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带动下,“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已成为幼儿教育开展的基本原则。合理构建体育游戏活动,用游戏点燃幼儿的学习热情,可为幼儿园体育活动带来别样的教育效果。文章立足3—6岁幼儿年龄特点及思维发展规律,结合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特性,从环境、材料、游戏三个角度出发,深度分析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策略,并提出几点可行之策,以供幼儿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游戏环境;材料开发;策略

作者简介:刘南希(1990—),女,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工作”,更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要以健康为教育目标,通过体育游戏项目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在体育游戏中提高幼儿的体能素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保证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游戏项目的开发,还应当加强对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材料的开发,让体育游戏更具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一、环境激趣—优化体育游戏环境,点燃幼儿参与热情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隐性教育的功能[1]。在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游戏内容及项目的创新,还要注重环境对幼儿游戏过程的影响,从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两方面出发,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为幼儿营造更具趣味性的游戏氛围。

(一)调整室内环境,合理运用场地道具

受天气、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为保证幼儿每日的体育活动时长,教师通常会在室内带领幼儿开展体育游戏项目。相较于户外体育游戏环境,室内场地空间有限,无法满足幼儿对大型运动器械的需求,某些游戏的活动性质也会受到影响[2]。因此,在室内体育游戏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适度调整室内体育活动环境,并对场地和道具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运用,进一步点燃幼儿对体育项目的参与热情。

幼儿园室内场地环境一般较小、活动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幼儿对球类运动或大型器械的需求。因此,在室内体育环境的创设中,教师要避免选择球类运动,而是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运动器械构建体育游戏。例如,在利用多功能教室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软垫、路障、跳绳、沙包等游戏道具,确保游戏道具能够契合场地的大小。同时,教师可对周围的墙壁进行装饰,如张贴运动海报、卡通人物等,为幼儿营造浓郁的体育游戏氛围,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再如,教师可巧妙利用班级中现有的道具设计游戏,如借助教室里的桌椅板凳设计游戏项目,带领幼儿开展在桌子下爬、用椅子绕障跑、跳板凳等体育项目。此外,在环境的构造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体育动画或充满活力的儿童体育音乐,营造浓郁的体育游戏氛围,增强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欲望,将环境教育的价值发挥最大化。

(二)开发自然环境,创新体育游戏空间

幼儿户外体育游戏围绕自然环境资源而构建。在以往的幼儿体育活动中,出于安全考虑,教师常常将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空间限制在某一场地或某一区域内,这样的体育游戏活动缺乏开放性,无法同时满足不同幼儿的运动需求。教师应打破传统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局限性,对原有的场地空间进行开发,并利用园所中的自然环境,为幼儿创设全新的体育游戏空间,提升游戏教育质量。

首先,教师应结合户外场地中的运动器械,为幼儿合理规划场地空间。3—6岁的幼儿年龄较小,在游戏活动中以跑、跳为主,开阔的活动场地能够满足他们的体育运动需求。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场地的规划中,教师可将大型运动器械统一放置在户外运动区的四周,尽可能多地为幼儿预留出宽阔的活动场地,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满足幼儿的体育运动发展

需求。

其次,幼儿对自然环境具有极强的探究心理,教师可基于幼儿的这一特点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为幼儿打造全新的体育活动场地,并对原有的活动项目进行延伸。如幼儿园拥有洼地、土坡等地形,教师便可借助此类场地为幼儿设计“耐力性”体育游戏,结合场地特点引导幼儿爬坡,借助地形,更好地凸显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再如,教师可将曲折的花园小路作为平衡车赛道,利用小路的曲折性为幼儿设计“平衡车竞赛”的体育游戏活动。

最后,“安吉游戏”等具有野趣性的游戏活动为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在户外场地空间划分中,教师可结合“安吉游戏”的特点,加大对自然环境的开发,为幼儿提供更具创意性的游戏。例如,教师可对园所中的树木进行开发,选择较为粗壮、结实的树木,在两棵树中间增添攀爬网、秋千、躺椅等,为幼儿创设全新的游戏环境;在树干上为幼儿提供儿童爬梯,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立“攀爬点”,让幼儿进行攀爬,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攀爬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深度开发自然环境中蕴含的教育资源,发挥自然环境的价值,为幼儿打造良好的体育游戏环境。

二、材料开发—关注幼儿游戏情况,合理调整游戏材料

材料是幼儿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活动质量起着直接影响。在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分层次投放材料,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按需求调整材料,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

(一)分层次投放材料,尊重幼儿发展规律

3—6岁幼儿虽然年龄相仿,但在能力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不同年龄的幼儿游戏需求不同。基于幼儿能力上的差距,在体育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中,教师应秉承着“分层次投放”的教育原则,尊重每一阶段幼儿的发展规律,使得体育游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例如,针对3—4岁的小班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材料应具有简单、便捷、易操作的特点,如沙包、网球、皮球等;面对能力有所提升的4—5岁的中班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难度可稍做提升,如跳绳、毽子、橡皮筋、平衡车等材料适用于该阶段幼儿,并且可满足其对体育活动的需求;面对已具备基础体育活动经验的5—6岁的大班幼儿,教师可选择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器材,如简易高跷、轮滑、滑板等,以满足大班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需求。通过材料层次的划分,教师能够实现不同能力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有序发展。

