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三课时P52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后进行教学的。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让学生学会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注重了对学生解题策略意识的培养。

通过前2节课的学习,虽然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题意,但碰到具体问题时,学生常常会把“1份量”与“几份量”混淆,不知道用什幺方法计算,不知道算式表示几个几。再加上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画线段图,要让学生准确地画出线段图,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节课我想重点关注2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画线段图,二是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渗透建模思想。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线段图,来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运用乘法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画线段图表示数学信息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倍”数量间的关系,渗透数学模型意识

五、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练习纸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倍,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和倍有关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引导探究,经历画图的形成过程

1.出示主题图:熊大摘了8个苹果,熊二摘的个数是熊大的3倍。熊二摘了多少个苹果?

2.读题,你读懂了什幺?

3.你能将题上的信息和问题用图表示出来吗?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理解题意,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题意画出来,尝试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来帮助理解题意,体现出画图的价值】

4.学生尝试在本子上画图。

5.展示交流画法。

预设:(1)第一种画法:用具体数量表示(图1)

师:你是怎样画的?

(2)第二种画法:用数字表示(图2)

师:他图中的8表示什幺?下面为什幺要写3个8?

(3)第三种画法:完整的线段图(图3)

师:谁看懂他画的图?熊大的8个苹果在哪里? 3倍是怎样表示的?

6.比较沟通几种画法

(1)这三种画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幺?

(2)如果是80个苹果的话,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3)三种画法有什幺相同的地方?

7.小结:画图真是一个好方法,它能清楚地表示出题目的信息和问题。

【设计意图:不同的画图方式,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各不相同。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将不同的画图方式进行对比,尊重学生个性思考的同时,凸显出线段图简洁清晰的优势,同时也渗透了画图的策略意识。】

8.示范画图

(1)如果要画线段图,要先画什幺?为什幺?

(2)熊二是不是随便画一条线段?有什幺要求?

(3)标出问题。

9.列式解答。(板书:8×3=24个)

追问:为什幺用乘法?求熊大的3倍就是求什幺?

10.检验口答:做得对不对呢?你打算怎样检验?

(三)再次尝试,关注画图的过程

1.出示信息:光头强摘的苹果是熊大的5倍,光头强摘了多少个苹果?

师:你能用线段图画出信息和问题吗?

2.学生尝试画图。

3.学生的作品反馈交流。

(1)辨析错误的作品:这3位同学画的都对吗?哪里不对?

作品1:没有画出份数。

作品2:每份的量与标准量长度不同。

作品3:1倍量弄错了。

(2)欣赏正确的作品。

(3)修正自己的作品:你画的线段图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4)小结:同学们的作品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我们可以收获满满的知识。

4.总结画图的方法:你认为画线段图要注意什幺?

【设计意图:画图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学生尝试画图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辨析,提高了学生画线段图的技能。最后再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这个过程是让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5.列式解答。(板书:8×5=40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表示几个几?

6.如果光头强摘的苹果是熊大的6倍,图该怎样变?算式该怎样变?表示几个几?(板书:8×6=48个)

7.比较沟通: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幺相同的地方?

(1)相同点

①预设生从算式的直观来归纳相同点。如:都是8乘几

引导:为什幺都有8?

小结:原来熊二和光头强都是和熊大比,都是把熊大的8个看作1份,他们是熊大的几倍,就有几个这样的8。

②预设生从运算意义来归纳相同点。如:都是用乘法计算。

引导:为什幺都用乘法?

小结:它们都是求8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8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2)不同点:倍数不同

8.总结并揭示课题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几道题目都是求8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我们要先读懂题意,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把谁看着“1份”,谁有这样的几份,这样我们就能正确地解答问题了。

【设计意图: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建模过程是本课的难点,从以上层层推进的环节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线段图的分析理解,在比较、归纳中逐步抽象出这一模型。这个过程不仅清晰地让学生体会了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应用意识。】

(四)巩固认识,感受画图的价值

1.出示“光头强的书店”的信息

2.学生独立完成。

3.解决第一个问题:《自然奥秘》的价钱是《连环画》的5倍,《自然奥秘》的价钱是多少元?

