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鹏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导入;多媒体;朗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3—0059—0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们的喜怒哀乐,对某种事物的好恶,都会通过情感产生反应。而情感教育,正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将学生引导到积极的情感轨道上来,从而让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在积极的情感中实现学习目的。语文作为初中的一门主要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内在修养的重任,学好语文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情感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及文字功能,给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情感的领悟、体验。在具体做法中,首先教师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点,通过优美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熏陶,将文章的情景以感性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体会、领悟和品位文章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产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体验及参与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也可以分角色朗读,使学生体会不同角色所蕴含的不同感情,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课文,带着情感进行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全面开展情感教学活动。多媒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加深记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情共存,在充分展示语文魅力的基础上,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合理地引导学生融入教学过程,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仍是课堂的主体,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决不可陷入凡事由多媒体代替的误区。

三、引入朗读训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用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情感,能不使学生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画面,能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快速融入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得豪情万丈,下阕要读得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四、借助课堂讨论,提升学生情感认知

初中生这类教育群体较为特殊,无论是在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均处于成长阶段,是形成综合认知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借助课堂讨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比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就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学生讨论,之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体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通过课堂讨论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的情感感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创造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情感来源更加真实。

总之,情感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情感教育不但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