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欣 郝旭茹

【摘要】铁凝的《哦,香雪》发表于1982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出版于1900年,恰逢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这两部着作创作背景有共同之处:都是新时代的开端,社会经历巨大变化,农村与城市碰撞;两部着作的主角也有诸多相似,都是农村里单纯的小姑娘,经历成长变得成熟。中国现如今处于产业转型阶段,是引领我们通往新时代的阶梯,与两本着作同处过渡阶段。“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哦,香雪》和《嘉莉妹妹》这两部作品里的女性形象,以此来研究女性意识的转变及其对现今新时代女性的启示。

【关键词】过渡阶段;对比研究;女性意识;启示

【作者简介】王立欣,博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郝旭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学。

一、引言

铁凝的《哦,香雪》是其作为知青在农村生活体验的沉淀,有着浓浓的时代色彩。小说描绘了开进深山的火车对农村姑娘们的影响,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因火车的到来兴奋激动,因火车的到来开拓视野,因火车的到来转变提升。这篇小说是铁凝的成名作,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农村姑娘们带来的改变。简单的叙事,淡雅的文风,却也令人回味无穷。正如贺绍俊所言“她是以日常生活为肉,以启蒙叙事为骨;日常生活叙事是水,启蒙叙事是糖,她把糖分充分溶解在水中。”淡淡叙述生活中的小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然耐人寻味,予人深思。西奥多··德莱塞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深刻考察社会的运动和人们在其中的命运。曲折的生活,敏锐的眼光,长期的新闻工作,是随后小说创作的垫脚石。《嘉莉妹妹》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嘉莉妹妹十八岁,独自一人从农村到芝加哥闯荡,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魅力四射的女星,由此牵扯出那个年代的种种。两部小说主人公的变化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种种变化映射出在特殊年代觉醒的女性意识。

二、女性形象分析

1.性格分析。在这两部小说里,主人公们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之前的懦弱无能、逆来顺受到勇敢坚强、不惧困难,字字句句所呈现的犹如动画般深入人心。

之前的香雪胆小,虽然因为到来的火车兴奋激动,总是第一个出门,看火车的时候也是第一个。但是等到火车来时香雪总是缩到最后,香雪害怕巨大的车头,恐惧火车的轰鸣。有人拿“北京话”开凤娇的玩笑时,仅仅是说句话帮腔而已,香雪也是畏畏缩缩,一句话都憋不出来,慌得脸也能变红。香雪的害怕千奇百怪数不胜数,小时候害怕掉头发,有时能急哭,后来怕黑,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被火车带到西山口时,香雪最初也怕。然而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铅笔盒时,一切怕惧随风而散,与之相伴的是愿望实现的满足感。那幺怯懦的香雪,此时也无畏起来。三十里路,伴着大山,路过林子,勇闯隧道。台儿沟的姑娘们呢,以前的姑娘们吃过晚饭就钻被窝,此时的姑娘们遇到问题不退却,用行动勇敢解决一切。看着香雪被火车带走,姑娘们结伴而行,沿着轨道去寻香雪。

早先的嘉莉妹妹是从哥伦比亚城来的乡巴佬,没有主见,被动隐忍,毫不反抗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对姐姐和姐夫的安排,虽有不满,仍旧接受。找工作时,总是怕这怕那,幸而最后找到了一份,虽不甚尽人意。然而这是在被逼迫之下,一个绝望之人紧紧抓住的救命稻草而已。没有工作,意味着没有工资,那就交不了姐姐家的食宿费,最后只能面临遣返回老家的命运。因生病丢失工作后,无奈之下与德鲁埃生活在一起,第一次的登台演出也是由德鲁埃一手造成。之后又被赫斯特伍德拐走,与其挣扎在纽约,过了一段安分守己的家庭主妇生活。此前种种,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嘉莉妹妹只是一味的容忍。幸而嘉莉妹妹之后进行了反抗,先是明白自己的爱好,之后大胆追逐。面对接二连三失败的找工作经历,并未灰心丧气。在一次排练中大胆加词崭露头角后,又因其突出的表演而大放异彩,走上成功的人生。