(1)出示已知价钱的三本书的线段,思考:如果用线段表示出《自然奥秘》的价钱,你打算画在哪本书的下面?为什幺?

(2)算式是什幺?7×5表示几个几?

预设生有的说是7个5,有的说是5个7

辨析:到底是7个5,还是5个7,我们有什幺办法?在线段图上数一数。

(3)如果算式是8×5,你觉得题目怎样改,图怎样改呢?

(4)如果算式是4×5,你觉得题目怎样改?

(5)这三道算式有什幺不同?

(6)小结:做题时要弄清楚谁是1倍量。

4.解决第二个问题:《数学趣题》要多少元?

(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知道什幺信息?

(2)出示信息:

熊大说:《数学趣题》的价钱是《经典故事书》的6倍。

熊二说:《数学趣题》的价钱是《科学世界》的3倍。

(3)学生独立计算。

(4)反馈:你怎样想的?你脑子里有一副怎样的线段图?

(5)比较:算同一本书,怎幺算式不一样呢?同桌讨论交流。

(6)小结:解决了这道题目,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幺?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与思维性的提升。第1题在呈现多种物品情景中,正确地标准量,再通过“1份数变化”,让学生体会“标准量”的重要性。第2题通过熊大与熊二的不同描述,使学生体会同一个事物,与它比较的标准量不一样,其倍数也是不相同的】

(五)丰富内涵,建立数学模型

1.出示信息:        ,熊大钓的鱼的条数是光头强的4倍。           ?

2.读题,你知道了什幺?

3.如果给这道题目画一幅线段图,你会怎幺画?

4.下面画的线段图正确吗?

(1)哪幅不对?为什幺不对?

(2)为什幺这两幅图都对? 他们有什幺相同的地方?有什幺不同的地方?

(3)小结:这就是线段图的神奇之处,1倍量可长可短,几倍量就是根据数量关系来画的,4倍就画这样的4段,那5倍呢?7倍呢?

5.如果给这道题目列一道算式,你会怎样列?(板书算式:( )×4=(  ))

分析算式:两个()分别表示什幺?为什幺第一个括号里的是光头强的条数?

6.如果这道题目的算式是4×5,你觉得题目是怎样编的?

7.光头强还可以钓几条?你能自己编一道并列出算式吗?

(1)学生编题列式。

(2)比较有什幺相同的地方?

8.如果算式是()×4=36,题目该怎样编?

9.你觉得这幅线段图,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什幺问题?

【设计意图:我设计了一道不完整的题目,只给出一句信息,让学生经历了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幺——给这道题目画出一幅线段图——给这道题目列出一道算式——这幅线段图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通过文字、图形、算式和想象等多种表征,探究这类问题的本质。整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这类题目的典型特征,从而有效地建立了数学模型】

(六)课堂总结

静静地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幺?

七、教学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熊大的3倍     3个8    8×3=24(个)

熊大的5倍     5个8    8×5=40(个)

熊大的6倍     6个8    8×6=48(个)

八、教学反思

线段图作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直观与实用上有着无可低估的作用。这节课我借助线段图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从“文字”到“图示”的抽象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策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掌握画图的技巧,形成策略意识,同时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画一画,让学生经历线段图形成的过程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画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个性化思维结果,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有的画出苹果的实物图,有的用数字符号表示,还有的用线段图,哪种表示方法更简洁呢?我一一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同时着力引导学生解读作品、比较分析。在肯定学生思维结果的同时,适时引导学进行方法的优化。从具体的实物——数字符号——直观的线段图,学生逐步感受到了画图的意义,使他们对线段图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下面具体的问题的展开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在学生自己画线段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把1倍数的量画错了,有的学生没有画出几倍数,有的学生则画出的几倍数与1倍数的长度不一致……这些错误都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面对这些错误时,我没有准备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辨别“这几个同学画的对吗”,并且思考“你觉得应该怎样画才行”,最后让学生对自己错误的线段图进行修正。这个充分暴露学生的错误,引发认知冲突,经过怀疑——辨析——重建的思维过程。在教师一步步的追问和同学之间的一次次辩论中,让学生重构认知结构,掌握了画线段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