(二)按需求调整材料,满足幼儿游戏需求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体育游戏活动的主人,根据幼儿的活动需求投放材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还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3]。在游戏材料投放工作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聆听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法,并捕捉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兴趣点,将幼儿需求放在首位,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指向性的游戏材料,不断提高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可聆听幼儿对本次体育活动的想法及对材料的需求。具体而言,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向幼儿提出问题:“在今天的体育游戏中,大家想要玩哪些游戏?需要用到什幺材料?”让幼儿说出自己对体育游戏材料的需求。教师需要仔细记录幼儿讲述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投放游戏材料,为幼儿做好游戏的基础保障工作,使得体育活动得以有序进行。

再如,在幼儿的体育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关注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并记录幼儿对不同材料的使用频率与消耗情况,以此确定幼儿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并在后续材料投放工作中,对游戏材料进行调整。在材料投放中,教师可增加对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的投放,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让其以更积极的心态参与游戏活动;针对那些使用率较低的材料,教师要对其进行调整,分析材料使用率低的原因,并结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及操作特点做出恰当的取舍,合理调整材料投放的比例;面对一些冷门的材料,教师可减少或取消投放,以更好地发挥出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

三、游戏创设—构建多元游戏活动,增强体育游戏综合性

(一)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幼儿游戏体验感

幼儿年龄小且思维发展不成熟,为其创设具有趣味性、探究性的体育游戏情境,能快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带来积极的游戏体验感[4]。在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可根据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点燃其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增强幼儿体验感。

例如,在综合性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的运动器械进行整合,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依次通过不同的游戏项目完成任务,增强幼儿的体验感。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小猴子摘果子”的情境,让幼儿扮演小猴子,并引导幼儿:“小猴子需要翻越高高的山(攀爬架),走过窄窄的独木桥(平衡木),跳在荷叶上过河(跳圈),还要爬过陡峭的悬崖(攀爬网)。”教师根据游戏器械为幼儿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情境氛围的营造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感,以保证体育游戏活动的有序进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不同的游戏环节为幼儿播放相应的音乐,使得情境氛围更加浓厚。如教师可以播放“山中小鸟唱歌的声音”“桥下激烈的流水声”“悬崖边呼啸的风声”等,让游戏情境更加逼真,为幼儿构建沉浸式体育游戏,让体育游戏更具趣味性。

(二)整合民间游戏,保证体育游戏多元化

现阶段的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大多由教师带领幼儿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游戏活动质量,为幼儿游戏注入全新活力,教师可整合民间游戏资源,使体育游戏更加多元化,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选择。

在民间体育游戏资源的开发中,教师可结合阶段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为幼儿遴选合适的游戏项目。例如,为促进幼儿单腿跳能力的发展,教师可选择民间游戏“跳房子”“斗鸡”“编花篮”等;为促进幼儿反应能力的发展,可选择民间游戏“警察捉小偷”“老狼老狼几点了”“一二三木头人”等;为促进幼儿投掷能力的发展,可选择民间游戏“丢沙包”;为促进幼儿平衡力的发展,可选择民间游戏“踩高跷”“梅花桩”“舞狮”等。总而言之,在民间游戏的选择与开发中,教师要尽可能保证体育游戏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体育技能,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教育优势。

(三)开发逻辑思维,在游戏中发展探究思维

在体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能力的提升,幼儿常常会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在幼儿主动思考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其探究思维得到了显着提升。教师要合理利用幼儿这一思维特点,拓展体育游戏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游戏活动“人体山洞”要求幼儿们手拉着手,依次在一个固定点下穿过。在开展“人体山洞”游戏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对游戏内容进行联想,进一步强化幼儿的逻辑思维,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究思维及想象能力,为幼儿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聚焦活动体验,实现经验向能力的转化

丰富的游戏经验能够提高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效率。在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将教育重点放在幼儿的活动体验上,实现幼儿游戏经验向个人能力的转化,促使其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将游戏经验转变为具有持久性的运动兴趣和能力[5]。

例如,在“独木桥”体育游戏中,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过桥方法,能尽快完成游戏任务。基于幼儿的游戏经验,教师可向幼儿提出问题:“怎样让‘独木桥游戏变得更加好玩?你们有哪些全新的游戏想法?”教师立足幼儿的学习经验,让幼儿说出自己对游戏内容的想法及需求,推动幼儿对原有游戏进行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游戏经验向个人能力的转化,让幼儿获得别样的活动成就感。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立足幼儿年龄特点和体育活动的特性,从环境、材料、游戏三个角度出发,高效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要利用好游戏,合理构建幼儿体育活动,让游戏充实幼儿的学习生活,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并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如何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体育游戏[J].家教世界,2022(15):60-61.

[2]裴芳丽.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施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5):21-22.

[3]张春菊.挖掘校本资源,开展多彩户外体育游戏[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2,60(5):43-44.

[4]陶奕伽.基于绘本开展中班体育游戏的实践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22(4):46-47.

[5]张雪琴.浅析幼儿园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开发与指导[J].当代家庭教育,2022(9):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