2.意识形态分析。主人公们生活未经转折前平淡无奇,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思想封闭固守。在时代经历种种变革后,主人公们的视野拓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懂得更多。

未走出大山的香雪安于现状,对于家乡的了解并不透彻。作为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与公社同学们的接触,她看到山沟里的生活方式与城里的诸多不同。台儿沟每天两顿饭,城里每天三顿;香雪做木匠的父亲精心制作的铅笔盒笨拙陈旧,同桌的铅笔盒是泡沫塑料的可自动合上。之后香雪豁然开朗,明白了诸多事理,为什幺同学们对自己再三盘问,了解到台儿沟的贫穷。也因为贫穷,同学们才会有恃无恐地那样对自己。火车同时也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文明,使台儿沟的姑娘们见识到大千世界的种种。未接触过外界的姑娘们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见识到前所未闻的东西,像被称作“金圈圈”的首饰啦,台儿沟少见的食物啦,手表啦,发卡啦,电扇啦。

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嘉莉妹妹通过德鲁埃的描绘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卑微。待在姐姐和姐夫家的经历,嘉莉妹妹认清世道,他们只是把自己当做可以增加收入的工具。姐姐和姐夫已经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活得索然无味,只是循规蹈矩。与德鲁埃的交往,同赫斯特伍德的同居,遇艾姆斯的机缘,都使得嘉莉妹妹更加洞察男人的本性。从起初对德鲁埃的迷恋,到察觉他的自恋狂妄,冒失轻浮。他的花言巧语大肆奉承,能抓的住的只有初入世的小姑娘的心。关键的是他对自己只是玩弄,曾承诺的相伴断然只是短暂的,要不然小房地产投资的借口怎会重于婚姻?赫斯特伍德阅历丰富,见识广博,温文尔雅,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然而结果呢,缺乏的是对生活的激情,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终的结局称得上惨败。俘获自己的心之前,是一副嘴脸,之后呢又是另一副。再遇艾姆斯,比赫斯特伍德英明,比德鲁埃更活力的他,也无法让嘉莉妹妹重现以往浓厚的兴趣。

3.文化底蕴分析。另一个变化显着的方面当属自身修养了,台儿沟的姑娘们以及嘉莉妹妹外在内在得到双提升。这是人物自醒的结果,也是时代变化的必然。

走出大山到公社学习的香雪,见识到更多新奇的东西,同桌的塑料泡沫铅笔盒,同桌书上的“配乐诗朗诵”。也是因为闯入大山的火车,香雪有了更多了解信息的途径。香雪关注车窗里的皮书包,向乘客询问铅笔盒的价钱,打听北京大学的招生情况。甚至不顾一切追寻心心念念的铅笔盒,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知识”展开。将香雪带到远方的铅笔盒难道不是“知识”的化身吗?要不然香雪怎幺没用旧汗衫换芝麻糖呢?那样强的求知欲,是走出大山,改变自我命运的阶梯呀!变的不仅仅是心灵,还有服饰和容貌。作息规律改变的姑娘们,多了一项新的消遣。吃过晚饭后,是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

初到芝加哥的嘉莉妹妹举止还是有点粗鲁,缺乏教养,不是那幺优雅动人。然而嘉莉妹妹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起初穿着和举止的不足已了无痕迹。人也变得极具风韵,光彩动人。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修养,使一个人变得极富内涵。我们知道嘉莉妹妹之前对读书是不敢兴趣的,幸而在纽约与艾姆斯的相遇改变了嘉莉妹妹。初逢,艾姆斯衣着考究,见解独到,深深吸引着嘉莉妹妹。“富有不代表一切;世界上还有许多她不知道的事;舞台很好,当演员不错;她读的文学作品不怎幺样”。或许是艾姆斯的话,嘉莉妹妹投入舞台的怀抱。但肯定的是,因艾姆斯的推荐,嘉莉妹妹开始阅读《高老头》。同样也是艾姆斯,嘉莉妹妹有了从轻松戏剧转行严肃戏剧的念头。但是,再遇艾姆斯时,嘉莉妹妹已无初遇时那样强烈的兴趣了。之前的艾姆斯有着一些嘉莉妹妹所不具备的东西,现在随着品位的逐步提升,嘉莉妹妹更加洞察一切。

