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迪妮

摘 要:新文科大背景下强调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鼓励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这不仅符合新时代学科育人的价值追求,而且还能够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从探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入手,结合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建构传统文化体系、调整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拓展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调整英语课程评测内容和方式等实践路径,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新文科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3.033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2版)》强调了英语课程教学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南鼓励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指南还强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包括向英语国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此外,指南提倡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加自豪地展示文化特色,增强对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这就为大学英语教师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1.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的需要

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显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

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元素的加入可以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例如,教师在英语教材中引入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传统艺术等主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这种与自身文化紧密相关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和交流技巧,学生可以在实际交往中更自信、准确地运用英语。这种结合实际应用的学习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强化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强化跨文化交流能力,意味着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有效交流技巧。随着世界的日益全球化,人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种交流不仅仅限于语言层面,更深入到了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层面。因此,单纯的语言技能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复杂交流的需要,学生还必须具备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解不同文化的平台。通过对本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加自信地与其他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此外,强化跨文化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今日的全球化市场中,企业更加青睐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也能够增进企业内部团队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3.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智慧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而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保持和彰显民族特色,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遗迹,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对美形成更敏锐的感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道德观念和智慧传承,这些精神内涵对于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汲取先人的智慧,培养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不足。

首先,教学过于强调目的性,即过于重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的功能,却忽视了对文化的传递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语言知识,而缺乏对文化背后深层含义的理解。其次,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整合能力和传播意识有待提升。部分英语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相对有限,缺乏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的意识和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使学生无法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随着网络文化的盛行,大学生普遍沉迷于网络世界中。这种沉迷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学生更倾向于消费网络上的流行文化,而对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内容渐渐陌生。这种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实践策略

1.在教材文本中建构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在当前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构建相对完善,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融入也较为完善,但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英语文化的输入,同时还需要重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学生要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英语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基于此,大学英语教材文本在内容建设上,应高度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元素,强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收录。同时,这部分教学素材应尽可能地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涵盖听说读写等多个层面。

当前的英语教材文本中以英语文化的介绍为主,文本内容的编排上也以英语原版文章居多,使得文本内容中广泛充斥着西方生活观念和价值导向。虽然这部分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存在一定的帮助,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英语教材文本内容的设计上应兼顾英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平衡,进一步增强内容编排上的科学合理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鼓励各学习小组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收集成果。学生可采用PPT、图文结合、视频结合等方式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如京剧、古长城、国宝熊猫等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展示,为学生拓展更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更为自信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调整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的科学设置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极为重要,但当前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大多只涉及基础性的听说读写内容,而拓宽视野类的英语课程以及ESP英语课程相对较少,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极为不利。调整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满足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课程,如“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等。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英语课程中专门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模块,包括“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中国传统艺术与英语”“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英语解读”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学会用英语准确表达和传播这些文化元素。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注重选择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素材和话题。如引入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传统艺术表演、重要人物传记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风采。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英语演讲比赛、翻译实践、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部分教材文本内容中编排了赫本、斯皮尔伯格等优秀教育家的生平故事来引导学生理解人道主义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搜集整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事迹为学生进行补充,以此来展现国人的民族气节。这种结合英语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其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3.积极拓展融合传统文化的英语第二课堂

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单一的英语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英语实践活动,积极拓展融合传统文化的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塑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对英语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补充。在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要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中,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到课堂教学之外,通过组织开展多样化活动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英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人文素质类英语讲座、借助传统节日的契机开展双语活动、创设自由交流的英语角、组织传统文化英语演讲竞赛、组织传统文化主题的英语影视作品欣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到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研究项目,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某一传统文化现象,并用英语呈现其研究成果。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互动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学习热情。

4.优化调整英语课程评测内容和方式

2013年大学阶段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增设了文化翻译类题型,其题型考察涵盖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涉及传统节日、传统建筑元素、民俗等,呈现出了多元文化融合考查的趋势,但文化翻译类题型在整体考试题型编排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不能真正意义上引起学生的重视。英语课程考查的方式应遵循以考促学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将对外讲述传统文化故事的能力纳入英语测评内容中,能够拓宽融合传统文化的考察范围,不局限于传统文化的翻译领域,以此来增强师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此外,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和英语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具体而言,评测方式可以包括笔试、口试、小组报告、个人展示等多种形式。例如,笔试可以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和英语语法的理解;口试则可以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小组报告和个人展示则能够观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评测内容也应更为全面。除了基础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外,还应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就某一传统文化现象进行英语论述,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解释或讨论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以评估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和理解。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自我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设定下一步的学习目标;互评则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他人的学习中汲取经验。这种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战略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语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能力,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多样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真正意义上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的、善于英语语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人才,为构建特色话语体系贡献优势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玉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0期。

[2] 张晶晶、温红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吕梁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3] 姚瑶、刘寒雨《中国儒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海外英语》2023年第18期。

[4] 刘姗姗、王晔《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2023年第3期。

[5] 孙安《跨文化传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评〈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媒》2023年第17期。

[6] 李小玲、李丽《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3年第9期。