感也得以升华。

相信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将学生放在首位思考,多思考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就能学会,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我们的课堂就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教学有质量,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无用。

二、授课过程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分层教学

当代小学生普遍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和要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都拥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教师要尽可能了解学生,不能将知识强加给他们,不能强制占领他们的思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也许能暂时得到知识,但不能得到学习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传授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质疑、验证新知的机会,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哪怕有一天知识点忘记了,也能够很快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出来。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设计活动“验证一个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去验证:有的学生用量角器测量,有的学生将三角形折叠,有的学生用拼凑法。这样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都可以得出结论。教师与学生一起优化方法,总结出用拼凑的方法最好。此时课程内容已经解决,笔者继续深入,要求学生将三角形按角分类,让学生继续验证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消化探究方法,更好地掌握新知。

一节有质量的课,就是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位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从多方面考虑学生的个性,保护和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用不同标准衡量不同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情的学生,教给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双优”学生,多激励他们运用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使其变“学会”为“会学”;对基础薄弱、不爱学习的学生,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注意引导他们先制订小目标,再制订长远目标,改进方法,变“学不会”到“试试看”,最后转变为“我要学”。

三、有效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新知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恰到好处的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且能“举一反三”,产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成果。

首先,教师应改变“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误区。课堂教学时间是宝贵的,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练习,练习要少而精,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开展口头、书面、实践等练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其次,练习要有层次,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学习的成功,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学生练习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订正,提高练习效果。教师还可以多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开放性练习一般是指条件或问题不完备,拥有多种答案、多种解题方法的练习,这类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笔者一般安排以下几个层面的练习: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实践练习。如果遇到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或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笔者还会专门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练习,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四、重视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离不开好的评价,在平常与学生相处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他们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中,教师的表扬性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应该及时有效,既要关注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要赏识学生发现、探索知识的能力,还应把握不同水平学生的积极表现。教师的评价语言如“这个方法真好,你介绍一下,好吗?”“你的想法和一个数学家很接近了!”“你进步真大,再努力一点,可以考得更好!”等,这些鼓励性语言的使用,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提升知识传递效率。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得与失,胜不骄、败不馁,不断思考,不断进取,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新高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彰显课堂评价的魅力,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课堂。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数学教学,已经和以往有了本质的区别,课堂的主要部分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了,我们要做到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教师的作用在于实时引导,尤其是在方法的指导上,这样的课堂才是有质量的,学生才有所获,才会喜欢上我们的课,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祥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