4.经济状况分析。经济独立,摆脱依附是最能体现女性意识转变的一方面。千百年来,女性受束于男性,看男性脸色行事与女性的经济地位不无关系。

火车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也是一种工作机会。因着火车停留的一分钟,“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的是台儿沟少见的物品,挂面、火柴、发卡、香皂……有人甚至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摩登服饰。同时小说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一种独立意识,当女学生坚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时,虽然香雪的家并不富裕,香雪依然坚持把40个鸡蛋塞给那个女学生。凤娇愿意对“北京话”好,那也是站在公平的角度上,并未占他一丝一毫的便宜。“北京话”给凤娇捎东西,凤娇必然回赠。凤娇并不管“北京话”有没有相好的,她只是单纯地对他好,也未想过跟他走。

不得不承认德鲁埃帮助了嘉莉妹妹,在嘉莉妹妹走投无路时开了另一扇窗,使得嘉莉妹妹的生活有所依靠。但那是有所图的,所以当两者之间的矛盾凸显之后,这种关系是那样摇摇欲坠。当德鲁埃生气发怒一走了之后,独留的嘉莉妹妹是那样无助。与赫斯特伍德的相处呢,短短一年赫斯特伍德就认为,嘉莉妹妹的激情在于家务。之后少了坦诚相待,不回家吃饭也不捎音信。竟固执地认为提供了家之后,就不需要带嘉莉妹妹出去享受生活,见见世面。在赫斯特伍德失业之后,嘉莉妹妹受到的苛责少吗?这都是为什幺,一个女人,没有收入,就无话语权。工作后的嘉莉妹妹呢,不用再看赫斯特伍德的脸色。有了收入的嘉莉妹妹,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收入,不用再经伸手要钱的尴尬。出名之后,更是有大把的人大献殷勤,连惠灵顿大酒店都邀请嘉莉妹妹入住。昔日的邻居,万斯太太主动找嘉莉妹妹叙旧。德鲁埃也是几次三番约见嘉莉妹妹,嘉莉妹妹最初不忍拂了德鲁埃的面子。然而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之后就拒见了不是吗?反观嘉莉妹妹的姐姐,家庭主妇一个,终日丈夫是天,多幺讽刺。

台儿沟的姑娘们和嘉莉妹妹的意识转变是与时代紧紧相连的,是时势造“英雄”。《哦,香雪》的故事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嘉莉妹妹》是世纪之交。女性们种种变化首先要得益于相应年底稳定的政治局势,这为女性们表达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四人帮的粉碎,文革的结束,中国正常政治生活逐步恢复;南北战争结束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五十多年里,美国处于相对和平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经济的发展为女性提供工作平台,而经济的独立使得女性们话语权的分量加重。《哦,香雪》故事的发生有赖中国对铁路的首先整顿,美国经济的迅飞使得人们有额外的钱去享受生活。教育也与女性意识的转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造就一个时代的氛围,成就时代弄潮儿。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此后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鼓励教育;在美国颇负盛名的女子高校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相继建立,女性可以受到和男人一样的教育。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女权主义浪潮的延续。尽管有所谓的第几次一说。然而没有什幺是突变的,精神是植根与脑海的。由此联想到我们这个年代,正处于产业转型阶段的中国,不是和那两个时期相似吗?台儿沟姑娘们和嘉莉妹妹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新时代的女性们,应尽最大努力提升自身。这应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勉强。知识越多越好,独立精神不相忘。

参考文献:

[1]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M].盛世教育西方名着翻译委员会 ,译.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5.

[2]铁凝.铁凝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5.

[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