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早已为中国的外语教育家们所认可;这一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上也因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中国各大高校英语课堂中真正的文化教学实践却极为有限。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教师依旧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语言点及培养学生听书读写的技能上,而忽略了将文化教学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极度匮乏,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也极度欠缺。针对此现状,作者对本校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跨文化测试,结果令人大失所望。针对调查、测试发现的问题,作者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议,以期改善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质

【作者简介】武智英(1973.2- ),女,汉族,河北临城人,太原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一、引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教学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就为中国的外语教育家们所认可;关于文化教学的研究在理论上也因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外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文化和本族文化及其异同,并增强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识别力,理解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目标语进行有效交际与成功沟通;与此同时,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其文化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更高目标。然而,中国各大高校英语课堂上实际的文化教学实践却极为有限。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教师依旧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语言点及培养学生听书读写的技能上,而忽略了将文化教学有效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极度匮乏,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也极度欠缺。

二、语言与文化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的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一方面,语言不仅仅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递文化的一种方式。Samovar和Porter(1995)曾在文中指出“culture is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is based on symbols”。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例如:中国有句成语叫“挥金如土”,而英语中的表述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为何汉语中的“土”在英语中却变为了“水”,这是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由此可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正如Anderson和Lynch(1988)所说::“Language is the means used by a community to express facts, beliefs, rules and so on in short to express its culture.”

基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学习一门外语不可避免地要学习另一种文化。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其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了解他们所处社会的文化。换句话说,学习语言与掌握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绝对分不开的。

三、调查与结果

作者为得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较客观真实的情况,对本校英语教师就其教学资质,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其对外语教学目的,对文化教学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本校二年级分别来自于环境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的17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跨文化测试。测试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等。调查及测试结果令人失望——文化教学在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依旧十分欠缺,教师的英语文化素质亟需提高,教师只看到文化对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却没有意识到它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极其匮乏,相应的社会文化能力也非常薄弱。

四、加强文化教学,提高文化素质的建议

针对上述调查、测试可以看出,对于当前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是寻找有效途径促进和提高文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1.对英语教学大纲,现行考试内容及教科书进行必要的改革。只有以正确恰当的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大学英语考试(CET)为依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有效获取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得以保证。同时,要想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文化背景知识,亟需一本好的教科书——它可以系统地为师生提供更多的目标语文化知识。因此,要想有效改善当前英语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素质,当务之急就是对现行大纲,考试内容及教科书进行必要的改革。

2.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所起作用就是指导教学,换句话说,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已逐步意识到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认为非常有必要将“大力增强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量的获取”这一点纳入大纲,但教学大纲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要求。因此,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无纲可依。所以,将文化方面的具体要求补充到教学大纲中是当务之急。

3.大学英语考试(CET)。众所周知,授课与考试二者通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考试是检验教与学的有效手段。通过调查及问卷得知,在我们现行的CET考试中,几乎全部都是对学生语法和词汇方面的测试,涉及到英语文化知识以及交际方面的比例实在是少之有少。为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其文化方面的知识,现行考试内容应将交际文化与背景文化更多更好地纳入到测试体系当中来。

4.教科书。好的教学大纲与好的课本应当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很多高校都在使用由浙江大学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此书设计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以主题为基础(topic-based)”的模式,书中包含了多个文化主题(cultural topic)——这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书中的文化元素并未作系统导出;同时,文体单一,书中多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几乎没有实用写作文体。我们都知道,单调的文体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教科书的编写中,应将更多的文化元素系统地纳入其中。

在此,需要特别一提的是,我们本国的文化元素也不可忽视。因为很多的大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知识同样是极度匮乏。当涉及到此方面的相互交流时,学生无法与外国人进行有效沟通,更不用说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了。

另外,应力求将文体形式多样化,诸如求职简历,申请,布告,传真等等,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练习的编写也不容忽视——书面练习中应加入多项选择,判断正误及问答练习来检测学生应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词汇练习中应当多纳入一些承载着文化涵义的词或习语(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的练习;在写作练习中,应多安排一些不同文体的写作练习。

5.充分开展课外活动。由于课堂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教师即便能抓住每一分钟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学生所能获得的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是非常必要且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英语阅读。诸如阅读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教师也应当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语言和文化方面的书籍。这些将有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文化知识的增长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当然,学生的阅读应当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包括阅读技巧,所读内容等等,以防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办英语文化讲座,系统性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经济、科技、人文(信仰,价值观、风俗、民族心理特征等)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英语文化,本国文化,使其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再次,为学生提供英文电影,电视节目。期间,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让学生了解更多地道的英语语言表达及非语言行为,诸如手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同时,还可以借助学校调频广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有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节目;另外,还应向学生提供网络资源。网络可以提供取之不尽的各种资源,从文字,音频到视频,面面俱到。学生借助于此可谓是受益无穷。

最后,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与外国人接触,多参加英语角,沙龙,晚会等活动,以期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而提高在真实环境中的交际能力。

6.开设有关英语文化的选修课。尽管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获得知识,但与课堂传授的知识相比较,那些知识是非系统化的。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就英语文化开设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

7.丰富教学手段。心理学家布鲁纳(J.S Bruner)提出“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只是个指导者(guide),不是主宰者(god),由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去发现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发现法以探究性的思维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让学生自我去发现。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现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文化信息,利用网络等资源收集内容并加以整理归纳;课堂之初,让学生以口头报告(oral report)的形式给大家以讲解, 之后,鼓励其他学生就相关文化内容加以提问;同时引导学生将之与本国文化加以对比,发现异同。当然,建议全体学生将每次的文化报告加以保留,一学期下来将其装订成册,即成为一本文化手册。在此,需要提醒的是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此种做法的意义所在。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文化主题进行讨论(discussion)或辩论(debate)。如果教师可以做到有效组织课堂,那麽,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化素质都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8.提高教师素质。目前,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在课堂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调查问卷,究其原因有: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对于涉及文化知识方面的取舍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学技巧的缺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教师自身对于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他们自身也需要大大加强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另外,学校管理方应该为教师提供前往英语国家学习的机会以增加其真实感受和体验。只有丰富了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了文化教学技巧,增加了切身感受,才能保证文化教学在课堂中的顺利进行,而非课堂上的纸上谈兵。

教师任职期间的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定期培训,教师各方面素质的适时有效的提高才能得以保证。

五、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教学已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教学实践乃至取得的成效却不尽如人意。鉴于此,作者希望本文能对外语文化教学实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Anderson,A.&Lynch;,A.J.Liste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Allen,E.D.,&Valette;,R.M.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s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Second edition.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