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校、教师、家长等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小学都在积极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付出努力,还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通过家校合作实施双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现状和对策,突出家校合作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意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对策

作者简介:裴元峰(1978—),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镇九年制学校。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健康、和谐且充满乐趣的成长环境。在现实中,要想实现科学、有效的家校合作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存在错误认识,认为教书育人只是教师、学校的工作和责任,忽视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引导,由此可见,小学阶段的家校合作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和家长都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义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落实,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其一,有利于拓展教育资源。教师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时,多以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主要教育内容进行讲解。但是人的心理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并且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改变,单一的、纯粹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而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可以拓展教育资源,生活中的琐事、趣事等都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真实的资源,进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人的心理。学校和家庭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环境,而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可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1]。其二,有利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间。家校合作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学校独立承担的工作和责任,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便于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进行双向引导。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收获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接受心理疏导,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现状

首先,部分学校、教师、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足。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亟需推进的工作,但因为部分学校、教师、家长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家校合作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其一,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不足,认为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工作、教师的责任,家长没有经验,也没有义务参与其中;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教育经验不足,能够为学生做的就是照顾其衣食住行,如果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其二,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所不足,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不会与家长沟通。其三,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全面成长的认知存在不足,没有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部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能力不足。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会组织班主任或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为双方合作搭建桥梁。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相关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能力不足,需要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更多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和沟通技巧,进而积累丰富的经验[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和家长工作都比较忙,闲暇时间很少,导致学校很难把握好培训时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沟通能力培训;二是部分学校受到经济条件、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无法长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影响家校合作时双方的沟通效果。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要想保证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需要有完善的教育机制的支持。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以对教育思路加以系统规划。比如,一些学校受到经济条件、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能由其他任课教师兼任,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而学校未对学生展开有差异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对策

(一)制订完善的合作制度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采取家校合作模式,需要完善的合作制度作为依据,进而对家校合作提供指导,提升家校合作质量。学校需要从目前的教育情况出发,制订符合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需求的制度,为教育的规范化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以国家相关的制度作为基础,当地政府和学校需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制订科学的家校合作制度。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和学校有很大的差异性,需要学校考虑自身的实力和发展需求,制订合适的合作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制订合作制度时,学校需要整理、分析专家以及家长的建议,了解真实的声音,确保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促使学生在心理健康状态下成长[3]。例如,部分学校的综合实力较好,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家长的配合度较高,基于此,这些学校每学期可以组织两次家校合作活动,每次的活动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对于家校合作活动的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即一定要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关,活动形式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组织亲子活动,增加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使其彼此之间增进了解,让家长在活动过程中多观察学生的表现、心理状态等。此外,教师与家长需保持良好的沟通。由于每个班级中的家长较多,教师很难保证与每一位家长都有沟通的机会,此时就需要教师有重点地筛选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家长,通过与家长的配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打造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进而提升家校合作水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展开多元化的家校互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遇到很多阻碍,尤其是部分家长、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未能获得有效的提升。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实施多元化的家校互动,使家长、教师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展开积极的沟通,共同制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其一,学校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和职责,改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增强其家校合作意识,促使教师主动通过电话、家访、微信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定期交流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验以及成果等,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其二,家长需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并且通过电话、家长会等方式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家长还可以向教师学习教育经验,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此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例如,学校组织“亲子开放日”活动,要求每名学生至少需要有一位家长参与。在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家长单独沟通,了解某些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心理健康情况,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随后的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和家长的互动,并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如果家长出现不当言行,教师需要在活动结束后作出提醒,帮助家长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突出亲子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由此可见,学校可在家校合作中组织多元化的互动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三)强化联动活动机制

联动活动是家校合作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指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学校应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开展联动活动,加强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联动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有目的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考试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较高。有的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信心,长期下来就会对学习失去热情,被动接收知识,还容易出现逆反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积极沟通,组织一次专题活动,讨论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信心,并统一意见,决定从挖掘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出发,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喜悦感和成就感,从而带动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

此外,学校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这种方法便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联动活动,为顺利组织家校合作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创造良好条件。比如,教师可以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你为什幺上学?”“你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是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问题,而后整理学生的答案,从个体和整体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科学的教育措施。

(四)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

科学合理的家校合作是小学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的态度和行为至关重要。对此,学校需要与社会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指导,使家长可以获取更多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进而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活动并实施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5]。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转变家长的观念,促使家长形成合作意识,在与学校沟通、合作时保持尊重,体现出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第二,向家长介绍家校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确保家校合作的各项活动可以顺利实施。第三,从专业角度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通过网络途径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通过每学期的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在关注学生考试成绩时,也能够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教师需要对学生保持密切关注,及时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心理健康变化情况,进而从个体和整体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明确学生群体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制订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且将这些内容分享给家长,获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心理教育内容、形式的需求也不同,家长需要了解这一点,在接受培训时认真学习,保证在家校合作中提出有针对性的、合适的意见,并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指导。例如,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教师应指导家长每周至少要与学生进行一次相对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以及外界因素对学生心理是否造成了不良影响等。同时,家长应及时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反映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制订教育方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结语

小学以家校合作的方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要制订完善的合作制度、展开多元化的家校互动、强化联动活动机制、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家长和教师要认真接受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重点等内容,在教育工作中积极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冉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3):171-172.

[2]邓少勇,张小梨,吴欣欣.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呈现[J].知识文库,2021(19):28-30.

[3]张晓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88.

[4]郑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措施探讨[J].教育界,2020(41):80-81.

[5]葛平.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具体策略[J].天津教育,201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