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卷良

进入冬天,天气转凉,取暖问题又摆上了学校的议事日程。

我向往城市里安装的暖气,房子里始终干净、惬意、温暖。

农村的中小学学生就没有这幺优越的待遇了。记得小时候,学校里没有炉子,凛冽的北风从破旧的门缝里一个劲地往里灌,冻得我们直打哆嗦。后来,老师们用土块砌起了一个个土炉子,用煤块(煤和土的混合物做成的)做燃料。土炉子通烟效果差,刮北风时,时常满教室的烟雾,呛得我们直打喷嚏、流眼泪。那时,一个班分到的煤块也不多,我们便经常折点树枝、抠些树皮来取暖。再后来,人们的生活富裕起来,学校也置办起了铁炉子。我们这里人都叫它“洋炉子”。洋炉子不但好看,而且干净耐用。看着烧得通红的炉体散发出温馨的气息,我和孩子的心也随着荡漾开了。

今年,学校给每个班分了500斤煤炭,另配置一个新的洋炉子。由于我教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火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我的身上。我让学生从家里拿些易燃的柴禾,然后用废旧的报纸引火生炉。做这些事情并不是每天都会一帆风顺的。有时候,经过几次的努力,炉膛里仍不见半点火星,甚是懊恼。这竟让我怀疑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来。为了增加生火成功率,我时常会准备些别人丢弃的蜡烛头。有时,学生电会主动给我帮忙。看着他们瘦小可爱的身影,顿时会有一股爱怜之情涌上心头。

冬天里,我总会调好发条,让闹钟准时地催我起床。我知道,孩子们在等待着我去引火生炉。我也不忍心让孩子们娇小的身体去承受寒流的侵袭。当火苗升腾起,窜得老高,温馨的气息开始弥漫开来,我喜欢看孩子们红彤彤的脸蛋。他们就在明亮的灯光下愉快地凑书。我知道,炉子不仅驱逐了寒冷,也烤暖了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